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一座城市,总会有一种不同的感觉,就像这座城市,有着三千多年的“气场”,总是让人有一种淡淡的,说不出的滋味。
早晨的竹林里,总会听到一些鸟儿,在一起畅聊着。那声音要比北方的悠扬,却不及江南那般婉转。所以,我还是相信,鸟语也是有方言的。
来学习的这段时日,这里的天气就像过山车一样。风、雨、雪,想怎样就怎样,随意、恣意。真的有些羡慕那些草木,随便你天气如何变化,只要节气到了,地气暖了,它就顶着尚未褪尽的枯黄,自顾自的发着芽、打着苞,欢喜地摇曳着身姿,年年不同年年新,总是那么充满朝气,充满激情,过着看似重复,却年年不同的日子。
这些天,眼瞧着柳树婀娜,眼瞧着玉兰扮俏,眼瞧着湖面的粼粼波光里有鱼儿在欢游。你就会打心眼里相信,春来时,世间万物都是在欢喜里迎接着未来。
傍晚,走在这里的街道,恍惚间好像回到了从前。斑驳低矮的老屋,凌乱的电线,古旧的门市,坑坑洼洼的路面。莫名其妙的会想到童年往事。随意地举起手机拍了张照片发给了友人。我对她说,“这是一座念旧而又极其不愿意长大的城市,它把自己永远停留在了回不去的过去,任何一个人来到这里,都会看到时光里走过的自己。”她说,“太旧了!”
我说,因为人家有三千多年古文明的“气场”和城摞城的底气,让它有足够的勇气徜徉在旧时光里,30年,40年或者更长更远。因为,有过长眠地下的辉煌,才有安于现状的安逸。
所以,能长久留在那里的不是秀丽的湖光山色,而是文化的自信和对历史的尊重。
还记得刚到时,由城外向里,街道由宽变窄,房屋由高到低。开车的师傅说,“到了市中心,只会更矮!”今日,我才懂得一座城市的底蕴,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追溯和求源。
2月,我在江南的春色里小住。3月,又来到这里,在南北宋的诗词里,感受着不一样的时代幻变。这幻变千年的“汴梁”与“临安”,有着不一样的风貌与安然。
所有的人都在说,或许此生不会再来到这里。或许,我也会和他(她)一样。只是我想说,三年前,我曾与它擦肩而过,在心心念念的日子里,它是什么样子与我心里的模样并无二致。未来时,它是八朝古都,来到后,发现古都的岁月里,一直有一轮同样的明月照在这片山河岁月上,有龙亭的余晖,清明上河图上远去的繁华,还有长眠地下的汴河的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