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员为何说唐高宗是“朽物”?你看李治都干了些啥!

禾珯茬读历史 2024-07-18 10:47:24

伟人在点评唐高宗李治时,用了一个词“朽物”来评价他,他的原话是这样的:“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不得不说伟人对李治的评价还是非常贴切的,单就李治统治时期做的那些事,用“朽物”两字来形容还是高看他的。

一、

就拿杀长孙无忌这件事来说,李治就做得非常不地道。

长孙无忌让人诟病的无非是他专权,李治为了夺权竟然给安了个造反的罪名。

人家压根就没想过要造反,甚至当身边的党羽都被剪除殆尽时,他还想着帮李治完善好各种礼仪典章,而不是为了自己前途而起兵造反。

李治即位后的五年被成为“永徽之治”,史书评价其“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

这五年时间,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以李治年轻为由,将朝政大权抓在自己手中,李治实际上是被架空了。

然而,就是李治被架空的五年里,大唐却延续了贞观之治。这其中的功劳当属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至于李治只是个签字盖章的主,压根就没起到太多的作用。

长孙无忌是一直在践行李世民临终时的嘱托!

李世民临终前拉着长孙无忌的手说:“我仁孝的儿子儿媳,如今就托付给爱卿了。太子仁孝,一定要好好辅佐他!”

为了李治能坐稳皇位,长孙无忌宁愿背负骂名,也要帮李治清除掉各种潜在的威胁。

永徽四年发生的“房遗爱谋反案”,就是长孙无忌导演的一场替李治清除异己的戏码。

二、

当年发生了以房遗爱、高阳公主、巴陵公主、薛万彻、柴令武等为首的,密谋拥立荆州王李元景为帝的事件。

高阳公主是唐太宗的女儿,下嫁给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柴令武是开国功臣柴绍之子,李世民的亲外甥,娶巴陵公主为妻。薛万彻则是当时军中仅次于李绩的代表人物。

李治登基后,这几个人都得不到重用,还有因罪受罚的。他们搅在一起,想要拥护荆王李元景当皇帝。

李元景是唐高祖李渊第六子,女儿嫁给房遗爱的弟弟房遗则。他曾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手里握着日月,就找人来解一解。

来人一听李元景的梦情,立马就跪下说,大王这是有天子之命。从此,李元景就一直觉得自己要当皇帝了。

当房遗爱等人将谋反之事告知李元景时,他觉得这不正好印证了自己的梦境。

头脑一热的他,当即决定参与谋反!

这事很快就传到了李治耳朵里,他让长孙无忌去调查。结果很快就出来,几人的谋反事实清楚、罪名成立,理应严惩不贷。

要是就此结案,长孙无忌也不会背负残害忠良的罪名。

为了将潜在的威胁清除干净,长孙无忌决定扩大战果。

很快,江夏王李道宗、驸马都尉执失思力等人也被牵扯进来。

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军界跟李绩齐名的人物,为大唐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有“贤王”的美誉。

执失思力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婿,本为突厥人后归降大唐,屡立战功。

两人都是当时的军中大佬,在军中威望极高。长孙无忌怕李治压不住,便借机将其牵扯进来,判处流放。

在这些被牵扯进来的宗室亲王中,要属吴王李恪最冤枉的,他只是个躺着中枪的人。

三、

吴王李恪有着高贵的血统,母亲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

李恪老爹是皇帝,爷爷、外公都是皇帝,在李世民的儿子中独此一人。

要命的是,李恪还文武双全,李世民一直对人说“李恪果敢类我”。这点教员也是认同的,他对李恪的评价是“英物”,比李治的“朽物”高非常多。

这样的人如果不做皇帝,必然要被皇帝列为头号威胁对象的。

当李治被立为太子后,李恪在行事上就尽量保持低调,生怕李治会觉得自己是威胁,结果李世民又给补了一刀。

自从立李治为太子后,李世民就觉得李治太过软弱,打算换掉他让李恪当太子。于是,就找来长孙无忌商量。

他对长孙无忌说:“你劝我立李治,但他太过懦弱,恐不能守护江山。吴王李恪英武果断,非常像我,我想立他为太子,怎么样?”

李世民那么英明,怎么在这事上犯糊涂了呢?伟人也说他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这不是明摆着将李恪往火坑里推,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跟李恪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跟他商量的结果必然是反对的。

更何况推李治上位,长孙无忌有拥立大功,推李恪上位,屁都没有。在巨大利益面前,人性是很难被考验的。

这事之后,李恪算是被长孙无忌记住了!

当房遗爱谋反案发生时,长孙无忌就让人给他提个醒,只要告发同谋就能将功补过,不仅不用死还能升官。

这房遗爱又是个软蛋,他也不想死。他知道长孙无忌一直想要对付李恪,就声称自己与李恪同谋,将李恪给拉下水了。

李恪就这样躺着中枪,莫名其妙就成了谋反共犯,最终被逼自缢。

有人认为“李恪之死”只是长孙无忌的手笔,跟李治无关。

我却认为,这是经过李治的默许的。毕竟李治是为了权力,连亲舅舅一族都能灭的人。亲情在他眼里,压根就不算什么。

长孙无忌清除政敌的举动,对朝堂产生了重大影响,将宗室里可堪重用的人才都给除去,以至于后来武则天残害李唐宗室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够站出来阻止了。

后来,长孙无忌被李治联合武则天一起赶下台,最终落个在流放途中被逼自缢的下场。整个长孙家族也被牵连,流放的流放,杀头的杀头。

事实上,李治完全可以给长孙无忌一条生路,也不需要对长孙家赶尽杀绝。

然而,他太不自信了!

因为软懦怕压不住长孙无忌,所以他要将长孙无忌逼死才安心;他又怕别人说他刻薄寡恩,于是就将长孙家灭族,目的就是坐实了长孙无忌谋反事实。

可笑的是,临死前他又为长孙无忌平反,自己狠狠地打了自己一耳光。

四、

长孙无忌死后,高宗朝就进入奸臣当道、名将凋零的时期。

这期间,李治闭塞言路、独断专行,长达20年都无人敢犯颜直谏。只有像李义府这样的奸臣,才会受到李治的重用。

李义府是因迎合唐高宗和武则天,主张废王立武上位的,从一个监察御史一跃成了大唐宰相,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心腹。

任相期间,李义府广结朋党、卖官鬻爵,将整个朝堂搞得乌烟脏气。然而,李治却睁一眼闭一眼的,随李义府各种折腾。

李义府曾看中大理寺监狱的一名漂亮的女囚,便暗中指使大理丞毕正义将她释放,然后纳为妾室。

这事被大理寺卿段宝玄捅到了李治那边!

李义府担心事情败露,竟逼毕正义自缢。李治派刘仁轨调查,此事确实是李义府所为。事实摆在眼前,李治却未处理李义府。

侍御史王义方看不下去了,就弹劾李义府擅杀六品寺丞,理应治罪。结果,李治大怒,认为王义方诋毁大臣,将他贬为莱州司户。

逃过一劫的李义府更加肆无忌惮了,不断打压和排除异己。李治却始终信任李义府,在显庆二年还擢升李义府为中书令、河间郡公,并为他修建宅第。

重用奸臣、阻断言路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唐朝名将凋零。

刘仁轨大唐名将,在白江口之战中大败日本和百济联军,而名震天下,是个连武则天都忌惮的存在。

李治死后武则天废掉了中宗李显,刘仁轨亲自写奏折告诫武则天不要学吕后。武则天看完奏折后非常愤怒,却又不敢拿刘仁轨怎么样,还得陪着脸夸刘仁轨是“萧何”般的忠臣,并且给刘仁轨加官进爵。

就是这样的存在,差点就被李义府给杀了。刘仁轨是因为审理“毕正义案”得罪李义府的,正是他的刚正不阿才将李义府罪行公诸于众。

最终还是因李治偏袒李义府,被外贬到青州当刺史。

刘仁轨是幸运的,躲过了李义府的暗害最终成为一代名将,更多的人还未成长起来,就被李义府给扼杀了。

五、

名将凋零的恶果就是外战变得非常邋遢,版图不断萎缩。

自咸亨元年以来,安西四镇、吐谷浑等地区相继被吐蕃攻占,唐朝在西域的版图快速缩小。东北高句丽余部和新罗人总是在搞事,李治却无可奈何只能派兵防守,导致唐军大部分兵力被牵制在东北。

原本已经被裴行俭打服的东突厥可汗阿史那伏念,却因为李治听信谗言被杀,直接导致东突厥再次叛唐独立,建立后突厥汗国,连年侵犯唐朝边境。

随着唐太宗留下的名将苏定方、李绩等人的离世,李治手下几乎没有诞生什么名将。面对外战几乎没有什么胜算。

“大非川之败”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自从安西四镇被吐蕃吞并,李治就一直想要将其夺回,于是就任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将,率领十万精锐出征吐蕃。

结果,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青藏高原,却被吐蕃围困在“大非川”,最终惨败。

十万雄军折损他人之手,就连大唐的元气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很多人以为,薛仁贵是这场仗的主帅;我倒是认为,真正的主帅是高宗李治,他才是要为败仗负重要责任的人。

身为主帅最重要的是,要会识人、用人。

薛仁贵在唐太宗时期,几乎无败绩。那是因为李世民知道如何用薛仁贵,他就不会让薛仁贵独自统领大军出征,而是将薛仁贵当做一员猛将来用。

再看李治安排的另外两个人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空有名将之后的虚荣,却是个连战场都没上过几次的世家子弟。

两人还看不起薛仁贵的出身,不愿服从主帅的命令。历来将帅不和就是兵家大忌,这场仗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的。

李治外战不行,内政也一般!

他害怕权臣坐大威胁到皇权,就将权力下放给皇后武则天,最终连江山都给折腾没了。

武则天改唐为周,李唐江山就这样被取代了,并且宗室也基本被屠戮殆尽。要是李世民泉下有知,不知道会做何感想!

可见,用“朽物”来形容李治,还是评高了。

1 阅读:151
禾珯茬读历史

禾珯茬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