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主流媒体开始重点关注高考志愿填报服务行业。
报道的关注点都是以“某网红机构3小时收割2亿元”为批判重点,试图引导大家“讨伐”某网红机构赚“黑心钱”。
主流媒体批判的重点是:目前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市场机构冗杂、标准不一,从业人员鱼龙混杂,虚假宣传、服务质量差等方面。
报道虽然中虽然没有点名张雪峰,但看一下各大媒体报道下评论就知道,大家都知道这些媒体在“内涵”张雪峰。
在高考志愿填报期间,疯狂攻击张雪峰,并且大多是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
说明有些人已经在试探性的准备向张雪峰下手,这次是从其“经济收入”方面下手,可谓是用心良苦。
“3小时收割2亿元”,“员工住5星级酒店”,“一场服务万元起”等等成了这些媒体报道的重点。
这样的报道,普通人看到后一定会开始质疑张雪峰,甚至开始攻击他。
说实话,感觉这些媒体真的很“无聊”,甚至有点“无耻”。
对于张雪峰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收费这件事。简单说一下自己观点,也许不正确,但也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点,供大家讨论。
看法一,高考志愿填报这件事情的重点不是“高收费”,而是“信息差”导致的不公平
有人问张雪峰,它公司做到什么样的规模才算成功。
张雪峰曾经坦言,他公司赚钱的模式就是现在高考志愿填报存在巨大的“信息差”。
那一天这种“信息差”导致的不公平消失了,他的公司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现在的高考志愿填报规则越来越复杂,有些隐秘的“赛道”由于存在巨大的“信息差”成了某些人的“专有通道”。
张雪现在的做到的就是让这些隐秘“赛道”在阳光下公平竞争。
许多人进入大学后会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通过“公平竞争”进来的。
但人家进来的渠道也是“程序合法”,只是大多数人不知道而已。
看法二,主流媒体与其批判张雪峰的赚“暴利”,不如想着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张雪峰现在做的事情本质是上国家公益教育机构应该做的事情。
如果国家想办法消除这种“信息差”,张雪峰的公司还能做起来吗?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各大媒体不去重点报道这种“信息差”导致的不公平,却在这里疯狂攻击那个说出实话的人,是否合适。
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收费,在过去很长时间都是一个巨大的“灰色产业”。
张雪峰现在做的事情肯定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才会招致疯狂“抹黑攻击”。
看法三,张雪峰一人影响高校专业热度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每所大学在发布招生简章时都是介绍自己的王牌专业和相关信息,来吸引考生。
那么为何现在大家宁愿听张雪峰的“建议”而忽视掉那些“官样文章”?
张雪峰的影响力为何会超过许多大学的“权威建议”,本质上还是两者出发点不一样。
有人是从学生的利益出发,有人是从学校的利益出发,有人是自己的私利出发。
每一次“公信力”失去话语权,本质上都是所谓的“公信力”已经代表不了公众的利益。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话语权比的不是谁嗓门大,而是谁说的有理。
主流媒体关注的不应该是“3小时收割2亿元”是否合理,而应该深入分析一下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信息时代,还能依靠信息不对称赚钱,只能说明这个行业的信息不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