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软件开发中,产研人员可能会因为过度简化而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细节,导致解决方案不够全面或未能充分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同样,产研人员也可能因为概化性误解而对用户需求或市场趋势做出错误的假设,影响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同事或朋友:
他们总是用固有的图式去看待问题,忽视事物具体性与历史性,导致很多误解和摩擦。
比如,有人看到一只黑猫从房子旁边走过,就立刻说“这是不详之兆”,完全不管这只猫是否可爱、温顺或者只是路过而已。
又比如,有人听到有人说“你最近是不是变瘦了?”就立刻怀疑对方在说自己胖,从而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这种思维方式叫做“过度简化”,它让我们忽略了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完全放弃使用图式,因为图式是我们大脑的一种基本工作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理解世界。
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
1.意识到过度简化的存在;
2.了解其来源——认知偏差;
3.接受并学习如何纠正这些认知偏差。
概念性误解
概念性误解是指对某个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这种偏差可能源于多种原因,如记忆不准确、知识更新不及时等。
例如,在学习委员讲纠正误解笔记中,提到了三种类型的误解:
(1)推理偏见
指的是基于错误或不完整的信息进行推理所产生的偏见。
例如,如果一个人认为“所有的猫都是坏的”,那么当他看到一只黑猫时,他可能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只猫也是坏的,而不考虑这只猫是否有其他好的行为或特征。
(2)简单错误
指的是由于疏忽、疲劳或其他原因而导致的记忆错误。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忘记他已经完成了一项任务,因此他会再次执行这项任务,而不是直接跳过它。
(3)认知盲区
指的是我们对某些事物的理解存在盲点,无法全面准确地认识它们。
例如,有些人可能认为自己已经了解了所有关于政治的事情,但实际上他们可能错过了许多重要的细节和发展变化。
以上三类误解都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和决策过程,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误解。
本研究关注话语中的用意和暗含误解
本研究关注话语中的用意和暗含误解,即双方共知不匹配语境下的含意误解。其中,用意误解指听话人将说话人的用意理解为其他意思;暗含误解指听话人将说话人的暗含理解为其他意思。
1.注重证据和逻辑
在听别人的话时,要注重证据和逻辑,避免凭主观感受做决策。同时,也要多问问题,寻求他人的反馈,开阔视野。
2.持续学习和提高自我意识
认知偏差是普遍存在的,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它们。但是通过持续学习和提高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逐渐发现自己的认知偏差,并尝试纠正它们。
3.不要害怕犯错
犯错是人类的自然属性之一,不要害怕犯错。相反,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