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开国大将中资历最老的人,入党前就已是少将军衔,活到了82岁

历史的八音盒 2024-07-31 18:05:30

这位干部是开国大将中资历最老的人,他在清末时就已经开始从事革命活动,他曾跟诸多革命志士一起在黄花岗高举义旗,反抗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也曾在北伐战争中大显神威,屡立战功,土地革命时期,他又果断投入到人民武装中,成为红色阵营的一份子,他就是张云逸。

张云逸生在一个贫民家庭,早年经由同乡好心人资助,上了西式学堂,16岁那年,他弃文从军,考入地方新军创办的军校,期间,他通过老师的引导,树立了革命理想。17岁时张加入进步团体,2年后,他与林觉民等人一道在广东发动大起义,向腐朽、残暴的清政府宣战。但由于前期准备不足,加之敌人势力太过庞大,起义部队遭遇惨败,大部分战士牺牲于激战中,另有70余人被逮捕并残忍杀害。

张云逸比较幸运,躲在一处民房里逃过了清军的搜捕,而后隐姓埋名蛰伏下来,静静等候下一次举义良机。没过多久,武汉传来好消息,起义军成功击溃清军,在华中点燃了革命的烽火。一时间,整个南方云集响应,先后有数十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张云逸随即亮明身份,加入到广东的革命军中,成为民主阵营的中坚分子。

关于张,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话说当年他还在新粤军中任职的时候,有一次回家休养,突然发现家里多了一个妙龄少女,对方自称是他的二房妻子。原来,张云逸的原配妻子迟迟怀不上儿子,仅有一个女儿,这在很注重香火传承的旧社会难免为人非议,原配妻子觉得自己对不起张云逸,于是便自作主张,将一个贤淑的姑娘娶进家来,期盼其能给张家留一个男嗣。

张云逸对此是拒绝的,他是个思想开明的人,不讲重男轻女那一套。但原配妻子却坚持要他留下二房妻子,否则自己心不安;二房妻子误以为张要悔婚,要抛弃自己,急得哇哇直哭。无奈之下,他只能妥协,默认了增娶一事,将二房妻子留了下来。

时间来到1926年,他已经是第4军某师的参谋长了,官至少将,后来又被张发奎调到先锋旅担任高干。蒋介石很喜欢张云逸,曾想通过人事调动,将其运作到自己麾下效力。但张发奎直接拒绝了蒋,他直接了当的告诉蒋,张云逸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给一个师都不换!

北伐战争期间,张云逸发现前线的战士们在浴血奋战,为革命效死命,但国民党高层却还在搞内部斗争,左派、右派摩擦不断。这使得他失去了对国府的信心,他认为跟一群只会争权夺利的官僚在一起,根本无法实现匡扶天下的理想,遂转投中共,成为一名红色志士。土地革命前期,党中央原本打算将他送往苏联留学,但他坚持留在国内与同志们并肩作战,共渡难关。

1929年底,他与邓公一道在广西领导了一次大起义,成立了红7军,进一步壮大了革命的声势。抗战时,张云逸受党组织委派,前往南方做统战工作,他是孙先生的战友,又曾是北伐的大功臣,因此南方各省的军政长官都很尊敬他,基本上都能配合他的工作。解放战争时,他主要在华东一带活动,协助粟裕将军指挥华野,同时动员解放区的老百姓支援前线解放军。建国后,张云逸被委派到广西担任军政一把手,任期内,他主要的工作有两样,其一是土改,其二是剿匪。1951年,由于长期的劳累,他的身体被拖垮,只得暂时放下工作,进入医院疗养。

1955年,他被授予大将军衔,60年代初,他已经病的很厉害了,党中央体恤他,特许他提前退休,安心养病,与此同时,还将他的儿子调到北京来照顾他。1974年底,邓公特地前往医院探望这位老战友,他当时已经虚弱到无法说话,只能握着邓公的手,不住的颔首点头。仅仅两周之后,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因病去世,时年82岁。

1927年,土地革命刚刚起步,人民武装还比较孱弱,国民党军又不断派兵围剿,红色阵营是岌岌可危,共产党员随时都有可能牺牲在敌人手中。但张云逸并未因此畏惧,他拒绝了去苏联进修的好机会,主动留下来维系星星之火,播撒革命的种子,最终与诸位同志携手将革命带出低谷,推向高潮,这份功绩将永存于史册之中!

0 阅读:0
历史的八音盒

历史的八音盒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