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孟頫行书《赤壁赋》
王世国/文
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颜部领袖创建金朝,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在攻下北宋以后,金朝与南宋王朝南北对峙达100多年。在这期间,金朝的书坛承北宋书法余绪,出现了王庭筠、赵秉文、党怀英、张著、金章宗、蔡松年、宋适等著名书法家,也算是当时冷清寂寞的书坛上的几朵小花,但都没有对后世产生多大影响。

鉴书博士柯九思《乐府颂词三首》
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首领窝阔台(太宗)攻灭。元世祖忽必烈凭借铁骑雄师的强大武力,于1271年建立元朝,1279年覆灭了苟安江南的宋王朝,入主中国。不过,他并不像他的祖父成吉思汗那样“只识弯弓射大雕”。面对广土众民、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他懂得“文治”比“武功”更有效。于是,他从各方面选拔人才,并使中国固有的政治、礼乐、教育等制度次第恢复。

康里巎巎 草书诗书卷之《唐人绝句六首》
元仁宗、英宗都比较喜欢文翰,经常把宸翰(帝王的墨迹)赏赐群臣。特别是后来的文宗皇帝,简直就像唐太宗那样表现出对书画艺术的浓厚兴趣。他于天庆初年(1328年)设立“奎章阁”,以柯九思为鉴书博士,专门鉴定内府收藏的法书名画。
文宗每到奎章阁,学士虞集、柯九思常侍从,以便讨论书画。当朝的张伯雨的诗中描述了此等盛事:“侍书爱题博士画,日日退朝书满床。”只可惜时间太短,

鲜于枢草书《石鼓歌》
元朝的统治已接近尾声,不到20年全国就爆发了大规模的红巾军起义。元朝尽管恢复了科举考试,但对汉人,特别是南方汉人,会试录取还是有严格限制,军政、财政大权掌握在蒙古人和色目人手中。一般士人在政治上不能够公平竞争,转而向文艺方面努力。所以元代在戏曲、书画方面的成就,确有着承先启后的业绩。

杨维祯 草书《“溪头流水泛胡麻”七绝诗轴》
就书法艺术来说,祝嘉《书学史》所列元代著名书家114人,他们虽不能与唐宋书家争胜,但是也未尝没有铮铮者。例如,康里巎(1295-1345)就是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书家。他虽是康里(在今新疆)人,但却植根于深厚的汉文化土壤之中,“幼肄国学,博通群书”。

康里巎巎 草书诗书卷之《唐人绝句六首》
他的书法(如上图)也因循魏晋唐书法传统,不过却创造出了如雄剑倚天、光彩飞动的独特风格。我们看到,他的这件草书作品笔势迅疾飞动,却又字字独立,笔锋劲利,线条圆健,时杂以章草笔法。耶律楚材(1190-1244)和杨维桢(1296-1370)则是元代书坛上的两位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书法家。

耶律楚材楷书
耶律楚材的书法泼辣豪放、气魄宏大、笔法苍老;杨维桢的书法则率直自然、风格奇崛。此外,还有邓文原、冯子振、柯九思、虞集、揭傒斯、张雨、吴镇、倪瓒、饶介、俞和、郭畀、黄公望、王蒙等人,都在当代卓卓有名。
当然,在南北文化大融合的元代,在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书家携手并进的书法队伍中,无疑“南赵北鲜”,即赵孟頫和鲜于枢,是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两位书法家。

王世国著《书法解密》,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