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越有边界感,孩子越自主学习,上进心也越强

爱读书的百合 2024-12-31 09:39:32

孩子说到做不到的事,家长怎么回应更好一点?答案是:别较真和上纲上线。

昨天娃说准备早上6点起来,我就当听听,没敢太当真,他起不来是落差就略微小点。

第二次又说要做到某某事,结果又没按想法时,我有点失望,但还是没发火。等第三次又承诺又扑街时,我就有点忍无可忍,也没上纲上线。

跟孩开诚布公聊:你可以不做,但计划得不能一直落空,事不过三。要么你可以降低目标,但不能不做。

聊完我就忙自己的事,不跟孩子耗和僵持。

我只是把我的想法坦诚告诉了孩子,也把自己的底线框定,事好商量,但该敬畏的必须敬畏。

过去的都翻篇,没做到的都不上纲上线,但对孩子要求:

以后做不到的事,不要张嘴就承诺,一旦承诺的,就要落地行动。

有个明显的变化是孩子拖延少了,手机也上交了,没那么爱甩锅了,学习也肯花点时间了。

这也算是退步和管教中的一个折中选择。

家长要给孩子言传身教最重要的一个影响,那就是边界感。

一个人没有边界,就会太以自我为中心,自我自私,总觉得所有人都欠你,就该为你效犬马之劳。没心没肺,以精致利己主义为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个人,没边界意识,以自己的感受为标准,为所欲为。以为所有人都应该是潜意识中的“理想父母”,不过是想当然。

只想着自己快乐,过瘾就行,管它东南西北风,全然不换位思考和顾及他人感受,这叫道德感低下。

这种教育思想和模式累积效应之下,终究会有朝一日变得面目可憎。

家庭教育特别重要,对孩子宠爱溺爱有度,有边界有尺度,有可为有不可为,克己复礼,安分守己。

快乐,不能总建立损人之上,可以共赢,但不要过度消耗他人。这也是建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该引导孩子的很重要的原则

孩子休学,厌学之后,往往父母才开始着急,我要怎么做才能改变孩子?才能让孩子有动力重返学校?

答案是:暂时无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破冰需要以下几个过程:

首先,父母接纳现状和事实。孩子休学和严重厌学后,不可能立马回到学校,这是事实。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

接纳现状,放下期待,放松情绪是第一步,虽然艰难,但别无他法。

其次,父母自我加速改变,从家庭教育方式,共情孩子方式,沟通方式以及放下高要求和控制欲。

这个路最艰难,最煎熬,也最有用。

最后,用90%的时间来重建亲子关系和实现父母的自我成长,构建深度沟通模式,理解,尊重,共情,包容和反思复盘,优化,刻意练习,知行合一。

做到以上这些,孩子才有可能做到走出厌学和复学。

父母与其想:我还能为孩子多什么,不如反向思维:我可以不为孩子做什么?

父母为孩子做的再多,保护太好,所有的坑都去为孩子规避,去竭尽全力防患未然,未雨绸缪,会发现终有一天那些严防死守的规避的坑,一个不落,双倍回弹了。

该来的坑,都没躲过,无非是早晚的事。

我在初中三年,给娃保护的那叫一个严丝合缝。没有社交,没有游戏,没有乱七八糟的关系,早上和晚上都是我接送,周六周末假期都在我视线范围,在学校跟老师保持高频沟通,除了学习,孩子什么心都不用操。

孩子听话,懂事,乖巧,哪怕心态有点飘,也都在可控范围。算是学习路上特别顺遂,生活也没有波澜。

略微有点风吹草动家校联合,孩的三年畅通无阻,学习是唯一的事。

殚精竭虑保护了孩子三年,高中后完全颠覆了,手伸不到,够不着了,扑通扑通的坑,一个接一个的跳。

妈呀!顾及不暇,无能为力,鞭长莫及。

一个被保护太好的孩子,把之前没经历的情绪,关系,应对全部从零开始,耽误的是孩子最宝贵的时间。

可是没办法,做的太多,保护太好终究还是被反噬了。

我家老二,我已经开始放手了,让他自己经历,历练,不过度保护,养糙一点,皮实一点。

疼了,才会醒。少即是多,慢即是快。

家庭教育有个很重要的原则是,功夫要花在平时,病急乱投医和临时抱佛脚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

比如说家长的教育方式,思维理念和觉醒,如果发生在孩子问题严重后,比如严重厌学和休学,甚至抑郁后,再补救,会花双倍的精力也未必会多见效那么快。

如果孩子的问题已经冰冻三尺了,想破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问题积压过久,孩子的情绪爆发彻底,想扭转局面,不容易。

我家娃也有厌学,也有负情绪,也压力过载。但能两周内解决,取决了三个方面:

第一,我跟孩子和谐的亲子关系,他对我完全信任,我说的建议他完全听。

第二,孩子在问题的萌芽期,我就出手干预了,我也有疏导孩子情绪的能力。

第三,孩子有自救意识和有意愿上进以及主动去改变自己现状。比如每天跑步,写情绪日记,主动倾诉,觉察情绪和及时转念。

孩子情绪初期就要重视和介入调整,切莫等孩子情绪问题严重后,才着急和重视。会非常棘手,花更多时间,金钱也未必见效。

2 阅读:137
爱读书的百合

爱读书的百合

专注于家庭教育父母心理陪跑,孩子厌学休学,沉迷游戏情绪内耗,缺乏自驱力,情绪疏导和疗愈以及女性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