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不是懒,不是不想上进!家长不要忽略孩子厌学背后真相

爱读书的百合 2025-02-17 10:53:39

开学第3天,娃的眼里有了星星,有了对学习的渴望,也有清晰的学习计划,只剩脚踏实地的践行。

磨难和幺蛾子既是渡劫,也是涅槃。这半年艰难如上青天,一个学期折腾都没咋消停。煎熬的感觉像是拳头打在棉花上,只剩下无可奈何和牙齿打碎往肚里咽的不甘……

俱往矣,稳住情绪,克制表达,全力托举。而今迈步从头越,清零,翻篇,重启,再出发,和娃一起加油。

这段话是我内心的全部想法,也是百感交集后的释然与积极期待。

天知道上一个学期我经历了怎样的煎熬,看着孩子一字不写的放肆,看着孩子听课跑神犯困的焦急,看着孩子浪费大把的学习时间,却一句话都不能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孩子清醒的摆烂和厌学。

当厌学和摆烂,不是出于驱动力不足,不是出于学不会和情绪内耗,只是因为选择的方向不一样时,我一个作为家庭教育指导老师的妈妈,竟然毫无招架之力,只能尊重孩子的选择。

即便我把所有弊端和孩子将面临坏的结果,以及告诫他以为跟现实压根不一样,即便我跟他说最后的结果受伤的一定是他,他都表示即便是坑也要掉,这是他的选择。

这也让我明白,有时候厌学并不是不想上进,也并不是真的不想学,而是在学习中得不到有效的正反馈,得不到即时满足,刷不到该有的存在感。

所以才会在学习中慢慢脱离轨迹,才会渐渐的迷失自我。

之前,我会把孩子不学习归为两个原因,要么是懒,要么是学不会。从来没有考虑或探索过不学习背后的情绪因素和价值因素。

不学只是现象,而价值感缺失和得不到及时有效正反馈,才是孩子心力不足以及厌学的核心因素。

高二的上学期对孩子来说,是基本荒废的一个学期,完全没有学习的心思,作业大片大片的空白。

平时跟我保持联系及时反馈学习情况的孩子,那一个学期几乎每周都不再联系我了,即便偶然打个电话,也不会提一句学习的事。完全处于失控、失联和任他行中。

我满腔托举孩子的心,都无处安放。因为孩子压根不理会我,即便周末回到家,我浅浅问一句或提醒一下,也会被孩子怼得无处话凄凉。

所以只能忍住不说,看着孩子一字不写的作业默默自我疏导,给自己做心理建设:

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我除了尊重只能接纳。不被认同的观念,不如不说。

这就样克制了几个月表达的欲望,随孩子去试错,随孩子去掉坑,随孩子受伤后早日醒来。

这种艰难和煎熬超出了以往所有的时光,初三孩子心理塌方那阵,我是有对策的,只要我努力改变自己,放下高要求和高期待,就能疗愈孩子走出来压力和自我要求。

高一的孩子的情绪内耗和失眠对我来说,也是可控的,只需要引导,只需要帮助孩子疏导和做情绪修复练习。

或者说,在以往的问题中,孩子是听我的,对我有着充分的信任,是朝着一个缓慢改变和积极向上的过程。

而上学期的厌学是我不可控的,孩子跟我是对立关系,是完全不相信和不听我的,只听他自己的。

对于孩子来说,当学习的价值感缺失时,很自然就会从其它渠道来获得价值感和满足感。

在机缘巧合之下,孩子就很容易去选择一种更让他有价值感和存在感的事情。

这跟游戏的即时反馈有点雷同,因为快乐是很即时的,得到的满足感与价值感也是顷刻间发生的。

只不过如同游戏一般,虚幻的价值感和满足感,带着不确定性与自我臆想的因素,也会让人主动剔除有害因子,只看到有益的一面。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厌学也能觉察厌学背后的因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就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的问题。

而对孩子上学期的厌学,剔除掉心力不足和懒惰以及情绪内耗后,我最终选择了置身事外和闭嘴不说。

有时,不管比管更有用,因为管也管不了时,不如后退一步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将核心重点放在自我成长上,来疗愈自己的焦虑恐惧与不安。

不是所有的厌学都是因为懒,也不是父母的好心都能换来孩子的认同。

看着孩子厌学,煎熬了好几个月,但我依然选择了闭嘴,才换来了孩子自己从坑里爬出来的勇气和自我承担。

有些路得放手让孩子自己走,有些试错得容许孩子。人生的容错率有时也很高,及时修正,也是一种反弹力。

0 阅读:3
爱读书的百合

爱读书的百合

专注于家庭教育父母心理陪跑,孩子厌学休学,沉迷游戏情绪内耗,缺乏自驱力,情绪疏导和疗愈以及女性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