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医说医|为何总是一“炎”难尽中医支招女性夏季难言之隐

老唐的记事本 2024-02-22 01:35:14

又到了烈日炎炎、雨水连绵的盛夏时节,高温、潮湿为病菌的滋生与活跃创造了条件,阴道炎也因此到了高发季节。许多女性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部瘙痒、有异味、潮湿等不适症状。阴道炎对于女性来讲,看似简单,但是它的易感、易复发等问题着实让人痛苦不堪,一“炎”难尽。那么,为什么易患阴道炎呢?在炎热的夏季我们又应该如何预防呢?

1.阴道炎并无年龄界限

提到阴道炎,有些女性会觉得难以启齿,她们多数会有这样一个思想误区:阴道炎应该是有性生活的人才会感染。其实不然,阴道炎对于女性来说,可以发生在从婴儿到老年的任何时期,并没有绝对的“安全期”。

中医认为,肾气充盛,是女性生殖生理健康的基础。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就有;“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古人早已指出女子从七岁开始肾气逐渐旺盛,到了四十九岁的时候肾气衰败进入更年期,这期间是女子一生中的最佳时期。故相对而言,婴幼期肾气未充,老年期肾气亏虚,是女性体质最为薄弱的时期,也是免疫功能下降的时期,同样会患阴道炎。

2.为什么会反复感染阴道炎?

(1)忽视生活细节引发感染

想必大部分女性都有这样一个观念,只要我注意卫生,勤洗勤换,就不会感染阴道炎。日常生活当中,很多细节都会成为引发阴道炎的导火索,特别是在炎热潮湿的夏季。

一到夏季,游泳成为热门运动,但无论是游泳池还是更衣箱内,都存在各种隐患;女性经期的时候,卫生巾更换不及时,会使外阴较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中;浴巾疏于晾晒,不够干爽,亦可滋生细菌带入人体;连裤丝袜,看似轻薄,但是由于其化纤成分及弹力收缩特性,都不利于皮肤呼吸,导致高温下汗液排泄不畅;长时间坐在椅子上、瑜伽垫上,由于不能透气通风,不知不觉便营造了一个潮湿密闭的环境;抗生素的使用,易引发菌群失调,也是阴道炎的致病因素之一……

阴道炎,在中医学中归属于“带下病”范畴。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袭阴位”,湿邪侵犯后最易导致女性带下病。中医妇科名著《傅青主女科》亦有“夫带下俱是湿证”之说。可见阴道炎与湿气息息相关,南方高温多雨天气更是为其增加了感染机率。

(2)情志与饮食失调也会引发阴道炎

受激素水平波动的影响,女性的情绪有时变化较快,有时会郁郁寡欢或是急躁易怒。殊不知,情志问题也一样会引发阴道炎。《女科经纶》曰:“凡妇人病,气多郁结”。古代医家叶天士亦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说明肝对女子的重要性,中医讲“郁怒伤肝”,女子受先天禀性及后天环境的影响,易为情志所伤,导致体内气机失调,肝失疏泄,水湿内停,带下之病也随之而来。当代女性肩负着社会工作及家庭的双重压力,更应注重调整心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从而引发多种疾病。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烧烤、麻辣烫、麻辣火锅、油炸食品等夏季颇为流行的重辣重油腻美食也容易助生湿热,加重阴道炎症状,也应注意节制。

3.如何预防与缓解阴道炎?

中医常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四季脾旺不受邪”,这些都在传递着“治未病”的信息,也就是说虽然疾病发生后,及时治疗很重要,但是,患病前的预防更要重视。阴道炎,也是一个可以预防的疾病。比如,积极锻炼身体,规律作息,节制饮食,调整情绪,勤洗勤晒内衣,穿棉质宽松内衣,注意私处及同房卫生等。

对于简单的外阴瘙痒,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小妙招,可以把大蒜捣碎,然后用适量温开水浸泡,放置一段时间之后便形成了稀释过的大蒜液,用它来擦拭外阴,可以减轻外阴瘙痒的感觉。大蒜有很好的杀菌作用,对一些慢性炎症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您正有此困扰,不妨试试看。

4.感染阴道炎需及时就医

阴道炎大体上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治疗原则上也有所不同。

(1)急则治其标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就算是常被忽视的阴道炎,一旦急性发作起来,也不可小觑。如果女性发觉外阴或阴道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灼热、疼痛,白带增多,尿频尿急,下腹疼痛,甚至发热等典型症状,那么多半是阴道炎急性发作了。这时,一定不要在家擅自用药,因为阴道炎分型较多,可能是霉菌、滴虫、细菌、病毒等等各种情况的感染,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有针对性用药,才能做到药到病除。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阴道炎症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还可能逆行感染,引发盆腔炎症。

(2)缓则治其本

部分急性阴道炎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而正确的诊治,会逐渐转变为慢性,从而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令很多女性朋友苦不堪“炎”。《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中有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体正气充实于内,则邪气不能触犯,而邪气之所以聚集,则是因为正气不足。此处所讲的正气,即为人体的抗病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免疫力;邪气,则是细菌、病毒等多种致病因素。提高人体正气,当属祖国医学较为擅长。对于慢性炎症性疾病,我们常常选用扶正与祛邪并举,既要扶助正气,又要祛除邪毒。治疗上,以中药汤剂口服与外用同步进行为主,往往收效显著。

作者:上海九院 中医科 姜娜 梁嘉玲

原文刊于《上海科技报》

0 阅读:0

老唐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