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28岁的毛阿敏在香港“八一晚会”上演唱了一首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歌曲。“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多年后,人们从“回忆抽屉”里又翻找到当年的老视频,看着看着,坐在荧幕前的人们突然惊讶说道:“她唱的这首民谣,将中国绝密军事基地暴露给了全世界!”
那么,一首童谣为何会跟军事基地挂钩呢?这首童谣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我想荧幕前的你肯定听过这首熟悉又悦耳的童谣,当这首童谣在耳畔响起的时候,很多女孩子都会想起自己的童年往事。
在上个世纪,女孩子能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橡皮筋,是很难得的一件事情。家庭条件好的可以直接买来一包彩色的皮筋,然后把一条一条的皮筋接到一起,花花绿绿的颜色既扎眼又好看,瞬间让你成为院子里的“小孩姐”。
如果家庭条件不好,只好自己动手,把橡皮轮胎剪成一条一条的皮筋,然后再将这些皮筋连接起来。
轮胎跟橡皮筋的材质不一样,轮胎做成的皮筋很脆弱,玩不了几天就会断裂,有时断开还会弹到两头帮忙扯皮筋同学的脸上,火辣辣的痛感瞬间布满全身。

不管是质量好的橡皮筋,还是质量差的橡皮筋,都给无数女孩子带去欢乐。这首童谣对于女孩子们来说,承载着童年的欢乐与青春的美好记忆,但是这首童谣对于中国来说,也有着不可言喻的历史意义,这首童谣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要说清楚这件事,我们需要把时间拉到1945年的夏天。
1945年8月,美国原子弹在广岛引爆成功,给日本法西斯以致命打击。当月9日,延安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头版刊登了这一消息,并加上“该城烟火弥漫,高达四万英尺”的标题。

这个消息被放出来后,毛主席让工作人员联系了负责编辑报道的同志,把他带到枣园,接着,毛主席就这件事批评了这位编辑,毛主席认为不应该如此渲染原子弹的威力。
在当年,毛主席认为武器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关键,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人心向背,因此,不应该这般渲染重武器。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英勇的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军,并将他们退回三八线以南。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感到颜面扫地的同时也乱了分寸,在计划停火阴谋的时候,乞灵于原子弹。随后的几场战役中,美方不止一次叫嚣要对中国使用原子弹。
经过朝鲜战争和美军的几次挑衅后,毛主席意识到发展现代化装备的重要性,于是,跟周总理商量,说要创办军事工程学院,最后这个重任落到陈赓将军的肩膀上。

对于那个时候的陈赓来说,顺利建校是重要一环节,能不能搞出导弹是更重要的一环节。从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不管是军中将领还是国家领导人,都将重点放在了重武器上。
在50年代,世界上流行着这样的一种观念:核武器是现代化唯一真正具有决定意义的军备,一个国家要是没有核武器,就意味着要比别人低一等。
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为了制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盾牌,我国是必须要掌握原子弹的。
毛主席对此表示:“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原子弹的创造被提上日程。

1954年秋天,广西传来发现铀矿的消息,这一下子使我国的核武器发展有了最起码的物质基础。毛主席对此感到非常高兴,他迫不及待召见了时任中共地质部副部长的刘杰和国内权威专家李四光,向他们了解发展原子武器的相关咨询。
当时国家正处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第二年,别说原子弹了,就是一架飞机、一辆汽车都不能制造,因此,毛主席向苏联发起援助,然而效果不是很好。1959年6月,苏共中央正式来信,说要延迟向中国提交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的日期。几个月后,中苏关系恶化,赫鲁晓夫撤走了在华的全部专家,为此,毛主席决定自己动手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
后来,为了记住1959年6月这个日子,我国给原子弹计划取了一个名叫“596”的代号。
“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
童谣里的“五九六”说的就是这个日期。

那么文章开头说的“中国绝密军事基地”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1955年,我国决定开始建立和发展原子能事业,经过漫长的选址后,最终将核试验基地选定在罗布泊沙漠。这里荒无人烟,寸草不生,却生长着一种名叫“马兰”的花卉,因此,核试验基地被称为“马兰基地”。后来的解放军总装备部队第二十一实验训练基地。
童谣中的“马兰开花”,有两种含义,一个指的是马兰基地,一个指的是1964年原子弹在罗布泊荒漠成功爆炸。
童谣后面的“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则是两个对外联系的邮箱编号。
童谣最开头的“小皮球”指的则是原子弹,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的外形酷似球形,因此被称为“小皮球”。童谣里的“架脚踢”则指的是罗布泊试验场上的一座高达102米的铁塔。

看到这里,相信荧幕前的你也意识到这首看似“普通”的童谣背后所隐藏着的巨大深意。这首童谣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将原子弹爆炸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融入其中,在孩子们的传唱中,让更多人了解到国家这一伟大成就。
简简单单的一首童谣背后,却有着一段如此波澜壮阔的历史,童谣里的每一句歌词,都是对历史的深情和回望,也是对先辈们功绩的崇高敬意。

很多人好奇,在那个网络不发达的年代里,为何全中国人都会唱这首童谣呢?相信你看完小编的这篇文章后,就能找到困扰你许久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