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以知天下”的人,是怎么做到的?

董悦道 2024-02-15 19:49:44

1、 真有“足不出户,以知天下”的人吗?

老子《道德经》中有“不出(于)户,以知天下”这样的话。

我第一次读到这一句,就对这种境界非常向往,但一直想不明白,足不出户怎么能以知天下呢?

相对这句话来说,似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更容易“以知天下”才对。

读了雪漠老师《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终于略懂了,原来“足不出户,以知天下”需要的是对智慧的训练,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讲的是对知识的积累,两句话所讲的内容,并不在同一个层面。

而且,通过智慧的训练,历史上的确有许多“足不出户,以知天下”的高人。

书中有两个故事,证明此言真实不虚。

2、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朱元璋曾写过一首诗,表达了对江南富足翁的羡慕。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可想而知,读了这首诗,许多江南的富贵人家听了或者不以为意,或者洋洋得意,看,连皇上都羡慕我们。

但有一个叫万二的商人,读到这首诗以后大惊失色,果断变卖了家产,带领家人逃出了江南。

后来,不出三年,江南的富户全遭殃了,杀头的杀头,充军的充军,财产充公的充公,万二一家平安无事。

第二个故事:

年羹尧平定青海立了大功,声势日渐显赫。

有个叫蒋衡的秀才来投奔年羹尧,当他的幕僚,干得非常出色,年羹尧非常赏识他。

有一天,年羹尧对蒋衡说:“下科状元当属君。”(下一个状元应该给你)。

蒋衡一听就知道年羹尧不祥。为什么?因为他看出年羹尧仁德不足,过于骄奢霸道,连科举考试这种事都能说了算,祸患估计不远了。

蒋衡当晚就劝和他同宿的书生一起离开,这个书生不肯,不相信蒋衡,一心想要功名利䘵。

结果是,蒋衡逃过一劫。

大部分读书人听到可以做梦寐以求的状元,心里估计早乐开了花,很难不迷糊。蒋衡真的了不起。

3、 术数层面

术数层面也可以“足不出户,以知天下”,这个我们都知道。

我以前一直觉得,懂术数的人是最高级的那种人,没有之一。

但雪漠老师认为,术数只是一种知识和技能,凭术数“足不出户,以知天下”还是有所凭借,并没有那么高级。

这让我想起庄子对“列子御风而行”的评价,庄子说,列子还要凭借风才能飞起来,不足够厉害,真正厉害的人无所凭借。

雪漠老师还认为,老子讲“不出(于)户,以知天下”的本意,应该也与术数无关,只与智慧有关。真正的圣人并不需要以术数工具,他们心如明镜,朗照万物,不需要刻意观察或洞察,自然对一切了然于心。

那我的理解,像上面两个故事中的主人公虽然只是普通人,也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了“圣人”的一面,因为他们只凭借自己的内在智慧就为自己改变了命运。

4、 智慧怎么训练?

那么问题来了,“足不出户,以知天下”这种智慧,是怎么训练的?

读经典、打坐、禅定、冥想、修行等都可以开启智慧。

但这些都只是方便法门,智慧具体能被训练到什么程度,还是因人而异。

3 阅读:13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