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皇帝那可不少,前前后后加起来有408位之多。可您注意过没,有个省特别“神奇”,千百年间愣是没出过一个皇帝,这个省就是山东。这事儿啊,挺值得琢磨琢磨的。
先说说文化这块儿。山东在先秦时期,那就是文化大省。春秋战国那时候,中原分成山东六国和秦国,秦国老被山东六国瞧不上,为啥呢?就说秦国文化不行,是个“野蛮”国家。这山东六国里,齐、鲁两国地位可不一般。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鲁国更是当时响当当的“礼仪之邦”,这俩国家都在现在的山东境内。
对中国影响超大的儒家思想,发源地就在山东。孔子、孟子都是山东人,不光他俩,墨家思想创始人墨子,《孙子兵法》作者孙武,也都是山东这片土地孕育出来的。正因为这样,山东才有了“孔孟之乡”的名号。
儒家思想在山东那是根深蒂固。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对封建王朝影响多大就不用多说了,对山东老百姓影响那就更大了。儒家推崇的“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孝道”,深深扎根在山东人的心里。这种观念代代传,造就了山东人忠厚老实的性格。他们看重礼仪和文化,野心啥的,在他们身上真不明显。孔子说的“学”和“不争”,山东人可是实实在在在践行。比起当皇帝成就大业,他们更愿意建功立业,做个万古流芳的名臣。在山东人心里,根本就没“造反”这俩字,更别提称霸天下的野心了。受“君臣”思想影响,他们觉得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像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司马家弑君篡位,还有唐太宗李世民通过政变、弑兄才得到皇位,这些在山东人眼里,那都是有“污点”的,他们打心眼里瞧不上。而且,山东人自己也绝对不会做这种乱臣贼子的事儿。虽说有个篡汉的王莽是在山东出生,可他不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是在河南长大的,受儒家思想熏陶少些。还有《水浒传》里的宋江,那忠君思想太严重了。好多人劝他造反,他就是不愿意,非要接受朝廷招安,最后梁山好汉死得那叫一个惨。这就能看出山东人骨子里的那种“忠”。
再说说地势。一提到山东地形,大家可能首先想到一望无际的平原。山东地理位置重要,连接周边四个大省,可这也有坏处,周边没有易守难攻的地方,没有天然屏障。国都的选择那可是有讲究的,山东这地形,不太符合国都标准。起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山东外部地势不理想。它周边环绕着渤海和黄海,封建王朝时期,对海上倭寇侵犯没啥太好的办法,这对山东来说是个大麻烦。要是把山东当首都,老百姓不得天天提心吊胆,怕倭寇来袭击啊。山东是中原平原,是粮食大省,靠近渤海,水源不愁,但这也是把双刃剑。要是发洪水,山东肯定首当其冲。而且山东位置比较靠东边,离中原有点距离,各方势力选择山东的时候就得好好掂量掂量。就算在山东建立政权,也不一定守得住,山东地势四周低中间高,易攻难守,朝廷大军一来,估计就被灭了。
不过话说回来,山东虽然没出过皇帝,可名人那是相当多。历史上好几位皇后都是山东人,像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吕雉,汉宣帝的皇后许平君,三国时期刘备和孙权的皇后,都是山东出身。前朝后宫关系紧密,皇后对国家也很重要。还有琅琊王氏,在东晋那可是天下第一世家,“王与马共天下”,说的就是王家,当时东晋朝堂好多高官都出自王家。除了前面说的那些名人,“匠师之祖”鲁班也是山东人,咱们现在用的锯子、铲子,还有云梯,都是他的发明。春秋战国时期,发明望闻问切的扁鹊,写《孙膑兵法》的孙膑,也都是山东人。秦汉时期,秦国大将军蒙恬是齐国人,就在现在山东境内。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大将军陈汤也是山东人。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受儒家思想影响,忠和义让人敬佩。山东出了这么多名臣良将,在各个王朝都是影响历史走向的重要人物。
山东为啥没出过皇帝,这里面文化、地势等因素都有。大家说说,要是没有这些因素影响,山东有没有可能出皇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