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红楼梦》中,有一个情景非常突出,那就是乡下的村妇刘姥姥,居然在荣国府的凤凰公子哥贾宝玉的床上打过一个盹儿:
刘姥姥又惊又喜,迈步出来,忽见有一副最精致的床帐。他此时又带了七八分醉,又走乏了,便一屁股坐在床上,只说歇歇,不承望身不由己,前仰后合的,朦胧着两眼,一歪身就睡熟在床上
《红楼梦》是一部细节控才能品出韵味的小说,以刘姥姥的情商和活到75岁的生活经验,难道她不知道那副极精致的床帐是某个小主人的卧榻吗?
这副床帐的重要性,刘姥姥就算是猜也能猜出来,那她为什么还要睡上去?
这个答案的含义就深了:
在小说中,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这两个来自幻境的神仙男子,一直在起到救赎世人的作用。
那么小说中,是不是有女人也起着救赎世人的作用呢?
答案是肯定的,刘姥姥就是这样一个人物。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是神仙,而刘姥姥就是一个普通的乡野老太太,这样一个女人也在以她那颗善良的心在救赎世人,这样的心思要更为宝贵!
神瑛侍者到人世间,不是来享受而是来历劫的,贾宝玉必然要经历从富贵繁华倒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巨大反差……
那时候他才会重塑灵性,从一个蠢物石头真正脱胎换骨,成为稀世美玉。
林黛玉的眼泪,能帮助贾宝玉感受到人世间的至情至性;
而刘姥姥看上去的粗鲁,更能让贾宝玉看到那份可以传递的善良。
有友友在评论区留言,说刘姥姥在书中能起到的地位,和《西游记》中的四圣试禅心是一样的,我赞同这样的说法。
顺着刘姥姥这条视线,作者不再将真事隐去,而是直接照鉴真善美,让读者看清楚什么是假恶丑……
一.与刘姥姥对比的偏偏是袭人,袭人贤的人设就立不住了
刘姥姥不知道,荣国府的凤凰公子哥贾宝玉住在何处,她走进怡红院纯属迷路之后的巧合。
在怡红院中工作的下人可不少,单丫鬟就有16个左右,还会有若干个老妈子,粗略统计一下怡红院中工作的下人,保守估计也得20个人。
怡红院这个院子不算大,同时每天又有很多人在值班,正常情况下刘姥姥别说进宝玉的卧室了,就连怡红院的门她都进不去。
可刘姥姥偏偏就进了怡红院,同时也反常地没有看到其他任何下人,她只看到了袭人一个人:
说着便回来。进了怡红院,叫人,谁知那几个小丫头已偷空玩去了。
袭人进了房门,转过集锦槅子,就听的鼾齤如雷,忙进来,只闻见酒屁臭气满屋。一瞧,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袭人这一惊不小,忙上来将他没死活的推醒。
读者能看出这段文字中的漏洞吗?
其实作者留出一个漏洞,就在文字的细节之间:
刘姥姥若是直走到怡红院中的后门口,没看到小丫头,那么原著中的解释是合逻辑的。
可实际上刘姥姥并没有走到怡红院的后门口就停住,这位乡下老太太,是一直走到了贾宝玉的卧室。
按照正常的生活逻辑,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贾宝玉卧室周围始终有二等丫鬟存在,宝玉的卧室,对于怡红院中的小丫鬟小红,那都是不可能进入的禁地。
宝玉的房里,除了袭人这个大丫鬟之外,还有麝月、晴雯、秋纹、碧痕这些人,她们不可能一同离开怡红院。
贾母宴请刘姥姥不是什么大事,不可能吸引这些丫鬟一起跑出去看。同时大观园对于荣国府来说是自家的花园子,贾母宴请刘姥姥,贾宝玉也不敢摆那么大的谱,把他身边的二等丫鬟都带走。
那贾宝玉的卧室为何没有人值班?
此时答案唯一,作者就是安排刘姥姥和袭人做一个大对比,那就干脆不合逻辑地,让怡红院中的其他人都暂时消失一下。
先来看刘姥姥,刘姥姥是什么人?
刘姥姥是京都乡下的一个老寡妇,她守着女儿女婿一家过日子。
刘姥姥的日子过得舒心吗?
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不是什么有脊梁、能干的男子汉。
刘姥姥一家的人口负担不重,这一家人包括刘姥姥、女婿王狗儿、女儿刘氏、外孙子板儿、外孙女青儿。
如果王狗儿真的能干,他完全可以凭借劳动养活一家人。毕竟王狗儿的祖上也是官宦之家,王家是有房子、有地,有些家底儿的。
王狗儿不是佃户、也不是长工,他赚的钱都是自己的,只要他勤快,完全可以让一家人过着丰足的小日子。
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成立,只要王狗儿家的日子过不下去的,需要刘姥姥去荣国府打秋风,那就可以推证,王狗儿是仗着爷爷过过好日子,他身上有好吃懒做的脾性的。
面对这样一个撑不起家的女婿,刘姥姥一个老寡妇能怎么办?
答案是刘姥姥没有自怨自艾,更从来不会怨天尤人,她主动到荣国府去打秋风,只要她能要来钱,她就会在家中有足够的话语权,她就可以支撑着一家人过下去,再慢慢校正女婿的脾性。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直接获得了荣国府20两银子的资助,刘姥姥自己计算过,20两银子够庄户人家过一年的。
这么大一笔钱,足以重新燃起王狗儿过好日子的希望!
王狗儿是有些好吃懒做,可同时他也是一个有感恩之心、懂得回报之人,这就是人性的复杂之处。当刘姥姥拿着菜蔬第2次进荣国府的时候,这些菜蔬里,自然流着王狗儿辛勤的汗水;这些菜蔬里,同时也表达着王狗儿对荣国府的感激之意。
我的浅见,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并不是再来打秋风的,这位老人家是真诚地向荣国府的豪门贵妇表示感谢。
当刘姥姥不需要求人的时候,她的表现就完全不像他一进荣国府时那般局促,就算是应酬真正的豪门贵妇,她也是带着农村人特有的爽朗、大气和幽默。
刘姥姥能应酬真正的国公夫人贾母;
刘姥姥能把豪门女眷逗得喷饭;
刘姥姥还能和凤姐结成忘年交,这些都不是所谓高情商能带来的,她和荣国府的女眷之间有一定程度是在进行情感交流,而感情这种东西,在任何时代同样不分高低贵贱。
刘姥姥喝醉了,就醉卧在了荣获过凤凰公子哥贾宝玉的床上,虽然她老人家又是打嗝又是放屁,可没人敢说这张床是脏的。
而贾宝玉的这张床还有谁睡过?
我不去捕风捉影,有实锤的只有袭人一人,作者的精妙布局,就在这儿等着等着读者呢……
再来说袭人: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这个回目就是宝玉和袭人有关系的实锤。
同时呢?
年轻人的浪漫哪能只有这一次:
等到夜间人静时,袭人才将此事告诉了贾宝玉……
这是一句很容易被读者就忽略了的行文,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脂批给了答案:
“夜深人静时,不减长生殿风味。何等告法?何等听法?人生不遇此等景况,实辜负此一生!”
那时,他们在缠绵缱绻彼此互诉衷肠……
又一次实锤的关系啊!
夜里失了盗也不晓得,你瞧瞧裤子上。”袭人低头一看,只见昨日宝玉系的那条汗巾子系在自己腰里呢,便知是宝玉夜间换了……
贾宝玉是如何在袭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将汗巾子换到袭人腰上的呢?
自然是他们之间太熟了,以下省略若干个字……
看到这里读者就在思考一个问题,贾宝玉和袭人是什么关系?
这个答案很残酷,袭人就是偷偷爬到男主人贾宝玉床上的,想要靠身体求上位的狐狸一般的丫鬟。
什么贤袭人,那是作者太怜香惜玉了,要让读者自己去理解,其实袭人是站在贤德的对立面的假恶丑。
作者对袭人的真正态度在这里:
一簇鲜花,一床破席
在任何时代,有人用破的床上用品去指代一个女人时,就是对这个女人品行的全盘否定。
看袭人是怎么对待刘姥姥的?
袭人恐惊动了宝玉,只向他摇手儿,不叫他说话。忙将当地大鼎内贮了三四把百合香,仍用罩子罩上。所喜不曾呕吐。
袭人那是生怕刘姥姥把宝玉的屋子给熏臭了,宝玉的屋子的确藏污纳垢又脏又臭,却一定不是因为刘姥姥的原因。
宝玉的屋子为什么臭,还不是花袭人带来的不是芳香满室,而是恶臭难闻!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的时候多大?
这是一些读者没有注意过的事情,很多读者就认为风流少爷俏丫鬟,这是豪门贵族中常见的戏码,用不着大惊小怪……
可这件事情放到贾宝玉和袭人的身上是不成立的,元妃省亲的那一年,贾宝玉才13岁。
而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的时候,贾元春还没有被封为妃,荣国府更是没有盖大观园呢。
大观园建了一年多,这就意味着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的时候,才十一二岁,太小了!
这么小的小男孩,就被袭人给辣手摧花了,袭人这个女人的品行得多低劣,不言而喻。
那些说贾宝玉强迫的袭人的读者,可以洗洗睡了,这是不可能存在的事,还是那句,话作者太怜香惜玉了。
把袭人和宝玉各打50大板,这种批评也不成立,贾宝玉太小了,他还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贾宝玉还小,可袭人却不小了,当时的袭人≥15岁,在古代是成年女人,按现代的算法也可能是成年人。
袭人必须对这件事情负责,按照现代人的想法,她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而不是道德的谴责。
不知道什么原因,袭人总有那么多粉丝为她洗白,说她是贾母给宝玉准备的通房丫鬟,她与宝玉那么做并不违礼。
可事实上呢?
贾母说过这样的话:
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
贾母给宝玉看上的通房丫头人选,从来都是晴雯。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读者可以在个性上挑晴雯的毛病,却没有人能在操守上挑晴雯的任何毛病,人家到死都配得上冰清玉洁4个字。
当然宝玉的长辈不只贾母一人,只要宝玉的父母贾政、王夫人,有其中一个人允许袭人为宝玉服侍枕席,那袭人的做法也是合理的。
不过可惜,贾政、王夫人都曾明确地说过,宝玉还小,不急着放房里人:
且忙什么,等他们再念一二年书再放人不迟。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年纪还小,又怕他们误了书,所以再等一二年。
这是第72回的时候贾政说的话,那个时候贾宝玉17岁,而刘姥姥2进荣国府的时候,是的41回,贾宝玉15岁左右。
贾宝玉17岁的时候,他的老爸都觉得他还是个孩子,一个孩子就应该修身养性、好好学习,不应该有通房丫头。
袭人这个人,贾政更是从来都不认识。
那宝玉的老妈王夫人会怎么看待袭人呢?
不过使她自己知道越发小心学好之意。且不明说者,一则宝玉年纪尚小,老爷知道了又恐说耽误了书;二则宝玉再自为已是跟前的人不敢劝他说他,反倒纵性起来。
王夫人同样觉得宝玉还小,也同样不准丫鬟真的上宝玉的床,王夫人愿意给袭人准姨娘的名分,只不过是让袭人谨慎小心照顾宝玉而已。
真的为宝玉服侍枕席,这是宝玉任何一个长辈都不会允许袭人做的事情。
可袭人为了拿住宝玉,就是这么做了。
这时候的袭人拿着百合香,又岂能掩盖宝玉房里的肮脏?
因为宝玉房里最脏的事情,就是她花袭人的不堪与龌龊呀,而花袭人又想用花香掩盖刘姥姥的所谓味道,这真是作者绝妙的讽刺!
而作者用刘姥姥反衬对比的,又何尝只是袭人一人,还有宝玉本人。
二.人格上平等的宝玉和刘姥姥
谁说豪门公子就一定高贵?
谁说乡下老太太就一定卑贱?
他们都是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人性中散发着的光彩熠熠的善良,才是真正的高贵。
而这种人性中的善,在刘姥姥和宝玉的身上都存在,只是宝玉要经过苦难的磨练后,他的身上才会散发着如玉般的光辉,而刘姥姥呢?
刘姥姥身上中的人性的善,则是一直绽放着的。
刘姥姥2进荣国府,那就是用自家朴素的心,来向荣国府的豪门贵妇表达感谢的。
按照小说的铺垫,会有刘姥姥三进荣国府,那时作者还会借刘姥姥的眼光,看见荣国府的衰败和人情冷暖。
那个时候,趋炎附势之人早就对荣国府的人避之不及……
刘姥姥在荣国府获得了120两银子、很多奢侈品和药品的资助,而她回馈给荣国府的呢?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判词和曲子,都诉说了在荣国府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之后巧姐的遭遇:
巧姐可是荣国府正经的嫡出小姐,那是真正的千金小姐!可一旦荣国府败落了,她就被亲舅舅王仁和一个哥哥给卖了。
亲情,从来都是豪门公府最缺的东西。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很多读者都认为这句话是在说巧姐,那巧姐的命运就更惨了。
这时候,谁会出手帮一下这个可怜的女孩?
荣国府百年荣光攒下了大量的人脉全都消失不见,此时,那些贵族、官宦之家对荣国府唯恐避之不及,没人会愿意伸手帮贾家人一把的。
骨肉至亲呢?
就是巧姐的亲舅舅王仁和她的一个哥哥把她给卖了,骨肉之情同样不靠谱。
这时候,只有刘姥姥这个老太太对巧姐施以援手。
当时的刘姥姥快80岁了,她对巧姐的救助,那都是拼着老命去干的!
87版电视剧《红楼梦》,给了刘姥姥和巧姐感人的结局:
刘姥姥卖房子卖地千里寻亲,从瓜州渡上岸,终于在某个烟花之地寻到了巧姐,然后把巧姐儿带回了家……
这个结局是真的感人,可却不合逻辑,以古代的交通状况,巧姐要是真被卖到了千里之外,那刘姥姥一家这辈子都找不到。
更合理的情节是,刘姥姥通过她几十年在底层建立的巨大社交圈子,在王仁托人牙子打听卖巧姐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消息。
巧姐还没有离开京都;买卖巧姐的交易也没有实际进行,这个时候刘姥姥就已经找到了王仁。
刘姥姥的年纪太大了,王家也早已败落,那时的王仁也好、巧姐的贾家某哥哥也罢,都没了依靠不敢再闹出人命,在刘姥姥同意付钱的情况下,他们也不敢与刘姥姥争执,就让刘姥姥把巧姐救走了。
之后呢?
刘姥姥一家会收养巧姐,巧姐会过上粗茶淡饭、纺纱织布的日子,这种日子很辛苦,却难得一生安稳、平静……
相信在经历了荣国府败落的巧姐,也会愿意过这种平静的日子,大小姐的生活,就当那是一场梦吧!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巧姐为什么要靠刘姥姥去救,贾宝玉干什么去了?
贾宝玉是巧姐的叔叔,荣国府败落的时候又正当壮年,于情于理都应该宝玉去救巧姐。
巧姐还能被王仁和她的某个哥哥卖掉,这就说明四大家族的年轻一代,并没有被皇权剥夺自由;
也可以有另一种假设,四大家族的年轻一代,毕竟还年纪小没有牵扯上家族的大错,他们在狱神庙被羁押过一段时间后,就被放了出来。
而那个时候,他们有能力自食其力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这些公子哥有能力自食其力,王仁也不至于把亲外甥女巧姐给卖掉。
没有自食其力的贾宝玉,指望他去救巧姐,那无疑是痴人说梦。
贾宝玉该怎么活下去?
你死了,我做和尚去。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宝玉只能干这种不需要付出劳动的工作。
只有经过那段时间的洗礼,宝玉才能看清楚人世间残酷的真相,宝玉才能对他做公子哥时期的那些事情进行反思。
那个时候的宝玉才会明白,表面上贤德的袭人,其实从来就是一个奸狡之人!
那个时候的贾宝玉才会明白,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像刘姥姥这样的人,此生荣国府能结交到一个,那也实属不易。
《红楼梦》是一部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作者会安排刘姥姥睡了贾宝玉床,此时原因已经呼之欲出:
从那一刻起,贾宝玉和刘姥姥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当年的贾宝玉也好、作者也罢,以为自己生活在花柳繁华之地,以为自己被姣花软玉般的花袭人服侍,可实际上呢?
宝玉生活的怡红院真是污浊不堪,宝玉房里的酒屁臭气,那是对他公子哥时期的绝佳讽刺;
而刘姥姥睡过宝玉的床,也为宝玉打开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让宝玉明白了什么叫真正的善。
西游记中的四圣试禅心不过如此,四圣是要教会师徒四人有一颗坚定的心,而刘姥姥则是拂去顽石表面的灰尘,帮助顽石明白什么是善,让顽石有一天能蜕变成稀世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