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摄于2016年1月9号,微信应用号(微信小程序)启动日那天,微信团队当时在讨论——“微信应该有一种新的形态,不该只停留在订阅号或者公众号,而是提供更多新能力。”微信团队当时对小程序并没有一个十分清晰的概念,而是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
时间调回到一年后,小程序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形态。今天,腾讯高级副总裁、微信创始人张小龙站在广州2017微信公开课PRO版的会场上,清晰的解读了微信小程序究竟是什么。
小程序是什么?
张小龙之前花了多年时间写程序,他相信很多的程序员都会有一个梦想,就是除了自己去写一个程序,是否能再去写一个能运行程序的程序。
通常来说可以运行程序的程序,意味着是一个操作系统,但张小龙并不认为有精力去做一个操作系统,却可以有机会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同样的能力。
小程序内侧期间,张小龙给微信团队写了一段介绍:
“什么是小程序: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
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智能手机的移动网络时代,在下一个时代,会出现什么样的形态?如果智能眼镜成为主流,当我们的技术可以做到把整个电脑或者手机的系统藏在一个眼镜里,所见即所得,背后的应用程序形态也会发生改变。
而相比于手机应用,小程序又有什么特性呢?
1、无需安装
PC时代,最常用的应用叫做程序管理,用户要花很多的精力看哪些程序占了多大空间、哪些程序应该卸载掉了、哪些程序可能会出问题等等。
智能手机时代,用户对这个的管理变得更加轻量化,但还是存在下载、安装、使用的应用程序过程,小程序的第一个特性就是免去了下载的过程,可以直接使用它。
2、触手可及
比尔盖茨在互联网刚刚出现的时候写了一本名为“信息唾手可得”的书,认为互联网会给大家带来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信息唾手可得。而张小龙所理解的信息唾手可得,是当我们拿着智能手机接触周边的时候,可以通过手机直接获得信息。
小程序的表现形式同理,比如以后不再通过手机应用运行智能家居,而是直接用手机扫一扫,结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完成与家居的互动。
3、用完即走
比如我们到一个餐馆,在排队或者点菜的过程中,并不需要下载这个餐馆的应用程序,而是通过扫二维码的形式完成,这样吃完饭之后也并不需要卸载这个应用程序。
4、无须卸载
访问应用程序的服务,但不需要程序管理器去管理它,免去了卸载的过程。
张小龙希望通过这四个点让大家认识到,小程序并非过去意义上的应用程序,而是一种更灵活的应用组织形态。
从“用完即走”看微信产品理念——是工具而非平台当许多互联网产品纷纷表示自己要做的不是工具,而是平台的时候,张小龙的理解不同:“微信是个工具,是个非常宏大的目标,我不认为工具是低层次的目标。 ”
“一个好的工具应该有一个很强的属性,就是提高效率,用完即走。”小程序就是微信实践“用完即走”的产品。
那么“用完即走”的真正内涵是什么?一个工具的属性就是去帮用户最高效的方式完成任务。所谓高效,即是用最短最短的时间去完成任务,任务完成以后,用户就可以离开,而不是停留在产品里面。——以上更深层次的意思是,尽可能帮用户提高效率,缩短完成一个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不用无谓的功能消耗用户的时间。
张小龙认为,微信所谓的用户粘性,不是用户在一个产品中耗了多少时间,而是产品能帮助他们完成多少想要做的事情。
同样的逻辑可得,小程序不是一种意图占用用户注意力和时间的产品,而是在用户有需求的时候,能随时访问来解决问题,解决完成也不给用户带来多余负担的工具。
小程序的定位是什么?PC互联网的入口在搜索栏,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在二维码。
PC时代我们通过网站来获取服务,我们要先找到这个网站,所以搜索框在当时特别重要。但是在智能手机时代,我们要获取服务的话,更多的是跟线下有关,就目前手机技术的实现来说,可能通过扫二维码是最简易的一种方式,跟周边产生联系,并且获取服务。
所以二维码在微信里的重要性一直都很高,从添加好友到订阅公众号等等,它都是微信里的一个基础入口,扫一扫也是微信里一个非常非常基础的功能,扫一扫甚至变成了微信去触达周边的一个最基本的方式。
而小程序又有点不同。小程序拥有过去互联网的网站服务基因,又不像网站服务那样的原始体验,而是让用户更快捷的获取服务,同时又免去了下载一个APP那么麻烦。总结就是,体验比网站好,比下载APP更便捷。
我们为什么需要小程序?微信团队在做小程序的时候,目的并不是说从开发人员的角度来改变一下应用程序的存在模式,相反,是要满足一个特定的需求,这个需求应该是真实存在的。
这个需求是什么呢?
在没有互联网的个人PC时代,企业是很难通过不联网的PC去提供服务的,直到有了互联网才改变了这个局面。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所有的企业都能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站把自己的服务放到网上,让任何可以上网的人能访问得到,所以在PC互联网的时代里,改变这个世界的并不是有更多的应用程序出现,而是有更多的网站出现了,并且在这个背景底下诞生了非常多伟大的互联网公司。
很快当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时候,以前通过网站提供服务的企业开始选择通过手机端的APP去提供服务,但用户获得了更便利的使用方式,也是更懒的使用方式,越来越多的用户只愿意每天只使用那么几个APP,而不愿意去下载或者使用很多很多APP。
这时候很多企业会发现,他们在智能手机时代反而不如像PC的时代那样,更方便的通过一个网站来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公众号出来的时候,很多的企业发现公众号可能是一个比他们做APP、做网站更好的方式。
但公众号的缺陷在于,变成了客户关系管理或者一个消息推送器的角色,是基于订阅和推送的关系。企业公众号更多的精力放在怎样吸粉,这就会有大量的推送、促销存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反作用。
所以张小龙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大多数的企业来说,他们缺少了一种有效的载体,像PC互联网时代一样,方便的通过网站可以很方便把他们的服务线上化,又不对用户造成负担。
小程序的入口在哪里?小程序在微信里是没有入口的,就好比一个用户如果没有订阅过任何一个公众号,他在微信里面找不到这样一个入口,同样,如果一个人没有去运行过任何一个小程序,他在微信里也是找不到小程序的入口。
微信一直倡导去中心化的结构,所以微信到现在都没有订阅号的入口,订阅号的入口其实不是在微信里面,而是在二维码里。
张小龙希望小程序的启动来自于扫二维码,就像公众号的早期一样。
尽管看似微信里面没有一个集中的入口,实际上未来小程序的入口将无处不在。
会不会有一个类似于小程序商店的地方,可以去下载小程序?不会,因为没有下载过程。 更不会像外界所猜测的那样,做一个APP的分发想法。就像公众号从来不会有一个公众号中心,小程序也不会做小程序的分类、排行、推荐。
张小龙是这样解释的:
“在微信里我们曾经考虑过对机器推荐和一个人的社交推荐的差异,朋友圈其实是类似于社交推荐,你的朋友其实起到了一个推荐器的作用,使得你不用依赖系统的推荐。
系统推荐远没有“社交推荐”好使。系统不会给你推荐一些你没有接触过的东西,系统只会强化你接触过的信息,并且不断地去学习你的历史,往你的历史方面继续推荐。但是你的朋友可能在朋友圈里面说,某一部电影很好看,那你会因为你的朋友去看了这部电影也去看,机器是无法理解这一点的,机器只会采集你过去看过的电影,然后把你看过电影的类型整理出来,认为你就喜欢这一类型的电影。
小程序这里也是一样的,你可能会使用千奇百怪的小程序,但是我们不会因为你已经使用了一款,就反复给你推荐学英语的小程序。”
小程序可不可以订阅?小程序跟公众号本质上截然不同,小程序不是一种公众号,它是一种新的形态。
公众号会收获到订阅用户,并且大家会从粉丝数来判断这个号的价值。但是小程序开发目的不是吸粉,因为粉丝并不意味着访问量, 它只有一种访问的关系。
但是因为很多的公众号和小程序可能是一个企业开发的,所以它们应该也有某种关联。目前微信团队提供的一种关联是,你在公众号里面可以看到同一个企业还做了哪些小程序,或者你在一个小程序能看到同一个企业还做了哪些公众号,他们是可以互相跳的。
小程序能不能推送消息?不能。因为如果小程序能推送消息的话,那就意味着你访问的每一个网站都会发一条消息给你,你可能会崩溃。
但小程序会提供比较有限的服务触达能力。
当你在小程序里面做了一个操作,并且主动选择了希望收到后续通知的时候,微信会提供这样一个通知的机制,所以它是一种很有限的通知的能力。
之所以这样严格限制,是不想出现类似“垃圾邮件”的情况。
小程序能不能分享?肯定不能。但是小程序可以分享到聊天内容里,可以分享到群里。
这样的分享反倒会带来一种新的协作方式。
比如当你把一个投票的小程序发到群里的时候,意味着群里面的每个人可以立即启动这个小程序,并且每个人可以看到其他人的投票。意味着,这个小程序带有群里每个人的登录状态,它可以被群里面的所有人共享,当任何一个人更新群里小程序状态的时候,群里其他人都可以看到,这样可能会存在非常多的一些协作式的小程序。
小程序能不能做游戏?不能。
小程序能不能被搜索到?也许有人认为,早一点做小程序,就能利用到前期的流量。
对此,张小龙遗憾地表示,小程序不是基于一种流量分发的方式获取用户,而是当用户需要的时候能触达用户,来完成使用,而不是不需要的时候推荐给他使用。所以微信会让用户能搜到小程序,但会极力限制这种搜索的能力,以避免被滥用。
小程序会对线下店铺做出提示吗?目前阶段,微信团队可能会很轻量地让用户看到在他附近还有哪些提供小程序服务的店。
小程序什么时候启动?2017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