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人都这么爱钱?

董悦道 2024-04-21 19:47:05

1

看到这个标题,可能有的朋友会想,这话问得奇怪,难道之前的人不爱钱?

我想说的是,古人可能也爱钱,但没有现代人这么爱——爱到好想对钱表白“我的眼里只有你”的程度。

南师说过(大意),古人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并重的,下了班就是吟诗作赋,或者练书法、作画等等,不管富不富裕,大多都有较高的精神境界。

现代人呢?认为先物质极大丰富了,或者至少小康了,才有空闲去提升精神,这是很不一样的活法。

最近读完刘擎教授的《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刘擎教授说,读这本书,你可以学习怎么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确实,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现代人普遍爱钱的理由。

2

现代人为什么这么爱钱?我对书中思想的理解是,现在我们的生活,很受西方社会的影响。

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是让大众享受舒适的生活,不停满足大众的消费欲望,用消费促进生产,以便让经济更发达。

事实上,一个人要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需要的并不多。

就像一句古话说得那样:广厦千间,夜眠七尺;珍馐百味,不过一饱。

但是,现代人除了生存需求之外,有很多被市场营销制造出来的“虚假需求”,比如穿名牌衣服,买名牌包等等。

买名牌衣服、名牌包的时候,我们其实不是在为衣服或者包的“功能”付费,而是在为“生活方式”或“对自我形象的想象”——付出了比“功能付费”多出来十倍、百倍的价格。

王德峰教授在讲课时说过一句话(大意),看见别人背lv,很多人一瞬间感觉自己背的包,好像就不是“包”了,觉得lv才是包。

又比如我有一个朋友,说想攒够五千万,然后退休。

我问他,你已经有几套房子,攒500万就差不多够花了,辛苦多赚4500万又花不完,那么辛苦干嘛呢?

朋友说:问题是,我有1万种花法,可以花完这5000万啊。

然后给我发来一个视频,在这个视频里,说是某新新贵族的一套房子就2个亿。暗含的意思是,他想攒5000万算是很低的需求了。

我本来想劝他不要为赚钱太过辛苦,他这么一说,我完全明白了他的思想,不劝了。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中说:

这个消费社会是一个自我强化的系统,它无限度地刺激人们的物质需求和享受欲望,让人无止境地追求不断更新换代的“虚假需求”。

这个系统循环往复地运转,把每个人都卷进去,最终使“商品拜物教”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普遍信仰。

人们接受这个信仰以后,付出的代价是作为“人”的身份,接受这桩交易,人们就被“物化”。

因为,在这样一个工作、生产、消费的环节中,人陷入了单一的生活模式——如何赚钱然后消费——人的思维模式也变得单一化了。

是不是和南师说得非常一致?大部分现代人的所思所想,都围绕着“赚钱以及花钱(吃喝玩乐,或者说享受所谓高品质的生活)”,精神生活被排挤在外,或者说变成次要的。

3

现代社会,人被“物化”成这个样子,有清醒的人意识到吗?有的。

哲学家马乐库塞认为,如果社会的进步只是变得富裕,或者只是财产的转变(增加),那就是对“人的解放”这一承诺的背叛,是对马克思人道主义的背弃。

他的意思是,人并没有真的被解放,而是被物欲绑架了。

那,有人(或者有什么集体)反抗过这种社会方式吗?也有。

书里有个例子:西方摇滚乐20世纪50年代兴起,60年代到达鼎盛,这时的摇滚乐有一个醒目的特性,就是反判性。

结果,西方社会把摇滚商业化了,给你舞台、给你排行榜、给你巡演,给你发唱片,让摇滚乐手成为大明星,获得巨大财富,进入上流社会,最终被这个社会吸纳。而那些商业化失败的摇滚乐手,则被边缘化,慢慢消亡。

可见,现代社会把人“物化”的能力是多么地强。

4

我写这篇文章的意思是说:

就现在这个时代来说,如果我们赚钱的能力很强,我们就尽可能地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这当然没有错。

但如果我们赚钱能力不那么强,我们要看到现代社会把人“物化”的这一面,尽量减少自己的“虚假需求”(住大房子、买名牌衣服、包等等),不因为羡慕别人的物质极大丰富而焦虑,吃饱穿暖、无灾无难就好,不昂贵的生活一样也可以很幸福快乐。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