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陈赓的一句玩笑,促成了一桩红军姻缘
1959年,劳动人民文化宫游园会上,宋勤正兴高采烈地玩着,忽然听见背后有人笑着叫她:“好你个小鬼,居然向周总理告我的状!”她转头一看,竟然是陈赓伯伯,嘴角带着熟悉的笑意,眼睛里透着狡黠。
宋勤一下就明白了,他说的是自己几个月前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周总理请教大学选择时,随口提到“哈军工不招女生”的事。
没想到,话传到陈赓耳朵里,他居然当真了,还真让哈军工破例招了女学员。
说起来,这事儿还得追溯到二十多年前的一句玩笑。
那时候,陈赓随口一句话,竟然促成了一桩红军婚姻,甚至影响了宋勤这一生的轨迹。
长征路上的媒人,红军版“月老”
1935年,中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陕北站稳了脚跟。
那时候,干部团和干部休养连的战士们暂时得到了喘息的机会,除了养伤疗病,日常生活里也多了些人情味。
一天,陈赓和宋任穷来休养连串门,随口一句:“我们的宋政委还打着光棍呢!”一句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战士们纷纷起哄,讨论起宋任穷的婚姻大事。
邱一涵听得认真,直接自告奋勇:“这事儿包我身上。”她是个热心肠,平时就像大姐一样照顾大家,既然陈赓都开口了,她自然要把这事儿当回事。
经过一番认真物色,她觉得休养连里的钟月林最合适。
这姑娘是赣南人,走长征的时候年纪最小,但意志最坚强,能吃苦,也能唱一口好听的客家山歌。
宋任穷听说后,思索了一下,微微一笑,没有拒绝。
几天后,邱一涵带着钟月林去找宋任穷,两人坐下来聊了聊,发现彼此性格都挺合得来。
再过不久,组织批准了婚事,他们在瓦窑堡的一间窑洞里,简单地举办了婚礼。
这场革命婚姻没有豪华的仪式,没有红毯鲜花,甚至没有正式的婚纱照,但在当时,能和自己敬重、信任的战友结为夫妻,已经是最大的幸福。
战火中的新生儿,命运比子弹还快
1940年,抗战正激烈,八路军正在组织百团大战,枪炮声在太行山区此起彼伏。
这一年,宋任穷的女儿宋勤出生了。
可战火不等人。
刚满月的宋勤,就被战士们轮流抱着,或者放在箩筐里,由人挑着跟着部队转移。
她太小,根本不懂什么是战争,只知道饿了就哭,尿了也哭。
战士们笑着说:“这可真是个‘小汉奸’,关键时刻总是暴露目标。”
但笑归笑,战士们都格外小心,生怕这个战火中的婴儿出什么意外。
形势越来越紧张,宋任穷和钟月林不得不做出决定,把女儿寄养在河北一位可靠的老乡家里。
钟月林虽然心疼,但她知道,战争时期,个人的情感必须服从大局。
她咬牙把孩子交给老乡,自己随部队继续前进。
在老乡家,宋勤吃的是小米、糠菜,喝的是村里婴儿们的奶水,身体一直虚弱。
直到四岁,她才被接回保育院,正式跟着部队生活。
“胡子爸爸”陈赓,成了她的半个家长
新中国成立后,宋勤和妹妹宋小平住在学校宿舍,父母依旧忙于革命工作。
每逢假期,她们总是跑到陈赓家里。
陈赓是个大忙人,但对孩子们特别有耐心。
他家里孩子也不多,宋勤她们来了,家里立刻热闹起来。
孩子们最喜欢围着他转,摸他的胡子,数他的白头发,甚至趴在他肚子上,想听听里面有没有“声音”。
陈赓总是笑呵呵地配合,逗得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
1952年,陈赓送给宋勤一本红星笔记本,上面写着:“送给宋勤,你的志愿军伯伯。”这份简单的礼物,宋勤一直珍藏着。
1959年,宋勤“告状”,陈赓哈哈大笑
宋勤中学毕业后,原本打算去苏联留学,但因为国际形势变化,计划泡汤了。
她一时迷茫,不知道该报哪所大学。
五一劳动节,她在天安门城楼上遇到周总理,鼓起勇气问:“周伯伯,您给我推荐一所大学吧?”
周总理笑着问:“你对哪个方向感兴趣?”
宋勤想了想:“军事工程。”
周总理点点头:“那你去陈赓伯伯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吧。”
宋勤立刻摇头:“哈军工不招女生。”
这事没过多久,竟然传到了陈赓耳朵里。
几个月后,哈军工真的开始招收女学员,宋勤成了第一批入学的女生。
哈军工的磨砺,让她真正成为军人
哈军工的训练非常严格,第一关就是三个月的军训。
宋勤身体弱,贫血严重,刚开始几乎撑不住。
可她咬牙坚持,硬是扛了下来。
宋任穷早就和学校打好招呼:“对她要和其他学生一样,不能有特殊待遇。”宋勤只能靠自己咬牙拼。
有一次,她在训练场上被木板砸伤,医生诊断为轻微脑震荡。
医院领导告诉她:“你父亲从来不给我们打电话,这次你受伤,他特地打来过问。”
宋勤听了,心里一热。
父亲虽然总是严厉,但心里还是装着她的。
1961年,永别“胡子爸爸”
1961年,陈赓病逝,宋勤听到消息,整个人都懵了。
她被选为学员代表,赶赴北京悼念。
她站在灵堂前,看着昔日那个总是笑呵呵的“胡子爸爸”,再也不会摸她的头,逗她开心了。
这一次,她哭得泣不成声。
这世上有些事,真是说不准
有些事你说巧吧,它还真是那么回事。
要不是当年陈赓随口一句调侃,宋任穷和钟月林的婚姻,未必能这么顺利;要不是宋勤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句话,哈军工或许还要再晚几年才招女生。
有些人看似远了,其实一直在影响你的一生。
宋勤的童年,大半时间都是在陈赓家度过的,等她真正懂事了,陈赓却已经不在了。
这世上有些人,走了,就真的再也见不到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