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实战中国扛不住一小时?对比中美战争生产力,就知美自信过头了

盼翠谈国际 2023-05-04 15:18:12

自从奥巴马将中国当成“战略竞争对手”以来,美国国内的反华、仇华情绪越来越严重。甚至网传有美国媒体宣称如果中美开战,中国连一个小时都撑不住,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中美核大战下的生产力

对此有俄罗斯专家回应了5个字:自信过头了。因为即使是中美战争中最激烈的战争场面——全球核大战,也无法终止战争。

在全面核大战中,中美的打击目标都是对方的城市群,因为中美需要尽可能削弱对方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战争潜力。

但对于中美这种国土面积极大的国家来说,就算人口最密集、工业生产能力最强大的城市被摧毁了,大家都还有大量的二线、三线城市,还有相当程度的生产力。

并且因为双方都已经打核大战了,所以两边国内的舆论会非常倾向于继续和对方死磕,一直到把对面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就如同二战时期德国一路被打到柏林一样。

所以就算是爆发核大战,美国也无法在1小时之内摧毁中国的军事力量,更何况中国早在上世纪时就已经对这样的情况作出了预案。

上世纪60~70年代时期,迫于苏联的军事压力,中国开始把东北地区的工业设施迁往南方的二线、三线地区,以备苏联进攻中国时,中国能依托二线、三线地区继续和苏联作战,这就是我国的大三线建设。

由此,大量工业生产设施被迁往内地,中国很多重要设施都远离北方和沿海地区。

像我国的核基地就在四川成都,现在的成飞是从东北的沈飞分出来的,西飞也是从东北搬过来的。所以中国的重点国防科研分布,本身就是假设的有敌人打进了中国本土,或者是和敌人打全面核战进行设计的。

在大三线建设时期,我国农村境内甚至都有了很多手工业作坊,能找到很多大大小小的车床。虽然后来的改革开放使得大三线建设的影响逐渐远去,但这种“离散型工业”布局的痕迹依旧保留了下来。

所以如果真打核大战了,中国所有大城市就算全被炸了,地方上造个坦克、轻型飞机什么的出来根本不算事。

中国复杂地形对战争的影响

如果不打核大战,美国要想一小时击败中国更是无稽之谈。

中美这种体量巨大的国家,如果真的打起来,那战争时长跨度是以年计算的。二战时期美国从1941年对德国宣战到1945年打到易北河,之间有足足4年时间。

并且德国在地缘和国土面积上还非常吃亏,德国的面积相较于中国或美国来说太小了,且处于欧洲的四战之地,除了北方外其它三面方向都能攻击德国。

但中国是一个体量相当庞大的国家,并且中国的地形非常复杂,除了东部和北方的平原外,西部和南方是大片的山区和荒漠。

这种地理环境可是依托于地形展开游击战的有利地形,上世纪中国搞大三线建设时,就是希望背靠西南的复杂地形,继续和强大的苏联作战。所以就算美国真的打进中国本土了,那战争时间将会持续很多年,可能比上世纪14年的抗日战争都要久。

所以在美国针对中国做出的所有战争预案中,基本都是以打击中国以珠江三角洲为首的经济区、封锁中国周边航道以断绝中国内外的交流为目的,基本没有陆军登陆中国本土的想法。

从这不难看出,就连美军自己都认为打进中国本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美国最多对中国的经济予以打击并封锁。

中美生产力

事实上,在现有的中美军事力量对比中,如果中美之间出现了一场全面战争,我们不考虑第三个国家的参与,美国基本没有赢下中国的希望。

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是美国的好几倍,单就以工业最基础的炼钢来说,全球三大炼钢“强国”分别是中国、河北、唐山。2020年时,中国的年钢铁产量是10.65亿吨(大陆地区,不含港澳台),美国则是7200多万吨。

从这个巨大的钢铁产量差距中,我们就不难看出中美之间庞大的工业生产差距。

所以现在美国的军事力量(主要是海军和空军)比中国强大,根本原因是美国起步比中国更早的存量优势。随着中国这些年的军工发展,中国的先进武器生产速度也逐渐追上了美国,海军方面更是有着远高于美国的军舰下水速度。

中美要是真的打起来,等中国转入战时经济体制,美国就会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战争机器了。

在这种规模的战争下,工业生产能力可以说是直接决定了战争胜负,打下我1架飞机我造10架,美国消耗的中国的武器还没我国造的快。

其实在目前的中美军事领域,美国最占优势的还是外交。

战争不是两个国家的事情,是两个“阵营”拉上一堆国家的事情。中美要是打起来,还得考虑阵营的差距,目前美国有欧洲作为自己的基本盘,真打起来的话中国在这方面比较吃亏。

所以我们也能看到,这些年来中国在外交上的努力,2023年之后中国在外交方面也是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像中东大和解,欧洲和中国展开更深的经济合作,南美开始在经济上和中国加深往来。

总之在外交上,国际局势已经从以前欧洲、南美比较偏向美国,转变成了“谁赢它们帮谁”的地步。随着中国在外交上的进一步发展,美国对于中国的外交优势也将不复存在,中国的战争能力将全面超越美国。

0 阅读:1
盼翠谈国际

盼翠谈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