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朱允炆均以皇太孙身份继位,结果却天差地别,原因究竟为何?

清幽兰 2023-03-27 14:39:26

在中国的封建帝制历史中,皇帝对于继承人的需求可谓多种多样。例如立嫡立长或是立贤,继位的人亦可以是嫡子或是庶子,兄弟,甚至是义子。

然而,除了极其特殊的义子继承与兄终弟及之外,倘若皇太子死了,帝国又将由谁来继承呢?

在大一统王朝史上,便有这么两位由于身为太子的父亲死去,以皇太孙的身份直接继承皇位之人,他们分别是:元成宗与建文帝朱允炆。

而在元成宗与明建文帝朱允炆之间,明建文帝因为过度削藩,操之过急,对于叔辈宗王的处理又太过苛刻,最终导致了靖难爆发。

而在靖难之役中又所托非人,加之没有建立起一个自己的强力亲信集团,朱元璋晚年对于功臣屠戮过甚,使得人心涣散,最终不知所踪。

然而,比起他来,元成宗铁穆耳可谓是中国以皇太孙身份直接继承帝位,在位时期宽严相济,缔造了守成之局,削藩也获得了初步成功,最终安稳的在皇帝位置上去世的唯一一个大一统王朝皇帝。

那么,元成宗究竟有何本领呢,他的施政又有什么得失呢?

要阐明这些问题,得先从其出生那年,即公元1265年说起。

01 妻儿皆死,世祖崩逝,成宗继位始末

元成宗铁穆耳,公元1265年10月15日出生于元大都燕王府,是元裕宗真金第三子,母亲乃徽仁裕圣皇后阔阔真。

彼时元裕宗真金尚为燕王,虽然忽必烈已经继位为帝五年有余,亦想将其立为太子,可是由于与阿里不哥等叛王激战正酣,无暇顾及此事,直至1273年方才立其为太子,兼中书令。

而真金其人乃元朝最可惜之皇太子,自少年时拜姚枢为师后,真金便在姚枢等许多汉儒的培养与熏陶下逐渐成为了元朝最汉化的皇室成员。

然而,由于先前李璮之乱牵扯到了许多原为忽必烈所信任之汉人官僚,原本倾心汉法的忽必烈至此逐渐转为中道派,开始在朝中扶持善于理财的阿合马等回回官僚,使其与汉法派互相对立,掣肘,以便从中获利,坐稳江山。

而忽必烈如此行事,势必也将一直倾心于汉法的真金算在了打击对象之内。

然而,真金虽对汉法一片热忱,屡斗理财派首脑,忽必烈的挡箭牌阿合马并获得小胜,但到底在政治上十分单纯。

他不愿去想理财派为何屡斗不倒的问题,也不敢去想蛰伏在阿合马身后的那个“庞然大物”究竟是谁。

而身处于汉法派与回回理财派其中的诸多大臣,甚至包括被形容为“益肆贪横”、“内通货贿,外示刑威”的阿合马,其实都是相当无辜的,即便其中有些忽必烈时期的回回官僚确实存在贪污腐败。

然而,究其根本,他们只不过是忽必烈想要达成帝国长治久安,广开财源的目标的媒介而已。

而在达成这个目标时,忽必烈一直都很清楚蒙古人与回回人一直因为种群与宗教等问题未被汉人士大夫所采信——在汉人士大夫看来,他们的许多理财施政手段是极其没有操守且肮脏至极的。

忽必烈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所以对于回回蒙古官僚的理财与施政,他也不巧加掩饰,反而将其故意暴露在汉人官僚的视野中,从而引起两派争斗,互相掣肘,无法再酿成威胁到其统治的新“李璮之乱”。

然而,凡事都是有弊有利,忽必烈如此作为,虽然稳住了皇位,但对于从小长于汉儒群体之中,没有祖先那么强健的体魄与心脏的真金而言,却是极其心力交瘁的。

最后,阿合马虽意外为汉人大臣所杀,汉法派看起来一时得势,然而经历了漫长争斗,还因阿合马之死为父亲所怀疑的真金已是筋疲力尽。

而1281年2月其母昭睿顺圣皇后察必去世,更是给予了这位皇太子一记重击,大厦已是将倾了。

然而就算因为察必的死,这对深受打击的父子不约而同的进入了人生的倒计时,但无论是忽必烈,还是真金,此刻都无法再遏制汉法派与回回理财派的倾轧与内斗来获取片刻喘息了。

最终,真金走在了前头。公元1285年,因汉臣请忽必烈禅位于真金事,真金为此惊惧成疾,最终在十二月十日病逝于大都,享年仅43岁。

未来,元朝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真金的死无疑深深重创了忽必烈,这位风烛残年的皇帝开始暴饮暴食,以解对妻儿的思念,亦不愿理政,将大事交由南必皇后办理,伴随着体重的日益增长,他的思维和行动似乎愈发缓慢了。

彼时,虽然甘麻剌贵为嫡长孙,但由于其与元成宗以及元顺宗都是阔阔真所生,其与元成宗亦同样于察必皇后膝下长大,可谓并驾齐驱,所以嫡长孙的身份并没有为其争取到太多优势。

而且,由于漠北叛乱未平,为了让后代得到历练。

元世祖早在至元中期便遣其往漠北参与平叛,虽是战功赫赫,可是另一方面也疏远了与其母的感情,其母并不太喜欢这个长子,更喜欢能朝夕陪伴在她身边的元成宗,这不得不说是一出母子悲剧。

然而,母亲阔阔真的支持亦没有为元成宗创造多少优势。

毕竟决策人是忽必烈,而且虽然母亲不喜,但甘麻剌在漠北的平叛安民一直都做的不错,所以忽必烈便遵从了大臣的意见,试图给这两位潜在的继承人出更复杂的考题已验证他们的能力。

于是,1287年,趁着彼时哈丹叛乱,元世祖便遣元成宗前往征讨,以测试其能力;又在3年后1290年将甘麻剌封为梁王,就藩云南进行考察,同时亦将整个漠北交于元成宗,进行进一步的考察与抗压能力测试。

元成宗自然不是等闲之辈。

虽然长于深宫,但由于甘麻剌早已出镇漠北,拥有了自己的一套班底,弟弟元顺宗又是个哑巴,身体虚弱,他很早便与父亲留下来的那群汉蒙亲信打的火热,已经逐渐学会了招揽人心。

而在前往漠北与东北直至1292年的这五年中,元成宗不仅熟悉了军事,培养起了一支从属于自己的军事亲信集团,最大的收获便是将父亲旧臣中的领头羊——元太祖四杰之一。

广平王博尔术之嫡孙,同样是万户那颜,御史大夫兼知枢密院事,总领杭爱山当地蒙古、色目和汉人军队的玉昔帖木儿收入囊中以为己用。

不仅如此,他亦与同样在漠北平叛的灭宋元功勋臣伯颜等大将交好。

至此,他的党羽可谓是遍布朝野,处理起各项军政来均得心应手,远非只掌握着一支军事集团的甘麻剌可比。

而后来的两都之战也证明了,即便甘麻剌一系在上都拥有颇为强大的军事实力,也是无济于事,反倒成了严重影响元朝统治的祸害。

事已至此,谁优谁劣已见分晓。

于是,1292年,元世祖乃命甘麻剌移镇漠北,专设内史府并赐晋王金印多加慰劳。

同时,为了保证元成宗成为皇太孙后漠北不生新的动乱,甘麻剌不会心怀不轨,元世祖便迁元成宗于和林,在命其戒了酒后,此年六月,元世祖便将其父生前所用的皇太子宝印玺送与元成宗,正式册封其为皇太孙。

然而,还没等元成宗返回大都,忽必烈,这位统一中国的大帝便于1294年正月22日驾崩于大都,享年78岁。

接到爷爷去世的消息后,元成宗一刻也不敢停留,迅速率领玉昔帖木儿等人前往了漠南,占据了有利位置。

待伯颜等人到来,甘麻剌也闻讯率军赶来后,元成宗便指示伯颜和玉昔帖木儿先发制人,逼迫长兄甘麻剌承认他皇太孙的身份。

甘麻剌自然知道元世祖已将皇太子宝授予元成宗,然而同样手握重兵的他并不服气,遂将希望寄托在蒙古人从前推选大汗的库里台大会上,与元成宗相约在大会上当着各位宗亲的面背诵祖宗宝训,先背完者为帝。

然而甘麻剌此举真可谓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他虽知有祖宗宝训,但这些年征战在外,出镇云南,并没有时间去复习祖宗之言。

所以,到了竞赛当天,他竟然背的磕磕巴巴,在各位宗亲的面前出尽了洋相!竞赛自然是失败了。

最终,四月十四日,元成宗到达上都,从母亲手中接过了玉玺,在十六日接受了诸王宗亲与文武百官的朝拜,继位于上都大安阁,改元元贞。

然而,继位之后的元成宗就可以从此高枕无忧了么?

02 成宗施政,堪堪守成

时间与朝廷很快给元成宗出了个新难题。

在继位还未满一年时,灭宋的元功大臣伯颜便于1295年1月病卒于知枢密院事上,享年59岁。

打击很快接踵而至。由于担心玉昔帖木儿本就握有大权,今又加此从龙之功会在大都居功自傲自成一派,成为阻挠自己施政的新势力,加之甘麻剌与那些还未消灭的叛王依旧需要警惕,于是,在继位后,元成宗便将玉昔帖木儿封为太师,并让他依旧出镇漠北。

然而在伯颜去世的同年,玉昔帖木儿也在返回大都商讨边事时因舟车劳顿,积劳成疾,死在了大都,年仅53岁,比伯颜更为年轻。

在扼腕叹息的同时,元成宗遂下定决心要亲自总揽朝政,并更加倚重父亲的旧臣平章不忽木,授其昭文馆大学士,平章军国事,并提拔段贞为平章,接替不忽木。

其时,由于叛王仍未完全剿灭,又要防备甘麻剌等宗王势力过大。

元成宗便让其母聘请汉儒李孟对当时早已于1292年去世的兄弟元顺宗的两个儿子,即元武宗与元仁宗多加教养,以期在他们心中培养对其的忠诚,随即又将女儿嫁给驸马兼表亲阔里吉思,命其前往漠北参与平叛。

随后,由于阔里吉思被笃哇所擒,元成宗便借着这个由头,以劳师无功为由将叔父宁远王阔阔出解除兵权,命其返回大都,以元太祖岳父德薛禅之孙,亲信济宁王蛮子台辅佐元武宗出镇漠北。

此为削藩之始。

随后,宗王阿难答等人又怀吞并地方之心向元成宗请设王相府,元成宗不许,而对于亲信蛮子台,元成宗亦没有忘记敲打,经常将御史台弹劾他的不法情节交给他看,予以震慑。

而对于同是叔父的西平王奥鲁赤,由于其封地在青海松多,去大都远甚,不便监视,元成宗便命其驻于上都,将其置于眼皮子底下。

同时为了起到拱卫大都的作用,元成宗还将诸王出伯所统探马赤红祆军各千人隶其麾下,而这也是对其余诸王的削弱。

除此之外,对于长兄晋王甘麻剌,元成宗则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直至公元1302年2月8日甘麻剌去世,元成宗给予其赏赐不过秫米五百石,在其生前更是撤换其内史府的官员用以监视其行,在其死后更是取消了内史府,封存了其王印。

而对于其领地民众遇上饥荒,元成宗也只做表面功夫,只赐钞,及银帛有差,而不直接赈济以粮食,避免甘麻剌将其偷偷收集,中饱私囊。

由于当时叛乱仍频,诸叛王依旧在草原上神出鬼没,百姓被袭扰的已是流离失所,一贫如洗,又何谈商业呢?钞票和银帛自是无法流通,或是只能极少流通。

于是为了活命,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汉地谋生,甘麻剌的势力因此也被削弱了;然而由于其爱做佛事,崇尚浮屠,每年在这上面花费的钱财更是不可胜计。

这是为第二轮削藩。

在做完这些之后,大德七年,1303年,元成宗便将目光放在了海都死后,与察合台可汗笃哇一同前来归顺的海都之子,窝阔台汗国可汗察八儿身上。

彼时,由于察八儿不如其父海都在察合台系和窝阔台系中的威望,窝阔台汗国已走向分裂。

为了近一步削弱察八儿的实力,1304年,元成宗暗中支持笃哇攻打察八儿,同时又指示海山夹击察八儿,最终将其国灭亡,漠北祖先之地战乱多年的局面终于得到了彻底肃清。

在得知元朝会同察合台汗国灭亡窝阔台汗国后,金帐与伊尔等汗国旋即在元成宗的斡旋下互相达成和议。

自1260年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位后多年封闭的古丝绸之路至此终于重新焕发了生机,而元朝的宗主地位也正式为其他汗国承认,蒙古治下的国际和平终于勉强到来了。

除了通过权术与外交斡旋来消弭战乱,达成削藩目的之余,对于惩治贪腐,赈济百姓,官员遴选元成宗亦是颇为上心。

早在1294年6月刚继位时,元成宗便下召免除了全国本年的俸钞,白银以及地税还有部分地区当年的一半夏税。

除此之外,在第二年与第三年,元成宗不仅下诏停止了全国一切的工程建设,同时再度普免百姓1295年5月以前积欠的钱粮,还在第三年,1296年的正月免除了忽剌出千户所部的屯夫输租,还要求权贵豪绅缴纳各自隐匿的江南田租。

到了1298年6月时,元成宗更是废除了江南地区的科夏税,又在7月黄河决堤时给受灾严重的归德等县免去田租一年,并派员治河,还减免了所有受灾郡县的当年田租十分之三,家里人丁稀少或是老弱病残太多的民户则予以免除三年差税,并又停止了当年一切土木工程。

除了上述所言,为了重振经济,节约钱财,元成宗所做的最大努力还有罢征日本与安南。

然而,由于后期掸族举事,推翻了元朝附庸的蒲甘王朝,又与东南亚许多国家串通,元成宗亦有开边之心,遂兴兵讨之,这项努力也就此化为乌有,直至贵州西北因官军沿途骚扰酿成民变后,元成宗才幡然醒悟。

随即,他又在1304年免除灾民差税一至三年不等;

同时由于江南佃户田租依然过重,元成宗便在过去减免十分之三的基础上再减免十分之二,并且永为定例,同时开放山河湖泊任民取用,还命宗教势力为属下的商人缴纳租税。

而在赈济之余,元成宗亦深知百姓的贫困最根本的原因之一便是来源于官员贪腐,他下令天下官员体恤百姓,并减少刑罚,还在江南朱清等贪污贿赂案与转运司官员欺隐奸诈案中锐意整顿吏治,同时严禁诸王擅自插手地方官员遴选与吏治,凡有违反之人便立刻遣使将其捉拿。

因此,光是在江南朱清等贪污贿赂案中,元成宗便罢免贪官污吏一万余人,查出赃款一万余锭,审理冤案五千多件。

面对如此惊人的贪官数量,元成宗随即下旨要求中书省臣约束下官,凡对公事敷衍塞责之人即处以笞刑,又将对贪赃罪的处理改为罪加三等,从重处置。

除此之外,由于彼时倭寇袭扰沿海已经日益严重,元成宗亦在定海一带设置千户所,并令探马赤军与江南水手相互教习,以防备海寇侵扰东南沿海。

03 后记:无可奈何的顽疾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为了维持其统治,开源节流,铸成守成之局,元成宗做了很多很多努力,其中许多努力可谓优秀,颇有明君与其父真金之风。

而其人能顺利继位并最终在皇位上安稳去世的缘故,总结起来便是早在继位之前,其便通过各种渠道深谙权术与政务,在身边云集了大批能文能武,担任要职的亲信,继位后对于宗王的警惕与削藩也做得较好,远非建文帝可比。

而在这些优秀的手段与努力之下,恢复道教典籍与册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则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然而,这些努力固然是优秀的;对于元朝的作用而言,亦是有限的。

元成宗的弊政亦有很多,首先便是上文中所叙用兵西南之事,对于亲信大臣,元成宗与从前元朝诸帝一样存在着滥增赏赐的毛病,一度使得国库向之所储,散之殆尽,岁入之数,不支半岁,中统钞亦因此贬值。

除此之外,由于年纪轻轻便开始操劳国事与军事,繁重的政事极大的损害了他的健康与精力,致使其大德六年,即1302年便开始连年患病,几乎不能视事,所生德寿太子也身体不好,早早夭折。

此亦导致了那些贪官污吏虽被大力惩处,可很快又卷土重来,特别是云集在皇后卜鲁罕身边的回回大臣,他们促使着皇后参与,操控朝政,最终酿成了后世的阿难答之乱。

而在这些一系列的隐患与弊政当中,其实江南的包税制与那些未被忽必烈清算的,南宋遗留下来的贪官污吏才是元朝最大的隐患。

所谓包税,是指国家将某一种捐税按一定数额包给私人或团体征收的制度,由于国家向承包人授予征税的权力,自行确定征税办法,从而为包税人敲诈勒索大开方便之门。

而由于元朝统治者的注意力经常在同室操戈与争权夺利之上,所以,往往江南的包税便由那些遗留下来的宋朝贪官污吏,地主豪绅承包。

对上,他们与元朝统治阶层串通一气,势力盘根错节,对下,他们肆意欺压百姓,横征暴敛,倘若迁延日久,其势力便越发巩固,极难整治,不可谓不是忽必烈留下的顽疾。

而这,便是元成宗屡屡减免江南田租,田租却依旧过重的最深层次缘故;同样,这群故宋的贪官污吏也是导致元末红巾军起义与朱元璋起义的根源之一。

最终,公元1307年2月10日,大德十一年,带着诸多未竟的遗憾,元成宗驾崩于大都,年仅41岁。

1 阅读:2

清幽兰

简介:读读历史故事,看看世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