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真的超了美国几十年?美只是点错了科技树

盼翠谈国际 2023-05-09 15:29:08

目前全球使用电磁弹射系统的国家只有两个,一个中一个美。

美国的福特级是全球第一款上舰电磁弹射系统的航母,中国的福建舰则是第二个。不过说起两个国家的电磁弹射系统,国内大部分网上传言都认为福建舰的技术超过了美国福特级几十年。那么真相真是如此吗?

美国弹射器路线

其实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倒不是说超过了福特级几十年,纯粹是美国在电磁弹射系统上点错了科技树。

美国这艘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上错得最离谱的科技树,是储能方式和供电方式。中国的福建舰采用的是中压直流电供电加电容装置储能,美国则用的是中压交流电供电加飞轮装置储能。

美国在福特级上选用的飞轮储能,有一个根本性的劣势,那就是飞轮储能所占用的空间大。

航母作为寸土寸金的地方,对空间非常敏感,很多设备都有对体积的要求。当一台设备体积过大时,它就势必要挤占航母其它地方的空间,造成战斗力下降。

而飞轮储能就是因为体积太大,从根上就不是一个适合航母的储能技术,这也就导致了美国福特号航母的弹射系统储能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弹射器坏了一台,要想修的话得让其它3台全部停工。

美国福特级航母有4台电磁弹射器,如果这4台弹射器都在陆地上,大可以用4套飞轮储能方式来让其独立运作。这样这4台弹射器就是4套独立的装置,其中1台坏了不会影响其它3台。

但在航母上可不能这么玩,4套飞轮储能装置的体积太大,为了解决体积问题,美国直接让这4台弹射器共用1套飞轮储能装置。

于是福特级航母就出现了一个奇景,当上面有1台弹射器坏掉要维修,那就必须让飞轮储能装置停下来。飞轮储能装置一停,其它3台弹射器也就没了动力,也得跟着停工。

所以福特级出海之后,在出现弹射器故障的问题时,要么4台弹射器全部停工,要么让有部分弹射器故障的航母继续作战。

福特号的故障率

如果福特级航母的弹射器故障率很低也就算了,但问题是它的故障率比较高。

在2021年年度报告中(2022年1月发布),福特级弹射器的故障率是272架次舰载机1次。2022年度好像是故障率压到了400多架次1次,但依旧无法实战化。

与之相对的,我国山东舰在2023年4月的出海巡航任务中,17天起飞600多架次舰载机,已经达到了美国福特级故障一台弹射器的标准。

这还是建立在山东舰的舰载机数量本就不足,以及这17天只是巡航而非实战的基础上。如果山东舰的舰载机数量和福建舰一样,这17天可能弹射架次能达到1500架次,福特级上的弹射器得坏3台。

所以福特级航母的弹射技术从根上就有问题,它这是很明显的路线问题。说我国福建舰的弹射器技术超过福特级几十年非常夸张,但福特级属于自己把自己坑了。它在中压交流电供电加飞轮装置储能这条路上,走得越远,距离福特级能形成战斗力的距离也就越远。

至于美国为什么不像中国一样用中压直流加电容储能的路线,国内外的猜测有很多。

一部分人认为这是美国在军工发展上采取了保守策略,选了一条技术难度更低的路线,最终把福特级带入了死胡同。

也有人认为这是美国“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相关单位需要吃饭的人太多,所以美国选了一条更能补贴军工企业的路线。

总结

总之目前来看,美国福特级航母除非更换路线,否则很难形成实际战斗力。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在视察福特级工作时,要求福特级把电磁弹射系统换成蒸汽弹射,但是遭到了相关单位拒绝。至于现在,美国想换都换不成了,因为美国唯一一家提供蒸汽弹射系统以及相关维护服务的军工企业倒闭了。

不过福特级上的储能和供电系统还不是问题最大的,福特级上问题最大的其实是电磁阻拦系统。

舰载机在起飞后总需要降落吧,而航母对于阻拦系统故障率的要求也很高,因为阻拦系统要是拦截失败,舰载机得一头冲进海里。

而福特级航母的阻拦系统故障率为40多架次1次。也就是说平均下来,福特级上每有40多架舰载机降落,就得有1架变成“潜水艇”。

而福特级航母上能搭载的固定翼舰载机数量是75~90架,把该航母上的舰载机全部放飞一次,估计会有2架在降落时冲进海里。

所以单就从战斗力来说,福特级还不如尼米兹级,尼米兹级虽然老旧,但好歹能正常使用。

现在福特级最大的问题,就是形成战斗力的时间遥遥无期,要和中国这样有空军作为支撑的海空力量打肯定打不过,所以福特级未来多半会巡航在大西洋,作为美国的某种战力象征,就像当年日本的大和号一样。

至于亚太区域,美国还是会以尼米兹级为主。

并且福特级现在的服役数量也是一个大问题,美国海军最早的订单是计划采购10艘福特级,看到福特级现在的表现,美国海军可一点都不想用。所以此前美海军还一度想裁剪福特级的采购数量,只打算买4艘福特级。然后美国海军部直接立法,强制性要求美国海军必须在役12艘核动力航母,这个操作也是惊到了很多人。

0 阅读:15
盼翠谈国际

盼翠谈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