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恒大清盘,许家印的疯狂扩张为什么不灵了?

财才单挑 2024-02-02 15:00:45

香港法院对恒大下达了清盘令,为恒大违约画上了句号,但要处理完这些庞大的债务关系,预计要耗费数年的时间。

恒大落幕,也伴随着许家印一代草莽,问鼎中国首富的财富神话,一去不返。同时,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落幕。

这期我们就详细扒一扒,草根许家印是如何一手建起这座庞大的财富帝国的故事。

许家印1958年出生在河南周口。他高中毕业的时候文革还没结束,直到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他已经21岁了。这一年他以全市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武汉钢铁学院,也就是后来的武汉科技大学。四年求学结束,走进社会时,他已经25岁了。

他工作的第一家公司是河南省的一家国企---舞阳钢铁公司。当年刚刚改革开放,大学生非常少,所以他刚进入到这家国企之后非常受器重。年轻的许家印,当时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天吃住都在车间里。一年之后他就当上了车间副主任,两年后就当上了车间主任。但是在1992年的时候,在舞阳钢铁公司工作了十年后,他就离职了。

关于他离职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他倒卖废钢材,给自己下面的员工发福利。另外一种说法是说他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了第二个儿子,于是他在企业待不下去了,因为当年违反计划生育还是相当严重的一个事情。

1992年,许家印怀揣着2万元的存款来到了深圳。许家印初到深圳,借住在朋友家的走廊里,在那住了三个月,每天就在街上开始投简历。一共收到了5家企业的反馈。他从这5家里挑了一家叫“中达集团”,这是一个规模很小的连锁企业。许家印入职后没两个月,就给企业做成了一笔10万元的生意,老板立刻对他刮目相看,让他逐渐进入到了领导层。

第二年,他就说服老板,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他打算用这家公司,跟舞阳钢铁公司做生意。他当年还是在舞阳钢铁积攒了不少人脉。但最后,这家公司实际上没做成。不过他有一个巨大的收获,就是利用这家公司贷款了2,000万元,这成为了他日后发家的一笔至关重要的启动资金。

1995年,他的老板让他到广州开拓一个新的房地产市场,给他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但也没有钱。这个时候他就带着会计、出纳、司机来到了广州。

他们刚去广州的时候没有钱,就在广州的一个城中村里租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既当自己的住处,又当自己的办公室。

一开始业绩开展的并不顺利,因为办公室设在城中村里头,不太像做企业的样子,客户来了谁敢跟他做生意?后来许家印也发现这个问题了,就找了一个气派的写字楼租了一个办公室,这下子生意就来了。

他当时在上一个企业贷款的2,000万元还没花完,这时候还有1,500万元。后来他们就是用这1,500万元,买下了广州的一个地产项目,经过自己的重新开发,在1995年的时候,他们这个楼盘就推向了市场。

他当时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跑了很多广州的商品房项目。他发现广州的地产项目有个问题,就基本都是大户型,大户型就意味着总价高,不好卖。所以他在第一个地产项目的时候,全部搞成了小户型,总价都比较低,所以他差不多在开盘一天左右的时间,就把一期的项目全部卖光了。

所以许家印一炮走红,别人卖房子,一年半载卖不完,他一天就卖完了。据他自己讲,他在这家公司里干了两三年的时间,给这家企业赚了两个亿人民币,但他自己的薪水只有3,000块,他心里就不平衡了。他当年可没有董宇辉这样的待遇,他只能找自己的老板谈薪水,要求加薪。结果跟老板没谈拢。于是他就在这家公司离职了。

老许岂能是池中之物?在他离职之前,他就用自己老婆的名义,在广东已经注册好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他从这家公司离职之后,就开始在广东跑项目,因为过去的两三年,他对地产行业已经了如指掌了。

于是在1997年,他们买下了第一块地,开发了自己第一个楼盘,叫做“金碧花园”。当年金碧花园就上市了,定价2,800块钱每平方米,全是小户型。在开盘之后两个小时,一期的所有的房子就被抢购一空。这在当时开创了一个纪录。

事后许家印就总结了一套他自己开发房地产项目的逻辑,就是一定要快速回笼资金。

当年买地,当年动工,当年开发,当年交房,让客户当年受益。说白了就是提高资金的周转率,这就成为了整个恒大集团在日后发展过程中的“铁律”。

为什么许家印会搞出这样一个铁律?

这里讲一下中国的房地产开发的规律。

你要想开发房地产,首先你要买一块地,但是买地实际上是不需要自己花钱的,你可以贷款,你到银行贷款把这土地做抵押,于是你拿到了一块地。这个时候你随便盖个大门,就可以预售了。“预售”房子实际上是内地的房地产市场从香港学来的,叫“卖楼花”。

于是,那些买房的人要么从银行贷款,要么自己付全款,就把钱交给了开发商。开发商拿这些钱,其实并不需要拿这个钱去盖房子,因为他可以让施工方垫资来施工,他拿这钱干什么呢?他会拿这钱去买下一块土地,下一块土地买完之后,可以用这块土地做质押,再去买下一块土地,然后再让施工方垫资来施工,所以像滚雪球一样,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间你会发现,你只要能借到钱,只要能回笼资金,碍企业发展的瓶颈,就是你能不能快速回笼资金,能不能借到展的瓶颈,就是你能不能快速回笼资金,能不能借到钱。

所以从恒大地产诞生的第一天开始,许家印就摸到了这么一个规律,就是快速地回笼资金,然后尽可能地去多借钱,只要用这种方式不断地复制,恒大地产就可以一日千里,高歌猛进。

1997年,他搞了第一个楼盘,1998年它就成为了广州市前十大开发商了。2000年的时候,他就开始进军全国其他市场了。到2006年的时候,已经成为了全国地产中排名前20的企业。到2016年,他就成为了中国地产行业中的第一名。

许家印事后经常津津乐道自己的成长经历,说他用不到20年的时间,就让恒大集团成为了一个全球500强的企业,从零起步,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高负债,高杠杆,高资金周转率,这就是他发家的秘密。

但是说句心里话,这样一个地产发展的路径,有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就是房价要不停地上涨。因为你在不停地买地的过程中间,你是不能太在意价格的,只要有钱你就买,只要房价一直涨,地价就不是问题。

第二个条件就是,资金链不能出现任何问题,因为整个过程中,资金链绷得特别紧,如果出现问题的话,很可能会导致整个集团的崩塌。

事实上在2007年的时候,恒大地产就差一点破产。

2006年,许家印就筹划去香港上市,所以他一口气买了33个项目,同时又买了几百万亩土地储备。这个时候就没钱了,正好这时候赶上了全球金融危机,地产行业一下子进入到了低谷期。

其实07年08年也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地产项目经历的第一次的周期性低谷。其实地产有非常强的周期性。包括发达国家在内,房地产的周期通常在20年左右。其实,现在国内的地产行业也是正处在低谷期。

08年时,许家印一下子就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他去找万科的董事长王石求助,王石没给他。就在他走投无路的危难之际,一位大佬的出手相助,帮助许老板扭转乾坤。

这个人就是周大福的老板郑裕彤,你可能会问周大福的老板不是应该姓周吗?这是另一个赘婿逆袭的爽文故事了,以后有机会在讲。

郑老板平时喜欢打扑克,许家印在一次牌局上结识了他。许家印每周都要赶到郑家去打牌,三个月的牌局下来之后,这牌局中间几个香港的大老板一共给他出了5亿美元注资到了恒大地产,由此恒大地产起死回生。

恒大苟延残喘的缓气来,这时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也来了。这4万亿刺激计划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于是许家印这个时候不但起死回生了,他又迎来了一波巨大的红利。因为他在低谷期之前屯的那批土地,地价一下子开始暴涨,并且暴增了很多倍,然后他等于是不但度过了危机期,他还赚了一大笔。

许家印此那次的危机中又悟出了一个“真理”----所有的危机都不算什么,只要能挺过去,后面赢的会更多。

所以2009年的时候,他就在香港上市。上市的当天,他的市值冲到了700多亿。他因为拥有68%的股份,一跃成为了中国的首富,一时之间,风头无二。

有了钱的许家印就开始四面出击。2010年,他花1亿人民币买下了广东足球队,又花1,800万欧元请来了里皮做教练,在连续6年的时间里头夺得了中超的冠军,然后又夺得了两届亚冠联赛的冠军。应该说成绩是非常非常的显著。

在搞足球的同时,许家印的恒大集团也开始四面出击,比如说搞恒大冰泉,搞这个保险公司,搞银行,搞畜牧业,搞乳业,搞新能源汽车,一时之间,恒大已经不是一个房地产企业了,已经是一个横跨多个领域的商业帝国了。

2012年,在许家印在北京参加两会期间,有一天,微风不经意吹起他的西服,露出了腰间的一条爱马仕的皮带,那皮带的价格有七八千块钱人民币,一时间,“皮带哥”的名号响彻中国的互联网。

但是在这一年,一家知名的做空机构突然出了一份恒大的做空报告,这家机构就是香橼公司。

他说这个恒大地产其实并不像资本市场认识的那么一个光鲜,它存在着非常非常多的问题,比如说粉饰自己的财务报告,就实际上就虚增利润,然后通过受贿的方式,去拿地,还有就比如说学历造假,通过资本交易来给自己非法融资,等等,一下说出了非常多的问题,而且他们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现在市值四五百亿的恒大地产,实际上只值负370亿。

香橼出这份报告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做空恒大挣钱。这类做空机构在国外有很多,包括大名鼎鼎的浑水。做空赚钱的方式其实不难理解,首先他们在市场上借入想要做空的股票,卖掉。然后发布一个做空报告,等市场的股价跌下来之后,他们再把这只的股票以更低的价格买回来,还会去。这中间就能赚到不菲的差价。

要说香橼还是单纯了,在他们发布报告的第二天,许家印就开始了反击。给恒大地产公司做会计,审计的是普华永道,这可是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他们联合发起对这个香橼公司起诉,这个官司一直打到2016年,最终以香港法庭裁决香橼公司败诉而告终,禁止香橼公司在若干年内进入香港市场,然后还要交纳一大笔罚款,应该说许家印跟香橼公司的法律攻防战中占了上风。

让人唏嘘的是,仅仅事隔7年之后,我们再回头看香橼公司的这份报告,那许家印的恒大地产集团公司几乎每一条都被香橼公司说中了,只不过当年讲对了恒大地产公司问题的相关公司,在法律上却败诉了,而赢得了法律官司的恒大地产,最终一路往前狂奔,最终在2023年的年初倒下了。



0 阅读:27
财才单挑

财才单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