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三年(715年)夏,监察御史张孝嵩主动向唐玄宗请命,要去西域查贪官,顺便考察一下边疆的军情。
唐玄宗同意了,还特别允许张孝嵩在关键时刻可以便宜行事,不必上奏朝廷。
张孝嵩到了西域,就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仅用1万人马就攻下西域数百城,还一日连屠3城,大破阿拉伯和吐蕃联军,威震西域诸国。
一、十月,西域安西都护府(今新疆库车东)迎来了一位身长七尺、仪表非凡的监察御史。
此人就是张孝嵩!
张孝嵩是进士出身的文官,与张九龄、王翰、贺知章关系很好。王翰曾为张孝嵩践行赋诗,将他比作西汉的张謇。
这王翰就是写“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大诗人!
刚抵达西域没几天,张孝嵩就接到一份紧急军情,准确来说是一封求救信,是拔汗那国王遏波之向大唐发出的求救信。
拔汗那在汉朝被称作大宛,就是那个盛产葡萄和汗血宝马的国家,位于锡尔河中游谷地,也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费尔干纳地区。
这个国家跟大唐的关系一般,表面上臣服大唐,背地里经常给大唐使绊子。武则天后期就曾勾结吐蕃,还有西突厥进犯安西四镇,结果被安西军打败。
张孝嵩抵达西域时,拔汗那正在发生内乱。拔汗那国王遏波之,被自己的小弟阿了达给推翻,正带着残部跑路。
阿了达背后是吐蕃和大食(阿拉伯帝国),这两股势力早就对西域垂涎三尺,他们先把矛头指向拔汗那国,让其成为他们在西域的傀儡政权,进而剑指大唐。
遏波之兵败后,率残部一路向东逃到龟兹,向安西都护府的唐军求救。
二、接到战报后,安西都护吕休璟犹豫不决。
拔汗那只是西域的一个小国,又多次反叛大唐,这次招惹的又是吐蕃和大食两大势力;自己要是掺和进去,胜了还好说,要是败了轻则丢官,重则丟命。
明显吃力不讨好的事,自己完全没必要掺和进去。
这要是放在平时,吕休璟完全可以将战报压下,拖延些时日,到时木已成舟,也就没有发兵相救的必要。
让吕休璟苦恼的是,天子特使就在都护府中,这么大的事想瞒肯定是瞒不住的。
既然瞒不住,那就将烫手的山芋抛给了对方吧。
张孝嵩是天子特使,又有便宜行事之权,他做出的决定等同于天子,就算事后天子怪罪下来,也没有他吕休璟什么事。
有了主意后,吕休璟就将战报拿给张孝嵩看,请张孝嵩拿主意。
张孝嵩看完战报,又听完吕休璟的介绍后,立刻做出了决定,他对吕休璟说:“不救,则无以号令西域。”
这句话非常的霸气,特别是出自一个文官之口,还是从未带过兵的文官。
不要以为张孝嵩这是书生意气,他可是经过深思熟虑过的。
在张孝嵩看来,如果朝廷不介入救援,等于是抛弃了西域的盟友,必将严重损害朝廷在西域的威信和影响力;还有就是,拔汗那国地处丝绸之路的南北交汇处,一旦被吐蕃和大食控制,对大唐的西域贸易将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
为了维护大唐在西域的“号令”,遏波之一定要救!
三、既然张孝嵩已决定要救,那接下来就是怎么救的问题。
当时的安西都护府有镇兵二万四千人,战马二千七百匹,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安西军”;他们都是百里挑一的精兵强将,其野战能力之强堪称顶级。
陌刀军又是安西军中的精锐,长刀如林、陌刀阵出、人马具碎,大将李嗣业曾以五千陌刀军杀得吐蕃胆寒,横扫整个高原。
在那个时代,安西军是大唐帝国的骄傲,两万安西军就可威震西域四百余国。唐太宗李世民曾这样评价过安西军:“我徙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
正是有这样一只劲旅在,张孝嵩才有底气说出“务必要救”的话来。不过,张孝嵩毕竟是巡边的御史,虽有“便宜行事”之权也调动不了安西军。
想要调动安西军,吕休璟这关是必须过的!
当张孝嵩将想法告知吕休璟后,吕休璟非常爽快就将安西军的指挥权交了出来。
这让张孝嵩很是吃惊!
只是军情紧急,他也没空多想就率军出征,因此埋下了一个不小的隐患。
就这样,一万安西军就在御史张孝嵩的率领下,由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出发,翻越葱岭向西挺进了数千里,沿途相继攻克了不服从唐朝统治的数百座城池,并于十一月直入达拔汗那境内。
阿了达没想到老国王真的请来了唐军,立马就慌了,心想要不要赶紧逃。
但是转念一想,自己身后可是大食和吐蕃,便又有了搏一把的底气;再看领军之人竟是个文官,瞬间自信心就爆棚了。他在呼闷城严阵以待,准备跟大食、吐蕃来个里应外合,将唐军消灭在呼闷城外。
可惜,很快他就要失望了!
四、张孝嵩率领唐军抵达呼闷城外,一看守城士卒那架势,知道说服他们投降是不可能的;既然不投降,那就灭了他们。
一声令下,唐军就发起了总攻!
别看张孝嵩是一介文人,且从未带过兵打过仗,但这并不妨碍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号角声一起,他便不畏生死、冲锋在前,对着敌人就是一顿砍杀。
主帅身先士卒,底下将士自然士气大振,没多久就攻入呼闷城。
阿了达没想到唐军攻势这么猛,又迟迟不见大食和吐蕃的援兵到来,只能放弃呼闷城向后方逃串。他一边逃,一边派出好几波人马去请援兵,却连个人影都没见到。
此时,大食自己正在发生内乱,他们在西域的指挥官屈底波被部下所杀,军队群龙无首、乱作一团,哪里还顾得上阿了达。
吐蕃眼看大食不出兵,唐军的攻势又那么迅猛,让自己独自去面对唐军,太吃亏。
这亏本的买卖他们不做,于是就撤兵了。
在西域后方的突厥阿史那默啜可汗,原本是打算趁乱偷袭安西都护府的,一听到吐蕃撤兵立马就怂了,赶紧带人退兵漠北。
没有援兵的阿了达,只能是被唐军追着打。
张孝嵩一天之内就攻克了3座城池,俘虏和斩杀一千余人;阿了达崩溃了,自己的地盘都被唐军攻破,只能带着数骑逃入山谷之中。
解决完阿了达,张孝嵩就传檄西域各国,问还有谁敢跟大唐作对的!那些之前还在观望的西域小国,一看唐军这么勇猛,立马遣使请降。
西域之危就此解除了!
五、当捷报传到长安后,张孝嵩不但没得到封赏,反而因“贪污”罪被关进了凉州的监狱,后又被贬为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兵曹参军。
有意思的是,他这个贬官的处罚并不严重,在唐代监察御史是八品官,兵曹参军同样也是八品官,等于他是平级调动,而导致他下狱的“贪污”罪更是可轻可重。
没过几年,唐玄宗就给张孝嵩升了官,任命他为北庭都护(从三品高官),这官职相当于吕休璟的级别。而吕休璟在张孝嵩被下狱的当年也被撸了,自此以后史书上再也没有他的任何记载。
接替吕休璟安西都护的是名将郭虔瓘,郭虔瓘退休后,接替他的人却是张孝嵩。
张孝嵩在安西期间,劝田训士,务农重战,使安西府库充实富有,为西域的稳定作了重要贡献。
很显然,张孝嵩被下狱的真正原因,应该不是史书记载的“贪污”。
我猜他应该是得罪了大领导,犯了官场上的大忌。
职场上有一句话,叫做“今天你找不到领导的办公室,明天你就找不到自己的办公室。”
官场上也有一句话,叫做“不请示、不汇报,小心你的乌纱帽。”
这些都说明了不管是职场还是官场,重要的事情必须及时、主动地向领导请示汇报。
发兵西域、硬刚大食和吐蕃两大势力,这么大的事,张孝嵩竟然不请示皇帝就做出决定了,这事别说皇帝忍不了,朝堂上的宰相们也忍不了。
一个八品官就敢如此自作主张,你让皇帝和宰相们以后还怎么号令百官。
再说吕休璟,身为西域最高长官,这么大的事不上报也就算了,还跟着掺和进去。完全不把朝廷放眼里,所以吕休璟也被撸了。
不汇报,基本上等于不尊重领导;不尊重领导,无疑是开启了自杀模式!
运气好,碰到开明的领导,让你历练几年还会重新启用你;要是运气不好,无论你再怎么优秀,也难于得到重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