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文《照镜辞》:青铜照面不照心,让人醍醐灌顶!

厚德生益 2025-04-07 13:50:50

宋自逊,南宋理学家、诗人,生平不显,然其诗以哲理见长,常借物喻理,直指人心。南宋偏安江南,士人多忧国忧民,宋自逊以诗明理,借青铜镜喻人心,批判私欲蒙蔽本性。《照镜辞》以镜为喻,揭示"人心本灵,私欲昏之"的哲理,劝人内观自省,以心为镜,方能明辨是非。

《照镜辞》

——宋·宋自逊

匣中青镜秋月明,妍嗤毫发无遁形。

人心不同有如面,青铜照面不照心。

人心本灵本虚静,谁实昏之私欲胜。

匣取青铜且勿开,自照心中大圆镜。

【1】匣中青镜秋月明,妍嗤毫发无遁形。解释:匣中的青铜镜如同秋月般明亮,能清晰照出人的美丑,毫无遗漏。青铜镜的光明,映照的是外在的容颜,却无法触及内心的深邃。正如《大学》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外在的修整只是表象,真正的修行在于内观自省。"镜中人是人,镜中心却无",我们常被外貌、地位等表象迷惑,却忽略了内心的纯净与真实。人生如镜,外在的光鲜终会褪色,唯有内心的觉悟才是永恒的明月。

【2】人心不同有如面,青铜照面不照心。解释:人的内心千差万别,如同面孔各异,青铜镜只能照出外貌,却无法映照内心。人心复杂,外貌的美丑只是表象,内心的善恶才是根本。正如《庄子》所言:"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外在的修饰无法掩盖内心的荒芜。"青铜镜照容颜,心镜照天地",真正的智慧在于以心为镜,洞察世事,而非执着于外在的虚荣。人心若能如镜般空灵,便能映照万物,超然物外。【3】人心本灵本虚静,谁实昏之私欲胜。解释:人的本性原本明净如镜,空灵虚静,但私欲的膨胀蒙蔽了本心,使其变得昏昧。人心本如明镜,却被私欲蒙尘。正如王阳明所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私欲是最大的敌人。"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唯有不断自省,才能保持内心的清明。私欲如雾,遮蔽了本性,唯有放下执念,方能重见光明。人生若能常拂心尘,必能照见真我。

【4】匣取青铜且勿开,自照心中大圆镜。解释:不必打开匣中的青铜镜,真正的镜子是内心的觉悟,它能映照一切,洞悉真相。外在的镜子只能照见皮囊,内心的觉悟才是真正的明镜。正如《六祖坛经》所言:"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外镜照形,心镜照魂",真正的修行在于内观,而非外求。人心若能如镜般空灵,便能洞察世事,超然物外。真正的觉悟,是让内心成为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0 阅读:12
厚德生益

厚德生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