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热搜,让人毛骨悚然。
太坏了!
2021年3月,台湾新北一家医院里,陈女士刚做完痔疮手术。
病房内,丈夫张某寸步不离地照顾,任谁看了都夸一句“模范丈夫”。
然而,术后康复期,陈女士突然癫痫发作,抢救无效身亡。
法医验尸时发现蹊跷:死者胆汁中检测出微量麻醉药,但医院从未开具此药。
调取监控后,警方毛骨悚然——病房内只有张某在场,而他竟在妻子术前匆忙投保高额保险,并闪电结婚。
更可怕的是,张某的第一任妻子和幼子也曾“离奇死亡”,他轻松领走巨额赔偿金。
细思极恐的细节:
张某的同居女友王女士也曾多次中毒送医,存款被掏空后,他竟用海洛因混入食物致其昏迷。
所有受害者均在住院期间死亡,毒药被悄然注入食物或药品,手法如出一辙。
无独有偶,浙江台州公职人员戴某的罪行更显荒诞。他因炒G欠债260万,竟将婚姻变成“杀人工具”:
婚前哄骗女友投保200万寿险,婚后火速将受益人改为自己;
网购河豚毒素,装入珍珠粉胶囊,诱骗妻子连服两颗;
妻子呕吐求救时,他面不改色递上第二颗“致命胶囊”。
讽刺的是,直到妻子死亡,双方家人都不知他们已结婚。戴某最终被判死刑,但一条人命仅换来了他口中“解决债务”的冰冷算计。
这类案件并非孤例。早在2003年,台湾男子陈瑞钦便以“杀亲骗保”震惊社会:
18年连杀6人,包括5名妻儿,伪造吊扇脱落、车祸等“意外”现场;
沉迷六H彩,骗得1800万台币后全数输光,连亲生儿子也不放过。
更荒诞的是,他一度因“自首减刑”逃过死刑,最终因杀害陌生女性伏法。
这些案件暴露出令人窒息的真相:
凶手利用婚姻、亲情降低受害者戒心,将“信任”化作毒药;
保险审核不严、遗体火化过快,让凶手屡屡得逞;
家人接连“意外”死亡竟未被关联,直到悲剧重复上演。
当枕边人举起屠刀,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电影《消失的她》让“杀妻骗保”引发热议,但现实比剧情更残酷。
这些案件撕开了一个血淋淋的真相:人性的深渊,从不缺赌徒以身试法。
最后的思考:
保险本为保障而生,却成了催命符,制度该如何堵住漏洞?
当“爱情”沦为剧本,“婚姻”变成凶器,我们又该如何辨别身边的“温柔陷阱”?
或许,唯一能抵御恶意的,是永远对“完美”保持警惕,对“巧合”多一分追问。
讨论:“你还敢轻易相信‘完美伴侣’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