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母私通两仆人,家主出妙计解决3人

古史探幽坊 2025-04-07 14:10:24

在乾隆盛世的某一天夜晚,苏州城内风雨交加。

陈家豪宅内,王氏静静地坐在窗前,孤独的影子映在墙上。

借着一道闪电的微光,一个年轻的身影匆匆从后门溜进内宅。

他是李顺,一个曾经在书房内被主母私下青睐的仆役。

富贵家族的暗流涌动

苏州的陈家,作为绸缎大户,五代积累的财富和势力让他们的宅院占地二十余亩,仆人上百。

家主陈文远,16岁就接手家业,用智慧和勇气将生意扩展到江浙两省。

陈文远并不常在家,大多时间都在外奔波,疏于家庭的管理。

他的妻子王氏出身名门,可以说是气质优雅,典雅端庄的典范。

她在家中不仅要盯着孩子们,还要处理内部的明争暗斗。

传闻,她对待仆人非常严格,唯独对采买仆役李顺青睐有加。

年轻的李顺不仅识字算账,还能时常出入内宅,成了王氏的心腹。

与李顺不同,外院的张福原本是个街头混混,因救了陈文远的儿子被特别收入府中。

他巧妙的手段和对银钱的贪婪,使得他常在采买时贪污,仗着恩情的幌子,张福即使被怀疑也无人敢对他下手。

主母私通仆役的秘密

事情的转折点在乾隆三十七年春天。

陈文远正忙于外地的账务工作,王氏独居内宅,寂寞难耐。

某日夜半,李顺带账本来见,见王氏独自垂泪便递上帕子安慰。

王氏见到李顺袖中的银戒,竟和丈夫常戴的款式相似,暗暗心动。

两人的感情从此如野草般滋长。

李顺频繁以对账为由出入内宅,一晚更在暴雨之夜留宿,并逾越了主仆之间的界限。

他们的关系藏不住太久,丫鬟春杏在院中发现了李顺遗失的银戒将秘密告诉了马夫。

诡异的三角关系

张福的介入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得知秘闻的张福没有立即揭发,而是利用这个把柄控制王氏。

某晚,在主母寝室内,张福强迫王氏屈从,还多次要求银钱赞助。

王氏无计可施,只得妥协。

李顺得知后没有过多抵抗,三人陷入畸形的平衡:王氏在两仆人之间周旋,张福不断索取,李顺忍气吞声。

某天夜里,李顺向厨娘刘氏哭诉现状。

刘氏的丈夫早逝,与李顺关系不错,闻言也只能警告他收声别惹麻烦。

家主察觉真相后的反击

秋天,陈文远发现账目有异常,库房支出和绸缎销量不符。

他召来账房,一番严厉质问后,账房无奈承认张福而为。

他召来亲信调查,发现妻子私挪库银,李顺购置宅院,张福则频频出入赌坊。

更重要的是,大儿子也有问题。

陈文远感慨万千,他决定采取行动。

闭门三日后,他计划了一场祈福之旅,将王氏与两个仆役一同带至杭州。

王氏得知消息欣喜不已,却不知陈文远已有毒计。

杀机暗藏:致命宴会

在离开苏州的船上,陈文远安排了一场宴会。

王氏让李顺和张福入内宅,以为风雨已过。

而陈文远,则暗示厨娘刘氏在三人饮用的酒中下毒。

刘氏满怀对王氏三人的憎恨,动手时毫不留情。

三人分别吃下毒羹,终至暴毙。

陈文远则假装不知,安排后事。

苏州知府周兆麟连夜赶来查案,却被陈文远以“自尽遗书”蒙蔽真相,这场悲剧最终以“通奸互戕”结案。

尽管故事看似尘埃落定,但背后的真相依然流传于坊间。

坊间人们传说,王氏的幽灵依旧徘徊在陈家,恍惚之间可以听到她低声诉说着旧事。

在这段故事里,我们看到权力和欲望如何改变人的命运。

陈文远的反击固然聪明,但也揭示了那个时代伦理和法律的灰色地带。

故事也警示了我们,无论如何巧妙掩饰谎言,真相总有一天会浮出水面。

让人不禁反思,所谓的“家风正俗”是否真的值得推崇,还是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私刑?

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是否存在类似的隐秘角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正视?

0 阅读:0
古史探幽坊

古史探幽坊

探寻古史幽微,解读深层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