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3月5日,是苏联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这一天苏联最高领导人斯氏突然病逝。此时苏联并未指定谁是接班人,苏联进入了短暂的集体领导时期,但从斯氏死前人员排序来看,马林科夫排第二,正常接班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但从实力上来看,贝利亚也是公认的二号人物。赫鲁晓夫主抓党务,并不被看好。
说起马林科夫这个人,他是苏联历史上无法回避的人物,他与贝利亚齐名,也曾是斯氏最信赖的人员,甚至名气与地位都在贝利亚之上。
马林科夫全名叫格奥尔基·马克西米连诺维奇·马林科夫,他于1902年出身于契卡洛市的一个小职员家庭,1918年参军入伍,但他并没有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因为他会写点文字,成为部队一个抄抄写写的政工人员,但就是这样一个身份,使他后来飞黄腾达。
1920年,马林科夫认识了俄布中央小办事员瓦列里亚·戈卢勃佐娃,随后两人结婚。据资料称,马林科夫这个老婆可不是简单人物,马林科夫结婚后的不断升迁,与他老婆有直接关系。
马林科夫在1921年至1925年,因为强烈支持反托,受到斯氏的关注和赏识。1925年,苏联成立一个清托委员会,23岁的马林科夫就跻身这个组织,成为日后发达的资本。
从政路上要有伯乐,靠自己干难有出头之日。马林科夫除了老婆的出谋划策以外,还有一个人发现了他的才能,此人就是卡冈诺维奇。他资格很老,也是斯氏身边人员,他发现马林科夫很机灵,而且很忠诚,就把他推荐到斯氏身边工作。马林科夫先在斯氏秘书波斯克列贝舍夫手下打杂,后来升为特别处的处长。卡冈诺维奇成为莫斯科一把手后,他随即又去卡冈诺维奇手下升为局长。
马林科夫每次看到斯氏后,都把他比作父亲,让斯氏很满意。后来苏联急需一批干部,马林科夫被选中,并成为苏联组织部长,掌管人事大权。
马林科夫在此位置上,给斯氏创造一个“发明”,这个发明就是建立干部档案,把所有干部黑材料都装入档案里,而且此档案只有最高领导人能看到。如果想整哪个干部,抽出档案就能立案。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此事关乎每一个干部生命。
二战期间,马林科夫的地位提升的更快,并进入国防委员会成员,在此期间他主抓飞机生产,而飞机产量不断提高,战后获得英雄称号,成部长会议副主席,地位仅次于斯氏。虽然中间被人告状有过下放经历,但很快又卷土重来,并进入斯氏核心领导圈。
此时的马林科夫与贝利亚两人就如穿一条裤子的人,两人关系好,而且受斯氏的器重。当时马林科夫在国际上也被公认是接班人。
诡异的开除降职斯氏去世后,马林科夫理所当然成为部长会议主席,这个职务就相当于苏联总理一职。而斯氏晚年时,把这一职务提到很高的位置,他甚至辞去书记,保留了部长会议主席一职,并弱化了苏G的领导,因此马林科夫成为接班也是顺理成章。
但此时的苏联并没有谁是绝对领导,因为谁的威望也达不到斯氏的地位。因此形成了一个集体领导的形势。但在此期间,马林科夫的“哥们”贝利亚掌握着内务部、情报等部门,要人有人,要枪有枪,实力最强,而且贝利亚也一度被认为实力第一,也露出要接班的势头。
据俄罗斯上世纪九十年代解密的档案看,贝利亚是实力派人物,他甚至把马林科夫挤到了附属位置,在此期间苏联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据称是贝利亚提出,期间马林科夫与贝利亚因为一些改革措施产生了矛盾。
1953年6月,就在苏联实施改革的过程中,贝利亚在一次会议上被宣布逮捕,而逮捕贝利亚恰恰就是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等人。苏联在权力面前从来不讲亲情,都是你死我活内斗。
贝利亚被逮捕后,随即被处决。关于贝利亚审判及处决的材料,苏联留下来的都是空白材料,足以看出这里面的诡异之处。
比贝利亚诡异的还在后面。按理说马林科夫收拾了贝利亚,那他就可以成为名正言顺的第一号人物了。但比他厉害的却是赫鲁晓夫,赫鲁晓夫提出的集体领导,甚至把苏G地位提了上来,这就使马林科夫没法改变了。
马林科夫在随后改革中,继续按照当时贝利亚提出的改革方案实施,虽然这些方案都通过集体研究决定,但随后赫鲁晓夫就多次指责马林科夫工作不力。其实马林科夫推动改革,的确取得很多实效。
1955年,马林科夫很奇怪的提出辞职,理由是能力有限不能胜任本职,不久马林科夫的申请居然通过,并降为部长会议副主席和电站站长,但苏G的职务还保留。
不久赫鲁晓夫就把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人定性为“反D集团”而开除公职,马林科夫被下放到哈萨克斯坦当电站站长,还被开除组织。
得以善终的晚年1968年,马林科夫退休回到莫斯科开始晚年生活。此时苏联领导人已经是勃列日涅夫,对于马林科夫这个曾经的领导人,没人关注了。马林科夫与夫人住在一个公寓里,安度晚年。
据资料记载,马林科夫很少露面,偶尔与夫人出来散步,很多被马林科夫压制的人甚至在公交车上见到他都骂,这种凄凉受人冷淡的生活,马林科夫也只能面对。
1988年,马林科夫病逝,他活了86岁。相比他的哥们贝利亚,马林科夫也算是善终了,而且他的年龄比赫鲁晓夫时间都长。
结束语:
苏联自斯氏去世后,权力层引发动荡,虽然表面上苏联没有被削弱的迹象,但从这一年中的权力斗争来看,苏联内部已经出现分裂,这种分裂是人心上的分裂,要想弥补很难。更为可怕的是赫鲁晓夫抛出“秘密讲话”,搞乱了人的思想,使苏联无所适从,这种人心上的“乱”比内部分裂还要严重。因此,斯氏死后“真空期”,开始撕裂苏联内部肌体,在五六十年代,苏联每个领导人物都有责任,因为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继承路线。一代否认一代,后来勃列日涅夫发动“政变”也证明了这一点,他并没有使苏联更为强大,反而成为苏联解体诱因与“病变”。
老王
马林科夫把斯大林比作父亲,而郭文豪把斯比作爷爷,如此算来马氏可算是文豪的叔父辈了[吐舌头眯眼睛笑]。
watch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