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常说“乱世出英雄”,这话一点不假。
一百年前中国出来了毛泽东,力挽狂澜,把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改造成为了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打仗用兵如神,他搞建设高瞻远瞩,他写诗词也是气势磅礴。这样的人物,历史上能找出几个来?
现在大家的生活好了,国家强大了,但偶尔也会有人念叨:
“要是再能出现一个毛主席就好了!”
这话听着亲切,但也得好好琢磨琢磨。毛主席的雄才伟略、个人魅力,跟当时的社会背景、历史机遇都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
那么如今的中国,还能再出现一个毛主席吗?
时代造就的伟人晚清时代列强们恨不得把中国整个吞下去。
英国人仗着他们有火炮,率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鸦片贸易搞得大清朝国库空虚,百姓也有不少天天吸食成瘾的。
紧接着法德俄日都蜂拥而至,强迫清政府签了不止一份的不平等条约,又是给他们割地又是得赔款。
可就在这个时候,慈禧太后还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却不知道大清的江山已经岌岌可危。
更可气的是,那些军阀们非但不想着救国救民,反而趁火打劫各自为政,为了争夺地盘打得不可开交,老百姓更是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袁世凯把辛亥革命的果实偷到了自己的手里,建立了中华民国,可这民国也没好到哪儿去,军阀混战依旧不断,老百姓还是没过上几天安稳日子。
袁世凯
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是十分混乱,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打得头破血流,中国虽然也参战了,但却是作为战胜国被“战胜”。
巴黎和会上,山东的权益竟然被转让给了日本,这简直让中国人难以忍受的巨大耻辱。
巴黎和会
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爆发了,世界又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火药桶,危机不断。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世界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给苦难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国夹在列强之间前途未卜,太需要一位能够看清方向的领袖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困境了。
就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毛泽东出现了。
1893年他诞生于湖南一个普通的农家,自小就亲身体会到了家乡的贫困和百姓的疾苦,农民交租交税,辛苦一年到头,却连肚子都填不饱。
1919年,毛泽东(右一)同父亲毛顺生(左二)、伯父(左三)、弟弟毛泽覃(左一)在长沙合影
于是他努力地学习读书,从孔孟之道到西方哲学都认真研读,不断思考。
五四运动爆发后,各种新思想涌入中国,他也积极接触和学习。
最终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立志要用它来改变中国的命运。
1919年11月16日,新民学会部分会员在长沙周南女校合影。后排左四为毛泽东。
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毫无顾忌地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这让革命的进程一下子就陷入了低潮之中。
白色恐怖下,许多人都感到迷茫和绝望,革命的前途在哪里?
其中有不少人都对革命失去了信心,甚至开始觉得革命是不是不正确的。
就在这个时刻,毛泽东站了出来,他深入湖南农村进行调查,并写下了文章,充分肯定了农民运动的意义。
他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方式,在当时很多人都觉得是天方夜谭。
城市里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军队装备精良,不在这里革命反而去农村,那革命能成吗?
但毛泽东却看到了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发动起来那就会是不可战胜的。
秋收起义后,他率领队伍上了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最终燎原了整个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者,亡国论和速胜论甚嚣尘上,导致人心惶惶,国民党内部也出现了动摇和妥协的声音。
一些人悲观失望,认为中国不可能战胜日本,速胜论者则盲目乐观,轻敌冒进,导致了淞沪会战等战役的失利,也让更多的人对战争的前景感到担忧。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毛主席冷静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实力到底有多大的差距。
他指出日本虽然战争力量装备上都强一些,但它国家太小了资源也有限,持久作战能力肯定就不够强,中国资源丰富人口也很多,进行持久战是很有利的。
△1938年春,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他写下了一篇文章,把抗战会经历的三个阶段全部都提前预演了出来。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经过长期的战争,国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极低,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落后。
△1938年,毛泽东先后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
摆在新中国面前的,是一堆难题,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这个举措让农民真正地拥有了自己的地,不用再像以前那样,种一年地还填不饱肚子了,很大程度上让农村的生产力解放了。
1953年到1956年又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把个体经济改造为集体经济,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以超前的眼光,引领中国走上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提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3年三大改造的提出
虽然在探索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新中国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开始走上了富起来的道路。
1956年上海资本家接受公私合营
为革命牺牲6位亲人毛主席的一生都在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而奋斗,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还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他深入农村,解农民的疾苦,他和战士们同吃同住打成一片,他真正做到了与人民群众心连心,赢得了人民的衷心爱戴。
为了革命,他牺牲了六位亲人,其中包括他的妻子和孩子。
“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是毛泽东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的行动指南。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出真正的力量。
他是不同意直接把苏联的经验搬过来用的,而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带领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他不拘泥于成规,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这正是他成功的关键所在。
1957年11月6日,毛泽东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会议上讲话。
后无来者的历史地位毛主席的出现是特定历史时期造就的,这不是一句空话。
他的出现,正好顺应了时代的需求,他洞察了中国社会的弊病,看到了人民的苦难,决心改变这一切。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北京接见出席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
他的思想和实践,自然也深深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比如早年在湖南农村的经历,就对他后来的革命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毛主席的成功也离不开他个人的天赋和努力,从小就博览群书,思考国家大事,青年时期就积极投身革命运动。
既有很强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厚的实践经验,这在当时的中国是很难得的,但更重要的是,他抓住了历史的机遇。
1949年4月23日,毛泽东阅读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报道
如今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家的经济发展大迈步地前进,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现在面临的是新的机遇和问题,比如应该怎么实现高质量发展、怎么去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等。
这些问题,跟毛泽东时代的问题完全不一样了。简单地复制原先的道路,那肯定是不行的。
就像打仗一样,以前是用小米加步枪,现在是用飞机大炮,作战方式能一样吗?
现在需要根据新的时代背景,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培养新的领袖人才,才能继续带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结语: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这点是完全不用质疑的,他是一位难以复制、后无来者的伟人。
新时代需要的是既能继承毛主席的优良传统,又能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领袖。
所以与其盼着再来一个毛主席,不如好好想想,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领袖?需要什么样的英雄?
这才是更重要的,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未来还得靠自己去创造。
参考资料:
1.北京日报 2019-09-12 毛泽东为何能成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这位专家的解析独到深刻
2.陕西网 2024-01-07 毛泽东的“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