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寒烟起,指间流年过,光阴斑驳的碎影里,冬至悄然来临。
白昼最短,黑夜最长,阵阵寒风吹暗了窗前的灯火,片片雪花点染着无尽的思绪。
落雪纷纷,月影彷徨,半枕寒凉,一夜相思长。
季节燃烧着光阴,指尖流年里,微漾的尽是经年的回忆。
夜未央,是谁在寂寂无声中,轻触着记忆的石碑?
雪纷飞,是谁的思念,凉透了这一季的时光。
千年前的一个冬夜,白居易想起了阔别多年的初恋,写下一首诗,短短20字道尽相思之苦。
《冬至夜怀湘灵》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在古代,冬至是阖家团圆的大节日,宦游异乡的白居易在冬至夜写过很多首思念亲人的诗歌,“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这首五绝同样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只是思念的对象由家人变成了他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初恋——湘灵。
白居易11岁那年,为了躲避战乱,他的父亲将一家人送至宿州符离安居。
白居易在那里生活了二十二年,所以一直将符离当成自己的故乡。
也是在那里,他认识了小他四岁的邻居女孩,湘灵。
他在诗歌《邻女》中满怀深情地追忆了这位美丽可人的邻家女孩,“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在唐朝的诗人中,白居易是典型的晚婚,一直到了三十六岁那年才在母亲的逼迫下,迎娶了同僚的从妹。
在此之前,他一直为了湘灵,和母亲对峙抗争。
我们也知道,唐朝的门第阶级观念是非常严重的,白居易也算是官僚子弟,后来又高中进士,前途无量,而湘灵却只是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孩,白居易的母亲自是不同意这门亲事
即使两人青梅竹马,海誓山盟,终抵不过现实。
两人分离后,白居易写了很多相思之作,《感秋寄远》、《夜雨》、《寄湘灵》、《长相思》等等,就连他最出名的两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也隐约可见湘灵的影子。
再说回这首《冬至夜怀湘灵》。
“艳质无由见”,开头一句便道出了他的思念之情。
“艳质”一词指代的是湘灵,最早出自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丽宇芳林对高阁,新粧艳质本倾城”,只此二字便可想象湘灵之美。
“无由见”三字将他内心的痛苦直截了当地展现了出来,让人忍不住想起他的另一首诗,“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寒衾不可亲”这一句通过描写凄冷的环境,来抒发他内心的孤寂。
着此一句,不仅冬夜的寒冷可想,诗人孤枕难眠的情态亦复可知。
第三句“何堪最长夜”,不仅点明了冬至黑夜最长的特点,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煎熬。
“何堪”、“不堪”,都是诗词里很常见的字眼,“往事何堪说”、“万事何堪重回首”、“何堪远别离”等等,无形中将诗人的情感无限放大。
最后一句“俱作独眠人”,与前文的“寒衾”、“最长夜”相呼应,一个寒夜里,孤枕独眠,深陷相思之苦的伤心人便跃然纸上。
最值得玩味的是“俱”字,原本诗人和恋人天涯相隔,一个“俱”字便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后来白居易在浔阳江再遇湘灵,年逾40的她依然未婚,想来她的心中也始终未曾放下白居易吧。
这首诗,虽只有短短20字,却道尽相思之苦,一字一句仿佛是从肺腑镂出,即使过了千年,依然动人心弦。
四季更迭,秋去冬来,多少情深似海,随着枯叶飘向远方。
这世上有多少如梦繁华,就有多少零落成泥;有多少巫山云雨,便有多少离愁别恨。
几番霜雪夜未央,万里风尘思更长。
如果你也有难以忘怀的初恋,读读白居易这首诗,比我想你更心碎。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会笑的鱼
千慕寒雾阻天蓝,万片黄叶数思想。
星云
另娶还是不够爱,足够相爱的人尽管不能在一起也不会另娶另嫁
你是珍贵的存在 回复 12-26 12:19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比心]
离离原上 草
冬至清晨车上有感而书》 邻家吵架汹, 声声入耳中。 夜半惊梦醒, 一直到天明。 本想车上睡, 致词给宝恒。 今日冬至诗, 何时能写成? 我太难了………
UC网友20xxxx7132 回复 12-22 13:18
很愿意在今后能经常见到你这方面的才华[点赞]
你是珍贵的存在 回复 UC网友20xxxx7132 12-26 12:20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鼓掌]!
陆夏
尤忆相拥而泣 未曾相拥而眠 只愿此生安好 不负耳鬓之言
陆夏 回复 01-30 12:44
既已相拥而泣 何必相拥而眠 若得此生安好 忘尽耳鬓之言
千山白老
未见梅花立风雪,扫兴归来忘衣单。佳景难寻偶难遇,浊酒一杯慰心寒。《寻梅不遇》
千山白老
沧海何曾为弱水,墙头马上泪悲泣。
千山白老
佳景难寻偶难觅。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