王光美遗体告别仪式举行的时候,刘少奇和王光美的特型演员郭法曾、刘袖杰也赶来为王老送行。
在现场瞻仰王老遗体时,郭法曾禁不住放声大哭。他对记者说道:“2000年拍戏的空当儿,我还带着王老去唱卡拉OK,王老那洪亮的歌声好像一直在耳边回响。”
【两段不同的人生相互交汇】
1980年上半年的时候,王光美领着子女们到了河南开封,然后亲自把刘少奇的骨灰带回北京了。
那时候,有个摄影师把这样一个画面给记录下来了:王光美眼睛里已经没有泪水了,就用脸颊轻轻挨着骨灰盒。
这么多年都过去了,王光美一直都记着刘少奇的遗愿。刘少奇希望自己的骨灰能撒进大海里,就像恩格斯那样,他盼着看到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那一天。
和刘少奇分别之后,在后来的日子里,王光美就一直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儿。
从1995年起,她就担任“幸福工程”的组委会主任了。这十多年里,她自己身体有病都顾不上,老是跑到偏远地区去看望那些贫苦的人。当时她看到好多妇女生活得那么艰难,心里就又多了些牵挂和忧愁。
1996年的时候,她把母亲留下来的宋代和清代的藏品一股脑儿都拿出来拍卖了,总共得到了50多万的善款,这些钱全都捐出去了。
除了做这些善事,她还参加了许多跟刘少奇有关的活动。
1993年的时候,长沙市委和宁乡县打算在刘少奇的纪念馆搞一个“刘少奇经济思想研讨会”,王光美可高兴了,欣然接受了这个邀请。
王光美看到那一张张熟悉的笑脸,心里特别感动,她满脸笑容地对大家说道:“乡亲们好!乡亲们好!”
这次她一回来,整个机关大院都热情洋溢的。家乡的人们为了迎接这位“好媳妇”,专门让绣厂做了一幅特别精美的绣制品送给王光美,这就表达出家乡人对她满满的祝福和深深的爱戴。
王光美才跟大家一见面,就挥舞着双手向大家问好。这一天,她精神头十足,围着紫红色的围巾。
在所有演刘少奇的演员里,郭法曾演得最成功。
六十年代的时候,郭法曾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他和他的妻子何玲都是天津人,这两口子一起在影视圈里打拼。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那段时间,这两口子都迎来了艺术实践的黄金阶段。
何玲以前可是主动提出要调到话剧团的。在话剧团,她的艺术才华有了施展的机会。可没过多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又开始过起了那种比较清闲的日子了。
郭法曾和何玲一心想得到拍摄电影的机会,于是就留在了北京。他俩都没钱,只能像打“游击”似的,在老同学家里蹭日子过,结果还被人叫做“流浪艺人”。
郭法曾可算是得到洛阳电视台的垂青,人家给了他们两口子导演《葛巾》的机会,就这么着,他俩的艺术人生才走上正轨。
郭法曾的成名之路得从1984年说起。
当时,他跟他妻子何玲才导完电视剧《危重患者》,这剧还得了优秀电视剧导演奖,然后剧组就接着筹备电影《新星》。
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刘少奇在东北》剧组找到了他,想让他答应来演刘少奇。
当时郭法曾都40多岁了,也当上导演了。这时候要是再从演员干起,对他而言可是个不小的挑战。
最后,妻子何玲极力建议,郭法曾这才开启了“国家主席”的艺术之路。
他演刘少奇演得特别像,所以,他接着又拍了《刘少奇同志在武汉》和《刘少奇同志在安源》这些电视剧。
在观众都认定他之后,郭法曾才发觉,自己在大家眼里已经成了“独一无二”的刘少奇了。
郭法曾演这个角色特别成功,所以还得到了“乌金奖”和“飞天奖”最佳男演员的提名。
获得这些荣誉,还被观众夸赞,郭法曾却说:“这都得感谢刘少奇主席,要是没有他那光辉的形象,这些影视剧根本就不会出现。”
郭法曾的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之后,他又接连演了《使命——保卫刘少奇》、《少奇列车》等好多影视作品。
郭法曾要演好刘少奇这个角色,就得去跟刘少奇的家属沟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演得真实。
王光美挺认可这位演员的,所以还特地把刘少奇生前穿过的衣服送给了郭法曾。
对郭法曾来说,这可是超级大的鼓励。只要把角色塑造得很棒,那领袖的家人甚至领袖本人的称赞就到手了。
在这些作品里,郭法曾为了把刘少奇的内在形象完完全全地展现出来,就反复去读好多跟刘少奇有关的传记作品和著作,力求在理想人格方面和历史上的刘少奇合为一体。
他讲过:“要想把刘少奇演好,光‘进入角色’肯定不行,还得满怀炽热的深情,充满无限的热爱,具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那种激情,这才是演成功的关键。”
在他的记忆里,拍摄的时候,他可受了不少罪。
拍《巍巍昆仑》的时候,郭法曾关节炎犯了,他就拄着拐杖坚持把戏拍完。到拍《开国大典》时,关节炎又犯了,尤其是拍一步步登城楼那个片段,郭法曾疼得浑身冒汗,但还是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好。
在他心里头,把国家主席这个角色演好,这也是全国人民一直以来的愿望。
拍《少奇同志,1949年在天津》的时候,他天天凌晨三四点就起来做准备,大夏天的还得披着棉衣、戴着假发套。
在外景取景的时候,郭法曾老是被人群围得严严实实的,大家都争着要签名、一起合影。那些摆摊的商贩也会凑上前去,要给演“刘少奇”的郭法曾送礼物。
郭法曾心里怎能不清楚,这些可不光是对他本人的认可,更是大家对刘少奇主席深深的怀念。
他从没想过演刘少奇能不能一下就成名,可他特别为自己塑造出的领袖形象自豪。
【王光美的追悼会上,郭法曾以泪洗面】
王光美特别伟大,她个人的生活差不多都和参与刘少奇的相关活动以及做善事联系在一起。
在王光美病危之际,刘亭来到她身旁,说道:“妈妈,您就放心吧,‘幸福工程’这事儿,我会一直帮您做下去的。”
这时候的王光美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就用满是希望的眼神望着女儿。
王光美到了晚年,身上已不见那种光芒四射的样子。可她有颗特别宽容的心,她的慈祥、善举和母性灵魂,依然能让大家敬仰不已。
2006年10月,王光美刚过完85岁生日,就在众多子女的悉心照料下安详离世,她传奇的一生就此画上了句号。
王光美这辈子那可是大起大落的。她一心追求真理,向往光明,她的这种精神,一直都在鼓舞着大家,郭法曾就是被激励的人之一。
郭法曾一直都牢牢记着王光美对他的鼓励,而且,他始终把王光美当成自己的精神支柱。
在王光美遗体告别仪式上,她的子女们站成一排,向前来参加仪式的人们逐一握手致谢。告别厅里,哽咽声和啜泣声一直没停过,敬献的花圈从告别厅最里面一直摆到了室外过道。
这时候,特型演员郭法曾演刘少奇都演了22年多。他,和六小龄童、刘袖杰这些有名的演员也都到八宝山来参加道别仪式了。
党旗披在王光美身上,她静静地躺在鲜花之中,面容满是安详。
郭法曾朝着王光美鞠了三个躬,接着就去瞻仰王老的遗体了,打那时候起,他的眼眶里就满是泪水。
自王光美的遗体被抬出告别厅的那一瞬间起,郭法曾就搂着旁边王光美遗像哭得撕心裂肺。
他还跟记者聊起了和王光美相识的那些事儿,并且说道:“打从一开始去演刘少奇起,我就得到了王光美毫无保留的支持与鼓励。正是因为老人这22年里一直给予肯定,我才始终有信心把刘少奇的形象塑造好。”
在电影《刘少奇的四十四天》里,刘袖杰演的是王光美。当时,她还去看望过老人。王光美专门把自己的衣服借给她,让她在戏里穿,这样就能更好地塑造出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人物形象。
六小龄童和王光美是有交集的。从他父亲演《三打白骨精》里的角色起,王光美就跟这个“猴王世家”结下了很深的情谊。
人民大学有不少学生自发来到现场,他们专门赶来为王光美女士送行,在大学生们眼中,王光美女士一直是最受尊敬的人。
在无数观众心中,刘少奇和王光美都已经离世了,这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了。郭法曾等人演的角色,让观众更加清楚刘少奇家庭的故事了。
现在,郭法曾都步入晚年了,头发也慢慢变白了。他老是跟大家分享以前的事儿,讲讲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想之类的,正幸福地过着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