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毛主席从一野调走一人,彭德怀眉头紧锁:不好

是勇敢的永 2025-03-10 14:10:15
前言

1998年9月14日,开国上将张宗逊将军在北京因病离世,当时将军已经91岁了。

中央对张将军的评价特别高。中央说:“张宗逊同志,在打仗的时候,他可是把生死都抛在脑后,遇到危险一点都不害怕,总是冲在最前面,又勇敢又会打仗;到了和平时期,他就一门心思钻研现代军事科学,还特别重视调查研究,把自己一辈子的精力都奉献给咱们军队的建设。”

张宗逊将军可是参加过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三湾改编他也经历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保卫斗争他同样参与了,他就是从井冈山成长起来的典型高级将领。

他一辈子跟着毛泽东南征北战,戎马岁月始终和毛泽东紧紧相连,长时间承担着保卫毛主席和党中央的艰难任务,在军队里享有“禁卫上将”的美名。

贴身保卫毛泽东

张宗逊1908年生于陕西渭南县赤水镇的一个富农家庭。他在读书期间就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1924年加入共青团。1926年,他考进黄埔军校第四期,之后转成中共党员。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第4集团军第8军3师9团,担任营政治指导员。

1927年9月9日的时候,张宗逊就参加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了,在起义里担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师1团的参谋。

在之后的三湾整编的时候,张宗逊被调到特务连,他要承担起护卫毛泽东安全的重要任务。

张宗逊在黄埔军校上学那阵儿,好几次在广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听过毛泽东演讲。他打心底里就特佩服毛泽东,现在要调他去给毛泽东做贴身保卫,张宗逊心里那叫一个美。

保卫毛泽东的安全,这可是个相当艰巨的政治任务。那时候,各路反动武装都在悬赏要毛泽东的命,起义队伍里也有不少动摇的人。只要稍微有点疏忽,就可能出现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为了毛泽东的安全,张宗逊和毛泽东简直是如影随形。不管是行军打仗,还是吃饭睡觉的时候,他都不会让毛泽东脱离自己的视线范围。每天夜里,张宗逊都会在毛泽东睡觉的铺板前面打地铺,只要有点动静,就能马上冲过去保护毛泽东。

起义部队朝着井冈山转移的时候,毛泽东的脚背都被草鞋给磨破,走一步那疼得就像钻心一样。

毛泽东走路特别艰难,张宗逊好多次都说要用担架抬着主席走,但是毛泽东每次都摇头,就是不答应。张宗逊实在没办法了,只好跟主席讲:“您走得这么慢,这会拖累部队行军速度的!”毛泽东这才松了松口说:“那你给我找根棍子吧,我拄着棍子走,这样行吧?”

好些年过去了,每次张宗逊想起这件旧事,都会有很多感慨:“毛委员是个读书人,居然能受得了这么长途行军的辛苦,真的太让人钦佩了!”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之后,张宗逊就一直紧紧跟在毛泽东身边,在战斗里不断成长起来,职务也是一个劲儿地往上升。

在第一次反“围剿”的时候,张宗逊是红36师的师长。他带着部队跟彭德怀率领的红3军团一起作战。嘿,这一仗打得可漂亮了,把来进犯的敌人全都给消灭了,还活捉了敌人的前敌总指挥张辉瓒。就因为这一仗,彭德怀就把张宗逊的名字给牢牢记住了。

与彭总的初次合作

长征开始之后,承担前锋任务的红3军团红四师师长洪超,在一场战斗里不幸英勇牺牲了。

4师师长的职务该让谁来接任?彭德怀就想到了张宗逊。彭德怀跟政委杨尚昆一商量,他俩就联名给中央军委发了电报,建议把张宗逊调来接任红四师师长。这么着,张宗逊当了4师师长,成了彭德怀的手下。

红军强渡湘江的时候,被敌人疯狂围攻。在张宗逊的带领下,红4师苦战了三个昼夜,好多回把敌人的冲击都给打退了。最后,红4师付出了伤亡600多人的代价,成功掩护中央和军委平安渡过湘江。

战后彭德怀很是感慨,他对张宗逊讲:“你们打得相当不错,要是没有你们把敌人给顶住,那结果可就太糟糕了,简直不敢想!我得向中央给你们请功去!”

红军过了湘江之后,张宗逊就带着红四师继续在前面当先锋。到了1935年1月的时候,他们渡过乌江,把遵义城给占领了。这时候,蒋介石急忙让国民党的部队朝着遵义这边扑过来了。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主动从遵义撤离,去寻找有利的作战机会。2月24日的时候,毛泽东下达命令,让红三军团去攻占娄山关。

娄山关可是连接川贵的要道,就只有一条公路从这儿穿过,要想去遵义,这儿是必经之处。

彭德怀给张宗逊下了命令,张宗逊就带着部队急行军,走了一昼夜,把娄山关侧后方的制高点给抢占了。这么一来,敌人没办法,只能放弃娄山关,往遵义方向狼狈逃窜。张宗逊又带着部队追到遵义城下面,把遵义东南的老鸦山给攻占了。这一下,守敌和援敌之间的联系就被切断了。然后张宗逊在老鸦山以南把敌人的援军消灭了,遵义城也被第二次攻占了。

打仗的时候,张宗逊让敌人的机枪给打中了,伤得特别重。好在医护人员使出了浑身解数抢救,这才把他的命给保住了。

彭德怀专门起身去看望张宗逊,还叮嘱他说:“多亏阎王爷把你给退回来!你往后可得吸取教训,指挥打仗的时候别太靠前了,可千万别再进到敌人机枪的射程里头去了!”

张宗逊笑着讲:“本来想着帮你减轻点压力,哪晓得现在倒成了拖后腿的了。”彭德怀笑着轻轻敲了下张宗逊的脑袋说:“你可不是拖后腿的,你是咱们三军团的大英雄!”

长征的时候,彭德怀和张宗逊一起打了好多场特别激烈的仗。就这么着,他们之间的革命友谊可深了,这也给后来他俩的两次合作把情感基础打得特别牢。

后来,彭德怀多次推荐张宗逊来当自己的副手。就像在1947年的时候,彭德怀担任一野司令员兼政委,他就推荐张宗逊做第一副司令员;到了1950年,彭德怀出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又推荐张宗逊接替自己出任第一野战军兼西北军区代司令员。

1952年彭德怀回国开始主持中央军委的工作,之后,他又推荐张宗逊担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

彭德怀和张宗逊,一个是主帅,一个是部将。可他俩心里,从来就没有职级上那种隔阂。他们都把对方当成特别值得信任的亲密战友,就像亲兄弟一样感情深厚。

“你护送我上井冈山,又护送我去延安”

1936年冬天的时候,张宗逊完成长征后,在陕北的保安县跟分别了好几个月的毛泽东见着面了。

毛泽东一见到张宗逊,就热络地说:“张宗逊,你可太幸运!三次翻雪山过草地都平平安安的,这可真让人高兴!你是陕西人,我打算把你调到总部机关来。陕北的情况你都熟悉,来给咱们当向导吧!”

1937年1月的时候,张宗逊28岁,他被调到中央军委第一局当局长,开始直接指挥中央警卫团。张宗逊刚上任没多久,就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带着警卫团保护毛泽东还有中央军委从保安往延安转移。

在转移途中,毛泽东跟张宗逊讲:“十年前,你送我上井冈山,现在,又送我去延安,这可真是有缘分呐!你还记不记得当年非让我坐担架那事儿?这十年,你变化可太大,都已经成长为军队里的高级指挥员……”

红军到了延安之后,张宗逊就和毛泽东一块儿住在延安凤凰山下的一个院子里,帮着毛泽东还有军委总部的首长处理军务上的事儿。

张宗逊得到了这段非常难得的机遇,也就有了向毛泽东学习的机会。每天都跟在毛泽东身旁,张宗逊收获最大的就是学到了主席重视调查研究、擅长辩证分析问题的工作方法,这给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将打下了根基。

抗日战争开始以后,红军就改编成八路军,贺龙率领的红二方面军也被改编成第120师。

贺龙希望毛泽东能从井冈山派个将领来领导120师的358旅。毛泽东仔细考虑后,就让张宗逊担任358旅的旅长了。

张宗逊当上358旅旅长以后,就带着部队往东渡过黄河,然后在华北这片大地上到处转战,还创建了晋绥解放区。他跟兄弟部队互相协作,在华北大地打起了游击战和运动战,把好多日伪军都给消灭掉了。

1938年春天的时候,358旅把日伪军对晋西北那片地区的进攻给打退了,一下子就夺回了7座县城。后来,在张宗逊的指挥下,这个旅在五台县设下埋伏,把日军的1个大队,700多号人全都给消灭了。

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这可把国民党顽固派吓得不轻,他们绞尽脑汁,就想削弱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力量。

1941年1月,蒋介石弄出了那个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这事儿之后,党中央和毛主席就一直对国民党特别警惕,为啥?就怕在陕北也发生像“皖南事变”那样的事儿。

毛泽东为了保卫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的安全,粉碎敌人想攻占陕甘宁边区、消灭中央首脑机关的阴谋,就给正在晋绥抗日前线的张宗逊发电令。让张宗逊马上带着358旅西渡黄河,到延安以南的富县地区驻扎下来,时刻准备好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

那时候,在张宗逊的带领下,358旅经过几年发展,已经变成了一支精锐部队。这支部队下辖四个团,还有三个直属营,人数加起来有一万多。

毛泽东一见到张宗逊,就很开心地对他讲:“你和井冈山那时候比,可阔气多,都成万军之将了!把你调回来,就是为了跟蒋介石干的。”

张宗逊马上向主席表明态度:“主席,听说蒋介石想打延安的主意,这可把大伙气得不行,大家都下定决心,就是死也要保卫党中央,您就放宽心吧!他要是真敢来进犯,咱们就把他给消灭。”

蒋介石干的挑动内战、破坏抗日的事儿,国内外都一致谴责他。瞅见我党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蒋介石哪敢随便行动,只能发电报让胡宗南先停一下对延安的军事行动。

不过,还是让胡宗南的部队驻扎在陕甘宁边区旁边,眼睛死死盯着延安。张宗逊率领的358旅,就毫不示弱地在胡宗南部队的对面进行部署,小心翼翼地保卫着中央首脑机关。

1945年7月的时候,胡宗南突然对咱们边区的淳化县发动了袭击。毛泽东,他一边向国内外揭露国民党挑起内战的阴谋,一边让张宗逊指挥358旅把敌人给撵出去。

张宗逊精心谋划布局,采用正面牵制和两翼包抄的战术,跟敌人狠狠地激战了一整天加一整晚,把入侵的敌人全给消灭干净了,这可给党中央的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老搭挡又重新走到了一起

解放战争那会,胡宗南弄了34个旅的兵力朝着延安奔去,就想一下子把咱们的中央机关给端了。

在这么严峻的形势当中,毛泽东做出决定,让党中央暂时先主动从延安撤出来。并且决定组建西北野战兵团,让彭德怀当司令,张宗逊担任副司令还兼任第一纵队司令,让他们负责保卫毛泽东和党中央。

打这时候起,彭德怀和张宗逊这对老搭档又凑一块儿了。在解放战争全程里,张宗逊指挥着西北野战军一纵在西北各个战场上纵横驰骋,把党中央交代的各项任务都完成得特别棒。

延安保卫战的时候,张宗逊带着一纵和好几倍的敌人狠狠地打了7个昼夜,特别棒地完成了掩护中央机关撤走的任务。后来,一纵又接连参加了青化砭、羊马河还有蟠龙这三次战役,取得了三战三捷的了不起的成果。

1947年8月的时候,一纵在沙家店把胡宗南三大主力中的整编36师给全歼了。这一场胜利,就意味着西北战场开始从防御转变成反攻。

沙家店那场仗打完之后,毛泽东就到西北野战军那边去了。他对张宗逊一顿表扬,说张宗逊指挥的时候那叫一个果断,这仗打得相当漂亮。然后,毛泽东就跟张宗逊讲:“彭德怀提出让你到他那儿去工作,我也点头同意了。我还专门在你那‘副司令’三个字前头加了‘第一’这俩字儿,就是想让你多担点责任……”

听人说,在兰州战役之前,毛主席给彭德怀发了一封电报。这电报是啥内容?就是想把张宗逊从一野调到中央军委那边去工作,顺便问问彭老总啥想法。彭老总这人那可是直性子,心里想啥就说啥。他接到电报以后,脑袋摇得像个拨浪鼓似的,嘴里还嘟囔着“不好,不好”,马上就回电表示不同意。

彭总为啥反对?他的理由是,张宗逊跟自己搭伙好多年,这么长时间下来,他俩之间早就有了一种默契。张宗逊对西北那一带的情况可熟悉了,一野根本离不开他!

毛主席可真是一位胸怀宽广的领袖,下属的意见和建议他都能听进去。毛主席听了彭总提出的反对理由后,就不再坚持自己原来的想法了,采纳了彭总的意见,让张宗逊留在一野。

解放战争的时候,张宗逊帮着彭德怀,接连拿下了西安、兰州、银川、西宁这些大城市。把在西北盘踞老长时间的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的主力部队都给消灭了。还促使新疆那边的国民党军队起义了。这么一来,占全国总面积四分之一的大西北,就看到新中国的曙光。

“禁卫上将”保持的纪录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大西北还有好多国民党的残兵败将和形形色色的土匪,一点都不太平。

可那会儿彭德怀又被中央派到朝鲜去了,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于是,毛泽东好好想了想,就选了张宗逊来代理西北野战军和西北军区司令员,让他负责西北的军事工作。

张宗逊可没让毛主席失望,他把围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和剿灭土匪这两件事都干得特别棒,结果短短两年,大西北就差不多完全平定下来。

看到西北差不多没战事了,毛泽东就把张宗逊调到中央这边来,让他担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他主要是协助刘伯承元帅、叶剑英元帅来管人民解放军军校军事训练的那些事儿。

1955年10月的时候,张宗逊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还得到了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以及一级解放勋章。

授衔那天,彭老总向他道贺,还开玩笑说,这位老战友,大半辈子都在保卫党中央、毛主席的安全,那可真是一位“禁卫上将”。

1998年9月,张宗逊将军在北京因为生病去世了,终年91岁。

0 阅读:0
是勇敢的永

是勇敢的永

勇敢的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