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开防沉迷只需4元!」
12月20日晚,作为国内首款3A大作的《黑神话:悟空》登上新闻联播,
而12月22日,CCTV《焦点访谈》曝光了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背后的可怕生意:游戏代练公司盯上了未成年人,帮助未成年人绕开防沉迷系统。
还有“熊孩子买号玩游戏充值1万无法退费”等相关话题也登上了网络热搜。
其实,此前早就有不少熊孩子偷拿手机给游戏充值的新闻,“60岁老奶凌晨三点王者五杀”,“X岁熊孩子打游戏充值X万”,而金额也往往都是成千上万。
有人说不是有青少年模式吗?但是未成年人却能轻易绕过限制进行游戏充值,本以为顶多就是冒用家长的身份证信息或手机账号信息注册登录。没想到,还有这样不为人知的可怕行径!
「防沉迷系统都干了什么?」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论坛上,共青团中央发布的《第6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
2023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上升至1.96亿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7.3%,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当代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
而为了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现状,早在2005年,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技术手段就被提出,2007年7月16日就正式投入使用。相比2019年通知规定的:法定节假日每日累计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累计不得超过1.5小时来说,
2021年《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要求的:
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则被称之为最严的防沉迷新规。
而相关报告同样显示,国内头部游戏厂商和平台普遍执行了较为严格的防沉迷技术措施。
比如登录验证、充值管理、时间管理、风险提示等,通过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进行未成年人游戏保护等;
比如腾讯游戏充值年龄限制下限提高到了12岁,网易对70岁以上人员注册进行人脸识别。
从多账号监控到一键禁玩,他们也同样向家长提供了监督管理工具,同时也通过人脸识别,炸弹锁等智能模型等方式打击和识别非法行为。
「 暴露了哪些问题?」然而,可笑的是,未成年人仅花4元就能绕过游戏防沉迷系统,这无疑暴露出多个方面的漏洞问题。
技术层面的漏洞
尽管已有严格的实名认证制度,尽管从头部厂商限制充值的加强规则来看,貌似确实是限制多了,但是那些无关痛痒的条件限制,作用有多大真不好说;
仍有不少灰产平台提供低成本的租号、买号服务,这些账号大多已经被实名为成年人的身份,对于这部分的风险规避,估计也不只是技术的PK吧。
科普宣传力度待加强
有数据显示,仅50%左右的家长了解游戏厂商或平台的各项防沉迷具体措施,例如对游戏时长的限制等,有些工具使用起来学习成本较高,也是让家长们很头疼。
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
目前虽有一些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平台和服务商并未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导致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
家庭教育和陪伴缺失
孩子们对于游戏的沉迷和错误认知,
可能在于父母的疏于陪伴和言传身教,也可能是一味地堵塞而非引导,
未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也没有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督。
「 如何入手解决?」既然暴露的漏洞并不是任意一方的责任,那么,防沉迷系统的有效实施,也是需要游戏公司,家庭学校,监管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技术防范
游戏公司需要在账号管理系统中增加更为严格的身份核实环节,比如,实时人脸验证,确保每个登录者的真实身份与其提供的证件相符。
加强宣传科普
通过网络宣传等方式,让家长更加全面地了解防沉迷系统的具体措施;
需要提高工具的普及率和易用性,降低学习成本。
加大打击力度
监管部门应对提供租号、买号服务的平台和个人进行严厉打击,追究其法律责任,从根本上切断这条黑色产业链。
增强家庭教育
作为父母的我们,应主动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更广泛和高级的兴趣爱好;
当然,也需要合理分配孩子的娱乐时间,培养健康的休闲习惯;
同时,也需要教会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念,减少盲目消费的情况。
当然,对于网络游戏,虽然要监督限制,但是疏大于堵,防大于治。
最后,也真心希望整个社会都能够真诚地,用心地呵护我们的下一代。
因为,孩子们就是祖国的未来!
备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