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没想到:歼10歼15全换国产发动机,解放军战机心脏已脱胎换骨

胖福的小屋 2025-02-12 14:53:41

随着中国的歼-15战斗机开始全面换用国产发动机。此前,歼10B/C、歼11B/BS和歼16等战斗机已经完成了涡扇10B的更换,而歼20“威龙”隐身战斗机已经换装国产的涡扇10C发动机,已经公开亮相的第五代隐身舰载机歼35则采用了涡扇21发动机。

这也意味着,中国彻底终结了长达三十年的俄制发动机依赖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航空发动机长期在测绘仿制中徘徊,至今还没有一个型号走完一个研究发展的全过程并装备部队。在设计技术方面,我国基本上还处于参照国外机种半仿半研、通过实物试验反复迭代的传统设计阶段。这样,型号研制风险大,周期长,所需投入多。

中国曾经想过收购乌克兰的马达西奇,2013年的时候,马达西奇就特意设计了AI-9500F型涡扇发动机,AI-9500F发动机的加力推力为9500公斤,风扇进气流量为1.8kg/h/kgf。设计师表示现阶段只提出了设计构想,一旦有客户,就可以进一步研发。而此举动的目的就是吸引中国投资。

但是遭到了美国的严厉阻挠,为此,中国彻底下定决心,要实现发动机的全自研化。

美国《防务新闻》曾断言“中国航发至少落后西方20年”,但如今这一预言被现实击碎——中国不仅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小涵道比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技术的国家,更在部分领域实现了对美俄的弯道超车。

作为中国首款重型舰载战斗机,歼-15长期被视为国产航发的“最后一块短板”。其特殊的海上作战环境对发动机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高盐雾腐蚀、频繁的起降冲击、极端功率需求下的可靠性,每一项都是对技术的终极考验。

从AL-31FM2到涡扇-10C早期歼-15因国产涡扇-10可靠性不足,被迫使用俄制AL-31FM2发动机。该型号虽增加了紧急加力设计,但翻修周期仅300小时,总寿命不足900小时,远逊于同期美制发动机(2000-4000小时)。直到2024年,涡扇-10C通过严苛的舰载适应性测试,其抗腐蚀性能与全权数字化控制系统(FADEC)终于达标,歼-15T量产型正式搭载国产动力亮相珠海航展,宣告中国舰载机进入全自主时代。

技术突破:寿命与推力的双重飞跃在最早的时候,涡扇-10发动机也是仿制国外核心机而自行研制,从项目启动到到2005年设计定型也用了18年,才使中国在21世纪初拥有了一款属于自己的三代大推力涡轮风扇航空发动机,中国也成为了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了小涵道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技术的国家。

看到没有,在发动机领域,中国一开始说自己落后,那是和美国比,要是和全球国家比,那也是全球第三。

涡扇-10C的军用推力达9.094吨,加力推力14.515吨,超越美军F-16E/F的F110-GE-132(加力14.5吨),且寿命延长至1500小时以上。其第三代单晶涡轮叶片技术,将耐热性提升至1700°C,显著降低故障率。

二、歼-10系列:从“借力俄发”到“国发标杆”

歼-10作为中国首款自主四代机,其动力国产化历程堪称一部“航发奋斗史”。

AL-31F的“临时拐杖”1998年首飞的歼-10A因涡扇-10尚未成熟,被迫采用俄制AL-31F。该发动机虽推力达标,但数字控制系统落后,无法满足四代半战机升级需求。直到歼-10B/C换装AL-31FM1(带数字调节器),才初步解决雷达与航电的电力瓶颈。

涡扇-10B/C的全面接管中国在WS-10的基础上,发展出来了WS-10B,在WS-10B上,中国投入了更多的自主技术,开始使用国产新型第三代单晶涡轮叶片,将叶片的耐热性提高,使发动机寿命大幅延长,从而可以大规模装备部队使用。

军用推力9.094吨,加力推力14.515吨,这两个指标非常强悍,已经达到甚至超过F-110-GE-132的水平。F-110-GE-132就是F-16E/F战斗机的发动机,它的军用推力为8.7吨,加力推力为14.5吨。不过F-110-GE-132是F-16E/F战斗机的专用发动机,F-16C用的是F-110-GE-129,它的军用推力为7.9吨,加力推力为13.2吨。

这已经表明中国在小涵道发动机技术上已经走向成熟,2020年后,改进型涡扇-10B/C凭借更高的推重比和全权限数字化控制,逐步替换俄发。歼-10C的出口型号(如巴基斯坦的歼-10CE)更以国产动力赢得国际市场认可,标志着中国航发从“能用”迈向“好用”。

三、技术超越:中国航发如何反超美俄?

中国航发的逆袭并非偶然,而是技术积累、战略投入与外部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仿制到自主:涡扇-10的18年长征涡扇-10项目始于1987年,初期仿制美国CFM56核心机,但因材料与工艺差距,直到2005年才设计定型。此后通过迭代升级,涡扇-10B引入单晶叶片、陶瓷基复合材料,涡扇-10C进一步优化热管理,最终实现性能反超。

美俄的停滞与中国的加速美国航发近30年聚焦变循环发动机(如XA100),却因技术复杂性与风洞设施不足陷入瓶颈;俄罗斯受经济制约,AL-41F研发迟缓。反观中国,涡扇-15(推力18.5吨)已超越F-22的F119(17.7吨),涡扇-19(推力12吨)对标F-414,六代机配套的变循环发动机亦进入试验阶段。

产业链突围:材料与AI的加持国产单晶叶片、钛铝合金宽弦风扇、AI控制系统的突破,成为航发性能跃升的关键。例如,太行实验室最新研发的4马赫AI发动机,通过智能调节燃烧室压力,可适应高超音速飞行环境,为六代机奠定基础。除此之外,中国成功利用空间站制造了稀有金属铌合金,在新型富勒烯薄膜的加持下,能够承受高达2100度的高温,使用寿命超过2000小时,成功超过了美军的F119发动机。富勒烯薄膜具有重防腐、高耐热、抗磨损、超薄、抗冲刷腐蚀、粗糙度低等性能。

实际上,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战斗机发动机,中国已经实现全面领先,民用航空发动机和运输机等采用的大涵道比大推力发动机,美国依然保持领先优势。

首先,中国小涵道比大推力发动机的代表是涡扇15,而小涵道比中推力发动机的代表是涡扇19。其中,涡扇15发动机的18.5推力,已经超过了美国F22使用的小涵道大推力发动机F119了,而涡扇19最大推力达到了12吨,其性能已经达到了美国最先进的F414发动机水平。

实话实说的是,中国超越的是30年前的美国战斗机发动机水平,但是很可惜的是,美军30年来发动机领域陷入了完全的停滞。

从这一方面来说,我们应该要感谢美国,正是美国30多年的不作为,给了中国追赶的空间。

而在未来发动机领域,美国太过于执着变循环发动机的研究,再加上缺少高超音速风洞,因此在爆震发动机、冲燃发动机等领域,都存在滞后。需要说明的是,因为通用电气自身的问题,美国的变循环发动机研究如今陷入了困境。

而中国则不一样,中国在新一代发动机领域实现了全面的领先,六代机的首飞就是最好的证明。

那么现在美军还能够领先的武器技术还有哪些呢?估计也就只剩下,中国还没有造出来的核动力航母了。

2 阅读:765
胖福的小屋

胖福的小屋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