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导CD利率?

chinamoney 2022-06-22 10:21:13

内容提要

对比一年CD利率与10年国债、国开债利率,三者走势基本同步,证明CD利率不仅仅受资金面影响,更多反映的是预期变化。从历史看,央行政策信号、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行为(国股票据利率)和市场预期变化是CD利率波动的关键,市场预期和宽信用有关的政策行为影响显著。建议关注国股票据利率变化,这是短期走势的关键。至于高度,1年期CD利率与10年国债均以1年期MLF为锚。预计短期内CD利率有回升,但是高度可控,至少低于3月高点。而后,等待增量信号,信号一旦落地,后续如果再回升,前期3月高点存在突破可能。

今年以来CD利率总体震荡下行,5月下旬以来利率有所回升,后续会如何?

一、最近一个月同业存单利率有哪些具体表现

不同期限CD利率走势,短期限先回升,且回升幅度更大。不同发行主体的CD利率走势,弱资质主体的CD利率上行斜率更陡。

图1  股份行不同期限同业存单利率

资料来源:Wind资讯,天风证券研究所

二、同业存单利率的变动原因是什么?

(一)资金利率变化是原因吗?

5月24日以来,资金面波动略有增大,但总体上还是稳定宽松的状态。5月的月末效应也低于4月。在位置上5月底以来资金利率较4-5月确实略有抬升,但幅度有限。

观察CD利率与资金利率的总体走势,资金利率变化是CD利率变化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完全主导。在跨节、跨月后,资金利率会有显著回落,然而存单利率却继续回升。

特别是,如果我们对比观察2020年的情况,3-4月间存单利率见底回升早于资金利率,这说明决定CD利率变化的关键可能不完全在于资金面,虽然总体上两者同步。

(二)央行信号、信贷投放与市场预期变化是关键

笔者首先对去年12月以来1年期CD利率走势进行复盘。

图2  CD利率走势复盘

资料来源:Wind资讯,天风证券研究所

具体来看,2021年12月20日央行下调LPR加点,同时国股票据利率持续下行,到23日“砸到底部”,市场预期宽信用效果不佳,CD利率见顶回落。

到2022年1月,央行于月中调降MLF利率,随后LPR跟随下调,同时国股票据利率月底没有出现大幅下探的情况,说明信贷开门红可期,一年期CD利率开启阶段性上行走势。

3月中旬,一方面前期公布的社融信贷数据低于预期、国股票据利率月中回落,另一方面上海3月16日开始开展48小时两次核酸动态调整,叠加债市调整结束、机构赎回压力边际缓解(《CD利率会继续上行吗?》,20220313),CD利率再度开始回落。

到5月下旬,央行率先于5月15日调降首套房贷款利率20bp,随后于5月20日单独下调5年期LPR15bp,5月24日再度召开信贷形势分析会,6月初国常会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支持,宽信用、稳增长诉求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信贷投放和疫情形势亦有积极变化,5月24日国股票据利率见底,5月27日晚北京和上海同步发布会明确释放疫情改善信号,5月30日正式发布上海解封通知。CD利率也从5月20日开始逐步调整,到5月底开始加速上行。

因此整体而言,央行政策信号、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行为(国股票据利率)和市场预期的变化是CD利率的关键。在1年期CD利率来回震荡过程中,宽信用有关的政策和行为结果影响更为显著。

这其中,国股票据利率作为政策引导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微观指标,通常会对市场预期起到关键引导作用。

三、供给影响怎么看?

银行信贷投放行为会不会影响CD利率?直观来看,信贷投放与CD利率和净融资走势并不完全一致,反而时有背离。进一步观察CD净融资和银行资产端的关系,发现相关性依然不显著。

图3  信贷投放与CD利率并不相关

资料来源:Wind资讯,天风证券研究所

理论上讲,商业银行资产扩张过程中需要增加主动负债,由此带来CD净融资和CD利率上行,但实际走势明显有差别。原因在于银行负债端还有诸多影响因素,例如央行投放、金融监管、财政行为等,上述原因共同影响商业银行发行CD的决策。

回到近期,5月下旬到6月12日之间CD净融资未明显放量,直至本周净融资才开始出现显著变化。因此CD供给变化并非CD利率的直接影响因素,重点还是在于市场预期变化。

图4  CD利率存在显著季节性(1M CD发行-DR007,%)

资料来源:Wind资讯,天风证券研究所

进一步观察,5月以来大行CD供给明显提升,到月底占比提升更加明显,是推升中长期限CD利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5  大行发行CD占比与CD利率

资料来源:Wind资讯,天风证券研究所

四、机构需求有一定影响

5月CD净融资为负,中债托管数据显示CD托管规模减少1738亿元,广义基金是最主要的减持机构。广义基金作为配置同业存单的主力,其中货币基金和理财是重中之重,其行为对存单利率的影响不可忽视。

广义基金为何减持CD?原因出在收益率。

笔者以货币基金为例,观察历史,货基收益率走势似乎领先于货基份额占比。

但将货基收益率与隔夜利率做差,细致对比可以发现,两者的利差临界点在1个百分点前后,货基收益率会出现明显变化。

货基的机构投资者通常占4成左右,机构投资者中银行类机构是主力,货基收益率与隔夜利率变薄,银行加杠杆的息差下降,银行类机构完全可以通过减配货基类产品,同时适度拉长久期、配置收益率稳健的长期限产品增厚收益。

随之而来的就是,一旦存单收益率下滑较多,货基持仓也需要调整,以增厚收益,进而导致CD需求下滑、收益率上升。

到6月中旬,CD利率回升后,广义基金再度买入,CD利率也对应再度下行。

五、如何看待一年期存单利率与MLF利率的关系

前文所述是影响,那么CD利率定价的锚是什么?

1年期CD利率与10年国债均以1年期MLF为锚。

“目前1年期MLF利率为2.95%,代表了银行体系从中央银行获取中期基础货币的边际资金成本。以一年期同业存单(AAA+)到期收益率为例,近两年除2020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与MLF利率出现临时性偏离以外,其他时间基本围绕MLF利率为中枢波动。”——易纲《中国的利率体系与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再次明确:“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

当然,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情况是CD利率持续在MLF下方运行,而且,偏离越来越大。这个偏离的关键在于目前流动性不仅仅是合理充裕,而是高于合理充裕的水平。

而高于合理充裕自然就带来CD利率逐步与MLF利差拉大。

后续CD利率会如何?是否会向MLF利率收敛?

首先暂时排除降息的可能,因为在内外均衡的考虑下,央行二季度没有降息,预计后续暂时也不会有降MLF利率的可能。

剩下的问题,就在于这种高于合理充裕的流动性状态什么时候会发生改变?或者是否正在改变?

首先看央行的最新表述,潘功胜副行长在6月2日发布会说到:“今年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上缴结存利润,释放长期流动性。两次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及时推出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流动性的投放力度,保持流动性总量的合理充裕。”

流动性高于合理充裕的基本前提是经济运行脱离合理区间,逻辑上经济运行回到合理区间是改变的政策前提。

当然,以2020年为参考,经济运行回归合理区间的开始就可能是流动性变化的开端。所以要掌握更为精准的左侧信号。

逻辑上,经济回归合理区间的前提还是在于政策发力,发力的关键仍然是宽信用。重点在于社融斜率。

后续社融斜率会如何?

目前宏观内外环境决定了宽信用或者社融回升阻力重重,后续社融斜率的修复关键在于增量政策,其中增量财政政策为重中之重。笔者前期报告中有详细探讨,目前要等的信号就是增量财政政策何时落地。

展望未来社融走势,虽然短期内专项债提速发行、政策性银行新增8000亿元信贷额度等对社融仍有支撑,但如果没有进一步增量政策落地,下半年社融回升缺乏持续性、甚至部分月份还有再度回落的风险。

图6  社融预测(基于有增量政策和没有增量政策的假设)

资料来源:Wind资讯,天风证券研究所

财政增量政策什么时候落地?

由于预算调整或发行特别国债等需要国务院提请、报批全国人大,而除特殊需要外,人大常委会通常每隔两个月召开一次,时间在“双月”的下旬。因此6月、8月是重要的政策公布窗口。

本月人大常委会在6月21日到24日召开,如果本月增量政策预期落空,则下一个重要节点在8月,其中7月政治局会议可能会对增量政策做安排。

因此,笔者预计目前高于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宽松局面维持到7月。

基于这样的判断,短期内CD利率受预期引导有回升,但是幅度有限,至少低于3月高点。往后展望,等待增量信号,信号一旦落地,后续如果再回升,前期3月高点存在突破可能。

六、未来怎么看

对比一年CD利率与10年国债、国开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三者之间走势基本同步,足以证明CD利率与长端利率一样,不仅仅受资金面影响,更多反映的是预期变化。

图7  国债、国开债与CD利率

资料来源:Wind资讯,天风证券研究所

去年12月以来的走势告诉笔者,央行政策信号、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行为(国股票据利率)和市场预期变化是CD利率波动的关键。在1年期CD利率来回震荡过程中,市场预期和宽信用有关的政策行为影响显著。

因此建议关注国股票据利率变化,这是短期走势的关键。

至于高度,1年期CD利率与10年国债均以1年期MLF为锚。

目前CD利率大幅低于一年期MLF,这是因为面对疫情等压力,经济运行脱离合理区间,央行需要维持流动性高于合理充裕水平。

后续变化或者回升高度在于何时去掉高于二字。逻辑上经济运行回到合理区间是改变的政策前提。当然,以2020年为参考,经济运行回归合理区间的开始就可能是流动性变化的开端。所以要掌握更为精准的左侧信号。

2020年CD利率在4月8日见底,4月8日武汉解封,此前还有一系列重量级政策出台,随后公布的3月社融也是显著回升。

逻辑上,经济回归合理区间的前提在于政策发力,发力的关键仍是宽信用,重点在于社融斜率。而目前的宏观内外环境决定了只有宽财政才能宽信用,因此左侧信号关键是增量财政政策。

由于预算调整或发行特别国债等需要国务院提请、报批全国人大,而除特殊需要外,人大常委会通常每隔两个月召开一次,时间在“双月”的下旬。因此6月、8月是重要的政策公布窗口。

本月人大常委会在6月21日到24日召开,如果本月增量政策预期落空,则下一个重要节点在8月,其中7月政治局会议可能会对增量政策做安排。

因此,笔者预计目前高于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宽松局面可以维持到7月。

此外,机构行为也是影响CD利率的重要因素,社融回升斜率不高,“缺资产”的格局就难以改变,也就意味着CD配置价值依旧突出,短期内回升幅度更加有限。

基于上述判断,短期内CD利率有回升,但是高度可控,至少低于3月高点。往后展望,等待增量信号,信号一旦落地,后续如果再回升,前期3月高点存在突破可能。

作者:孙彬彬、隋修平,天风证券固定收益团队,孙彬彬系团队首席分析师,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

0 阅读:8
chinamoney

chinamoney

《中国货币市场》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主办的财经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