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小楷
王世国/文
明代书法家文徵明具有多方面的书法艺术才能。他楷、行、草书皆善,而且还能写一笔很漂亮的古隶字。他的隶书取法《受禅表》《上尊号奏》,30岁时就已得名,许多人求他写隶书碑铭。传世至今的《乡饮酒碑铭》《春草轩记》《华都事碑铭》等,都是他隶书的代表作品。文徵明的隶书笔势劲健,当时以写篆书著名的书法家李东阳见到文徵明写的隶书后,十分感慨地说:“吾之篆、文生之隶,蔑以加矣。”
文徵明小楷
不过,文徵明书法中成就最高的还是他那清丽古雅、婀娜多姿的小楷。小楷讲究精工,需要耐心,得失往往在毫芒之间,所以极难写得好。陈日霁说:“小楷书极不易工。晋惟右军父子,唐惟虞、褚、钟绍京,宋代无人,元则赵松雪、俞紫芝,文徵明,则文衡山、薛明益,可称专门。俞、薛结体虽工,未能摆脱习气。”
文徵明小楷
严格地说,中国书法史上精于小楷的书家寥若晨星。钟繇、“二王”始创小楷法度,可惜传至智永以后,竟无人接绪。唐代诸家都醉心于大楷碑版,视小楷为儿戏,故精于小楷的钟绍京犹如孤灯寒星,辉光微弱。宋代书法家崇尚率意传情,更无耐心来写一丝不苟的小楷。元代赵孟頫继承钟、王古法,小楷复兴。明代书家承赵孟頫余风,又受“台阁体”影响,故写小楷者之多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代,文徵明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赵孟頫小楷
文徵明一生写了许多小楷佳作,如《赤壁赋》《离骚经》《月赋》《雪赋》《〈万岁通天帖〉跋》《苏东坡自书赤壁赋真迹跋》《莲社图跋》等等,都是他晚年书艺成熟后的精心之作。从总体上说,文徵明的小楷用墨不滞不枯,圆润灵活;用笔骨力强健,笔锋刚利;笔姿恬淡轻缓,有清秀飘洒之姿;体态端正平和,温润典雅;所以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在元、明两代,能够在继承晋唐小楷传统的基础上而能有所创新的,除赵孟頫外,就当推文徵明了。在小楷艺术方面,文徵明是足以与赵孟頫鼎立的大家。下面,我们将通过与赵体小楷的比较,来探讨文徵明小楷的艺术特色。
文徵明小楷
1.起笔尖微,枯润相间
点画的起笔是书法艺术的起点。从魏晋至宋元,那种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逆锋取势,逐渐成为楷书中占主导地位的起笔方法。这种逆锋起笔对于笔画势力的积蓄、加强点画的力感,具有良好的作用。不过,小楷点画细微,很难采用逆锋起笔的方法。
于是,许多书法家如“二王”、赵孟頫等都采取了一个变通的办法,即起笔常用截笔折锋的方式来达到逆起的效果。如赵孟頫《汉汲黯传》中横画的起笔都是先使笔锋由上向右下行,再折锋向右。这种起笔方法由魏晋一直保持到元代。
赵孟頫《汉汲黯传》
而文徵明的小楷一反旧习,不避露锋顺起。如《赤壁赋》《苏东坡自书赤壁赋真迹跋》等帖,横画、捺画、戈画,甚至个别竖画的起笔,都是不折不逆,顺其自然,露颖尖锐刚健,再加上墨色的变化,这就使得行笔前轻后重,用墨先淡后浓,笔画由细渐粗。这样,就富有鲜明的节奏韵律,同时又多姿多态。
不仅如此,在中国书法史上,文徵明正是用这种起笔的方法,第一次将枯墨和飞白带入小楷领域,使千百年来都是笔实墨黑的小楷笔画,开始有了墨色浓淡、枯润变化的特殊效果。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文徵明小楷《后赤壁赋》
如《苏东坡自书赤壁赋真迹跋》中的两个“書”字,以及“前”“下”两字的长横,都是左枯而右润,黑白对半,看起来几乎是少了半边。向来人们写小楷只重用笔、结体和章法,而忽视墨色;文徵明则表现出对墨色丰富多样的美感效果的自觉追求。可惜,人们并不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和大胆创新的深刻意义,而是以传统审美标准来衡量文徵明小楷的崭新面貌,这就不免要作出抨击了。
赵孟頫小楷
明代莫云卿说:“文太史具体《黄庭》而起笔尖微,病在指腕,虽严端不废,未见巍峨磊落之姿。”项穆异口同声:“征仲学比子昂,资甚不逮,笔气生尖,殊乏蕴致,小楷一长,秀整而已。”这种短浅之见竟一直影响到当代书评家对文徵明小楷的看法。
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
2.折笔圆转,撇短捺长
赵孟頫的小楷端严方整,凡是横折笔画,在转折处一般都要提笔换锋,再重按而下,折出方角,故能有方刚端直的气度。而文徵明的小楷中横折笔画,在折笔处一般都是没有明显的提按停顿,圆转而下,不露方角,别有一种圆润灵活、温和飘洒的风神。这是江南才子般的风流姿态,而不是朝廷士大夫似的庄严。
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
这种笔法大概是受到智永《真草千字文》的影响所致。赵孟頫也曾反复临习过智永的《千字文》,不过他只是把它当作通向“二王”的桥梁,最终还是以“二王”的笔法为准的。而文徵明学习智永《千字文》,并不是把它当作手段,而是当作目的,因为王书在他的心目中不过是一个理想的幻影。他认为这样写就是真正的王书风神,那么即使与王书的摹刻本并不相同也没有关系。
赵孟頫的小楷撇、捺引写伸长,而且开张幅度很大,这与他大楷的写法是一致的。如《汉汲黯传》中的“太”“父”“大”“柬”等字即如此。文徵明的行书吸取了赵书的这一特点,而他的小楷却有意避开。当撇和捺同时出现在一字之中时,他一般都写成撇短而捺长。文徵明通过伸缩互用、长短相益、相反相成的笔姿,由对立的因素而创造出和谐的美感。
赵孟頫小楷《汉汲黯传》
总之,文徵明的小楷深得王羲之《黄庭经》的神韵,而又有稳健清劲、疏朗萧散的自家风貌,受到许多明清书评家的称赞。如明代谢肇浙说:“……古无真正楷书,即钟、王所传《荐季直表》《乐毅论》皆带行笔。自唐《九成宫》《多宝塔》等碑,始字画谨严,而偏肥偏瘦之病犹然不免。至本朝文徵仲先生始极意结构,疏密匀称,位置适宜,如八面观音,色相俱足,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
王世国著《书法解密》,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当当网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