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拒绝假唱——登上春晚的魏晨,唱功如何?硬核分析!

小辫子的小辫子 2024-02-20 14:06:06

粉丝提问:魏晨唱功如何?

答:挺好。韩式唱法,最高音A4,咬字逻辑为韩语,存在咽音运用能力,偏偶像唱法

魏晨,这位当年仅次于陈楚生和苏醒的快乐男声季军,当下虽然已经转型为电影演员,但实际上魏晨是具有乐器演奏能力和较高的唱功表现。在他的唱功生涯之中,魏晨在获得季军之后,选择前往韩国学习。那么韩国学习的成果是两个方向:跳舞和唱功。那么这种定位其实就有非常明显的音乐方向:偏向于唱跳类型的偶像定位,并不是张杰之类的纯声乐定位。

从整体唱功上讲,魏晨就比较复杂多变:早期是真假声体系,中期韩式唱法头声咽音体系,当下春晚唱法就是属于混声体系。早期的魏晨其实唱歌非常好,尤其是在真假声体系之中,能获得快乐男声第三名没有水分,音准表现、节奏表现,还具有吉他弹唱能力,其中假声的控制非常稳定,音色具有极高的少年感,契合偶像定位。

但在前往韩国学习之后,魏晨的唱法就有了非常大的改变:整体的咬字逻辑开始在换声之中朝着头声音色假声听感转变,发音点上挂的非常明显,音色纤细,将中文的起伏厚重感咬字归韵为韩语的单音节,在整体听感上就是一个韩式偶像的唱法定位。在高音部分,则是利用了咽音的音域优势具有较高的现场喊场音高。整体上对于2010年左右,依旧具有较高的竞争力,但是在2024年就很难产生实质性的审美开拓。

那么在春晚《上春山》的录制音轨之中,魏晨的演唱整体的咬字美感就从韩式唱法回归到了华语正统的混声腔体之中,整体腹腔支撑很足,咬字上挂,具有轻盈感和中文咬字的厚重感。只是腔体的表现集中在换声点之下,但起码听感的色彩是具有华语、中文的厚重美感,而不是韩式舶来品。当下的唱功,就不具备歌手的竞争力,而是偏向于演员的录音棚辅助水准。

从音色上讲,魏晨的音色是具有一定的商业优势的,偏向于清冽的少年感音色,自带一部分明亮辨识度。但是在音色的打磨上,显然魏晨走了弯路:不应该前往韩国学习,韩式唱法因为韩国商业性是垄断性审美,大众没有审美选择权,审美绝对权被财阀掌控,男歌手去学习韩式唱法,显然对于体量更大、唱法音色要求百家争鸣各具特色的华语音乐而言是没有太多学习意义的。

这让魏晨花费心思之后却没有在华语音乐获得大量的关注和商业利润,而且直接缺席了2014年-2016左右的混声唱功时机,最后魏晨的事业也从音乐转向了影视。究其原因是:魏晨在2014年左右的音色,对于青春期孩子而言的确很时髦,但是一旦他们进入大学,认知审美随着成年急速提高,魏晨的偶像定位就难以产生歌手的现象演绎传播能力。

从音域上讲,魏晨的音域在早期是比较优秀的:C3-A4,其中F4-A4是假唱音色咬字,这个阶段魏晨的音域其实非常好,他可以演唱大量陶喆的R&B曲目,而且效果比苏醒更具有美感。但是这种假声音色为主导的真假声体系,会有一个严重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假声演唱次数的增多,喉位压力对于声带的负荷会越来越大,音域能力会快速下降,而且稳定性很差。

这也意味着假声其实无法支撑一个歌手的Live和声乐专业性,这才导致了魏晨前往韩国学习,或者是假声音色的定位,更贴近韩国市场。如此魏晨的假声就完成了韩式的转变,但底层逻辑还是真假声的拓展,并没有解决根本性的喉位压力和腔体的对抗性。韩式唱法在音域上的的确确,帮助魏晨解决了换声点咬字的问题,但是听感和假声差异不大,可以算是一种比较同质化的平衡混音色运用,但并没有教学更底层的混声逻辑,处于速成。

从腔体上讲,和音域一样。早期的魏晨腔体表现比较属于偶像歌手,声压、支撑足够Live但是很难产生一些大嗓的强控声场歌曲。中期的魏晨,具有一定高音的高声压支撑,但是音色的表现开始和华语中文脱轨,朝着韩文语感转变。后期的魏晨,则比较贴近当下C3-F4的腔体对抗,腹腔支撑+胸腔点缀+发音点上挂,只是不再追求歌手的换声点突破。安安静静当一个民谣音域跨界演员,挺好的。

那么综上整体而言,魏晨的唱功我们可以做一个基本的判断和定位:

1:早期的魏晨,是顶级的偶像少年唱功定位,具有出道的唱功能力。2:中期的魏晨,是一个韩式唱法在华语的定位,存在审美的偏差,具有职业Live能力。3:当下的魏晨,是一个音准优秀、节奏优秀的演员,具有民谣歌手的职业音域唱功能力。他可以完成影视剧片头片尾的演唱,具有非常好的录音棚效果,这已经很厉害

这样的表现其实依旧很好了,相比于魏晨、欧豪、俞灏明这类转型作为演员的快乐男声,魏晨的唱功反而是最好、最稳定的。要唱也可以唱,只是不作主要工作业务的从业竞技性,这反而对于他们的演员仕途具有更好的帮助和点缀作用。当下华语音乐市场,在声乐上其实是非常内卷的,老一批歌手都需要进行一定的降智娱乐综艺才能生存,没必要往声乐靠。

以下主要针对魏晨的韩式唱法来做具体的声乐解析:

为什么魏晨的韩式唱法,在华语没有大火?

当年前往韩国学习回归的魏晨,在我个人高三的时候是非常火的,但是高考结束之后,进入大学,魏晨的音乐就很难在个人的音乐收藏之中。为什么会这样?有如下答案:

魏晨的韩式唱法,在声乐的逻辑上:抛弃了华语文化的咬字底色。魏晨的韩式唱法,本质上是做了韩式发音的归韵元音化,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韩国的声乐老师给魏晨的速成高音模版是基于-韩式元音韵母来进行针对的。假设:韩语有12个韵母,那么一切的咬字都朝着12个韵母的单音节音头靠拢,将咬字变为单纯的单音。而单音咬字的位置,韩语非常靠前,假声化很严重。

这有什么问题?问题大了,韩语他是一个表音文字,汉语是一个表意文字。而且汉语因为我们历史厚重,汉语天然乘载了文化的属性。而汉语的中文咬字是不能粗暴归韵为单音节,因为我们的口语每一个字存在多音节、多音高特色:第三声就是两个音高组成的双音节咬字。所以,汉语的咬字位置是偏后,或者偏中。

这种汉语的特性意味着:华语音乐的审美,中国的民族审美,永远是真声优先。男性音色要有男性的真声雄浑美感魅力,女性真声要有女性的细腻和真挚。而韩语的咬字完全就是:娱乐化,男性柔媚,女性反而更加妖冶。这种底层文化差异性,就确定华语歌手去用韩式逻辑全盘接受,很难完成破圈的现象级传播。

相比之下,同样是学习韩式唱法的张碧晨,就显得更优秀一点:张碧晨因为是女生,所以他接受韩式唱法之中,着重选择了声带边缘化和弱混气声两点,在华语音乐之中着重确定了古风的定位。这里他并没有选择韩式的女声妖冶,而是一定程度的气声柔媚。但是在华语就业的时候,张碧晨做了大量的真声强化,清晰的感知到了华语和韩语的差异。

简单说,当年学习韩式唱法后的魏晨,他的声乐内容并不是华语的产物,他就像是一个舶来品。本质上,对于华语听众而言,当年的魏晨很时髦,但是这种时髦并不是音乐性的优秀,而是一种模仿韩星的咬字逻辑,全盘接受韩语,而放弃了中文的特色。这种文化基数,越年轻的时候越难以察觉,但是等到被察觉的时候,已经晚了。

不论如何,对于魏晨而言,他当下的唱功对于他的事业是非常加分的技能,他参演的所有电影的片尾曲都具有演唱能力。希望未来,魏晨有更好的发展。

0 阅读:55

小辫子的小辫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