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预约成功了小雁塔,依旧安静、庄严

終南山主人 2024-12-17 16:11:15

这几年景点都需要预约,之前几次经过小雁塔,想进去转转,但都预约不到当天的,我有些郁闷,为什么我一个当地人想看看小雁塔就这么难?转身看到友谊路上连绵不绝的大巴车队,我知道了原因。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预约成功,得以进入。

因为刚工作的时候单位就在小雁塔旁边,所以去小雁塔的次数非常多,原来卖门票的,为了省钱,就在8点前装作晨练者免费进入,以前的时候还可以登塔。这些年小雁塔周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边建了西安博物院,南边的夏家庄村子拆了,南门终于大白于天下,东边的单位、民居、部队楼房,甚至那片西安最早的别墅区皇族雅苑也拆了,变成了太古里项目的建筑工地。而小雁塔和荐福寺内,基本保留了原来的风貌,松柏和水杉更加高耸,那些千年古槐依旧苍翠,小雁塔、藏经阁、大雄宝殿、白衣阁、慈氏阁、晨钟暮鼓楼、寺院山门,由北向南依次在中轴线上错落有致,古朴、庄严。虽然是周一,但外地游客不少,但大家素质都是非常的高,安静的欣赏,没有人大声说话,进入文化之地,言谈举止访佛都受到了熏陶。

小雁塔的历史不用多介绍,始建于公元707年(唐代景龙年间),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因为建筑时间晚于大雁塔,也因为相比大雁塔小,所以得名小雁塔。有一点还是要给外地朋友特别说明一下,书院门口的那个塔叫宝庆寺塔,不是小雁塔,我碰到很多次,第一次来西安的游客从湘子庙街出来看到宝庆寺塔,就高兴的呼喊:“看,那就是小雁塔!”,这也难怪,西安的塔还是挺多,要分清还是需要点攻略。再要说明的是小雁塔周边的建筑年代,除了小雁塔为唐代原物,荐福寺内的其他建筑基本上都是明清所建,明清之前的建筑都已损毁殆尽。

从南面仰视,虽然叫小雁塔,实际可真不小

远距离看,可以看到塔顶明显的残缺,原塔15层,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华县大地震时塔顶两层被震毁,现存13层。(华县大地震又名关中大地震,发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震中在陕西渭南、华县、华阴、潼关、朝邑至山西省永济县,波及陕、甘、宁、晋、豫5省约28万平方公里。根据各县州府志记载,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约为83万人。)

小雁塔南边的大雄宝殿正在整修,没拍照片。再往南就是白衣阁,为明代创建,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场所。

白衣阁

穿过白衣阁的门洞就是慈氏阁,为明代重檐歇山式楼台。重檐之间悬《敕赐荐福寺》木匾匾额为明英宗明英宗朱祁镇亲书。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陕西西宁卫弘觉寺番僧勺思吉蒙钦锡度牒到荐福寺住坐,见这里殿堂荒废,遂发愿重修。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大修竣工,向朝廷乞赐寺名,就有了这个“敕赐荐福寺”的匾额。1938年抗战爆发后,胡宗南的17军团司令部和以后的第一战区司令部以及西安绥靖公署都设在荐福寺内,直到1949年5月17日西安解放前三天,才撤离到汉中,驻扎时间长达近12年。

钟鼓楼是寺院的标配,而小雁塔的钟鼓楼可不一般,长安八景的“雁塔晨钟”说的就是小雁塔这个地方而不是大雁塔。钟楼边的大铁钟,是公元1192年(金代明昌三年)铸造的大铁钟,高3.55米,重约8000公斤。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来流失沉落渭河河底。清代康熙年间,重新被人发现后移入西安荐福寺内小雁塔的钟楼内。

金代明昌三年铸造的大铁钟

西边的暮鼓楼

东边的晨钟楼

荐福寺内有很多碑刻,现在都在石面覆了一层拓纸,这么做的原因,一来是为了保护石面磨损,另外也能让游人看清楚碑刻上的文字,一举两得。这个功德碑的字体我太喜欢了,给大家分享下:

修缮荐福寺功德碑

最南边的是荐福寺的山门,为清代建造。南刻《敕赐荐福寺》,北刻《最胜法门》单檐翘角、歇山式蓝色琉璃瓦顶,下为青砖砌券门洞,长2.9米,深2.55米。有脊兽,檐部勾头滴水,檐下砖雕斗拱花纹。山门南边以前是城中村最杂乱的区域,环境非常恶劣,现在村子拆迁了,南边修成了广场,山门的威严终于展现。

山门正面,来自于网络

山门背面

荐福寺西边现在是休闲公园和西安博物院,绿地间有不少石刻雕像,也是很有看头。

0 阅读:10
終南山主人

終南山主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