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中兽药——白茅根

云谈农 2024-03-25 06:51:35

(兽医系列)

中药名称:白茅根(清热凉血药)

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 Beauv.var.major(Nees)C.E.Hubb.的干燥根茎。切段生用。春、秋二季采挖,晒干,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捆成小把。切段生用或炒炭用。全国各地均产。

【产地分布】分布几乎遍布全国。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荒地上。

【古代炮制方法】元代有蜜炒(《宝鉴》)、炒炭存性(《十药》)的方法。明代增加有炒黄、与青州枣同煮后炒(《普济方》)、蜜炙炒(《禁方》)、捣汁用(《正宗》)等方法。清代有炒黑(《金鉴》)用的炮制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

(1)白茅根:取原药材,微润,切段,干燥。筛去碎屑。

(2)茅根炭:取茅根段,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

【饮片性状】白茅根为圆柱形短段。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呈浅黄棕色。体轻,质略脆但不易折断。切断面中空,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黄色,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微甜。茅根炭表面呈焦褐色,味微涩。

【质量标准】白茅根总灰分不得过5.0%,水分不得过12.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4.0%。茅根炭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7.0%。

【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能】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主治】

(1)本品有止血和清热凉血之效,常用于热证的鼻衄和尿血等,常与仙鹤草、蒲黄、小蓟等同用。

(2)清热利尿,适用于热淋、水肿等热证,常与车前草、木通、金钱草等配伍。

(3)清肺胃热,兼能生津,适用于热病贪饮,肺胃有热等,多与芦根等配伍。

【用量】马、牛30~100g;驼50~100g;羊、猪10~20g;犬3~6g。

【主要成分】含有多量的钾盐,葡萄糖、果糖、蔗糖、柠檬酸、草酸、苹果酸等。

【药理研究】

(1)有显著的利尿作用,与含多量钾盐有关。

(2)白茅根的水浸剂有缩短凝血时间及出血时间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

(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有抑制作用。

0 阅读:0
云谈农

云谈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