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新征程,要牢牢把握人才资源这一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要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坚实的人才支撑。
化“零”为“整”,“链条式”引才构建人才高地。要推动人才引进工作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明确人才战略定位,立足区域发展实际,根据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产业链布局,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计划,确定人才引进的优先级,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高端人才,确保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创新平台,吸引集聚大批高科技人才,形成一二三全产业链条人才洼地,促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化“静”为“动”,“开放式”培育提升使用质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措施,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人才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和创新创业实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注重打破地域和行业壁垒,取消不合理的户籍限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统一的人才数据库、人才交流服务平台,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人才供需信息,推动人才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有效对接和精准匹配,加强区域间、行业间的人才交流合作,促进人才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化“虚”为“实”,“多元式”评价激发创新活力。要坚决破除“四唯”现象,深挖制约人才的成长与发展的瓶颈,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机制,综合考虑人才的学术成果、技术创新能力、社会贡献等多个方面,适当引入同行评审、第三方评价,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人才,制定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和方法,避免“一刀切”的评价模式。要通过改革职称评审制度、优化科研项目评审机制等方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形式主义负担,让人才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干事业、搞研究、做创新。要强化人才评价结果运用,将评价结果与基本工资水平、创新奖励基金、股权激励计划挂钩,让人才在创新创造中得到丰厚的回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