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葡萄适应性强,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可种植。但在栽培过程中令果农户比较头疼是葡萄在转色膨大期易出现裂果情况,尤其以果实成熟后期的多雨年份更为严重,发生裂果后不但影响果实外观,且果实易感染霉菌,造成果粒腐烂,并容易招引金龟子、蜂、蝇、蚜等害虫吸吮果汁,传播病菌,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每年都给果农户造成不少损失。
随着葡萄栽培面积的扩大和果农管理措施不当,加之当地葡萄集中成熟期与雨季相重叠,造成葡萄裂果严重,给葡萄产量和品质提升带来严重威胁。本文详细分析了葡萄裂果造成的危害、发病机理、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以期为果农科学防治葡萄裂果提供有价值的农艺技术指导。
一、裂果的危害性葡萄裂果现象多发生在着色期至采收期,多从顶部或蒂部纵向开裂(图1),部分环形裂开。多数果园裂果率达10%,如防治措施到位可控制在5%以下。而防治不当,尤其成熟期再遇连续降雨,裂果率会超50%。发生裂果时,一般裂痕较深,果皮、果肉均裂,果汁外溢,裂口处易腐烂和发霉,导致果实腐烂、变质、不能食用。轻者,穗形因裂果残缺不整、难看,商品价值降低。重者,招致苍蝇、金龟子等害虫危害,易受到腐生性微生物侵染,霉烂变质,诱发酸腐病、灰霉病等病害(图2),造成整穗失去食用价值。
二、葡萄裂果发生机理葡萄膨大以柱头痕为中心分裂,呈放射状向四周扩大,果皮韧性、抗拉性较强,保持果皮增大与果实增大同步,葡萄就不会裂果。但随着果实成熟度增加,果皮强度和韧性会逐渐降低,果皮组织脆弱,若遇气候不适、栽培管理不当,造成果肉细胞膨大速度过快,远超果皮膨胀速度,导致生理性裂果。同时葡萄发生病虫害容易造成部分果皮组织坏死、硬化,分裂生长停滞,从而造成病理性裂果。
三、影响葡萄裂果的主要原因分析(1)品种。葡萄裂果与否、裂果轻重与品种植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受果皮结构、果皮强度、果粒发育状态等因素制约。果皮薄、果肉脆的品种易发生裂果,而果皮较厚、肉质软的品种,裂果较轻。果实发育初期,膨大量小,硬核期果实生长停滞时间长,至着色期又急剧膨大的品种易发生裂果,果粒初期膨大良好,硬核期停滞时间短,着色期果实膨大量适宜的品种,裂果少。总体来说,牛奶、乍娜、布朗无核、奥林匹亚等品种易发生裂果。
(2)土壤水分变化剧烈。葡萄生长前期干旱少雨、灌溉不及时,水分供应不足,土壤长期缺水造成葡萄果肉细胞长期处于饥饿干渴状态,果皮组织伸缩性较小,果实在硬核期生长停滞的时间长,而进入着色期后连降暴雨或大水漫灌,园内土壤水分急剧增加,根系从土壤吸收大量水分,通过果刷运输到果粒,使果肉水分增多,造成靠近果柄附近细胞生理活动和分裂加快,而果皮附近细胞长势缓慢,果皮膨压骤升,导致果皮强度低的部分纵裂,果汁外溢。在露天栽培中成熟期突降暴雨是葡萄裂果发生的重要原因。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排灌条件差,易造成干湿变化剧烈的葡萄园发生裂果现象。菏泽市降雨集中在7—9月,土壤水分含量高、干湿变化剧烈与葡萄成熟期正好重叠,是防治葡萄裂果的关键时期。
(3)施肥不合理。前期施肥量不足,造成养分供应匮乏,尤其有机质、钾、钙等不足,导致脱肥形成软串、果皮延展性差,后期为提高产量,过量投入氮肥,造成树体内酶活性受阻,果皮纤维强度降低,二次膨大过度,会导致裂果现象发生。
钙元素缺乏:钙元素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主要以果胶酸钙的形态分布在细胞壁中。葡萄果实中钙含量约为0.57%。植物生理活动中钙既起结构成分作用,也有酶辅助功能,既能维持细胞壁、细胞膜等稳定性,又参与细胞生长发育调控作用。钙离子可降低原生质水化性,调节原生质的活力,抑制葡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减少细胞壁分解,保护细胞膜结构,推迟果实软化。植物体内的钙移动性差,不能被重复利用,果实钙含量明显低于叶片。葡萄成熟前,果农为果实膨大,大量投入氮肥往往导致葡萄果皮细胞无韧性和弹性,很脆弱,易产生裂果现象。
(4)栽培管理不当。葡萄修剪不科学,枝蔓多、枝条密、叶面积大,造成架面郁闭、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叶面与果粒水分代谢不平衡,易导致果实成熟后皮薄而脆,从而发生裂果。管理粗放,留穗留果过多,负载量大、结果过多、叶果比小,果实成熟延迟,果实内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果肉脆、果皮薄、韧度低、着色不良,易引起裂果。大穗品种穗大粒多,疏果不当、果粒着生过于密集,生长空间不足、果粒间相互挤压变形,接触部分果皮变薄,导致裂果。
(5)调节剂施用不当。近年来,经销商和消费者更青睐大粒、无籽葡萄,果农为追求更高收益,往往随意滥用膨大剂、着色剂、催熟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剂如乙烯利、赤霉素、脱落酸等喷施浓度过高、时期不当,往往导致果粒变大、果肉变脆、果皮变薄,造成葡萄裂果。
(6)病虫害危害。白粉病、黑痘病等病害往往导致果粒表皮形成病斑,病部硬化、失去弹性,使葡萄果实在硬核期后因膨大压力不均而导致纵裂。被红蜘蛛、绿盲蝽、蓟马等刺吸式害虫危害的果实,果面粗糙、形成病疤,虫斑部果皮木栓化,造成膨大期果皮不能同果肉细胞同时生长,随果肉细胞膨大,虫斑边缘易形成裂果。
四、裂果的防治方法1、在果实生长前期和中期,注意多喷水或灌水,使土壤保持一定含水量(60%左右)。干旱时期,尤其是雨季过后的干燥期,要及时灌水。这样,次表皮细胞壁和果梗的皮孔会明显发达,可提高引起裂果的临界膨压,从实践来看最好采取微喷或微灌给葡萄园供水较为合理,一可节省水资源,二是可维持土壤湿度恒定,防止裂果情况出现。
2、葡萄园生草覆盖,果园生草可采取行间生草行内覆盖有机质的办法。通过果园生草可维持土壤微环境稳定,避免出现夏季土壤温度过高的情况发生,有机质增加,覆盖可以保持土壤湿度稳定,抑制地表水分蒸发,减少土壤水分变化。干旱时,覆盖与微喷灌水结合能有效防止葡萄裂果。
3、改善栽培管理。在加强栽培管理,保证树体健壮的情况下,应加强夏剪,使果穗分布合理,不与蔓叶摩擦,彻底解决葡萄生长量大导致果园郁闭情况的发生,为着色创造良好的条件。
4、膨果转色期切忌偏施氮肥,增施钙、磷、钾肥,多施有机肥。钙有增加果皮弹性和硬度的功能。缺钙会使果皮脆而易裂。每年要喷追施钙肥3-4次。第一次出现花序时喷一次钙,第二次谢花后7天喷一次,第三次葡萄黄豆粒大小时喷一次,第四次果实膨大时追施一次,肥料可以选择氨基酸酸钙喷施,氰氨化钙追肥。从开花到葡萄黄豆粒大小是葡萄对吸收利用钙的最佳时期。若这时喷施足够的钙就可有效地提高葡萄果皮的弹性和硬度,增加果皮的承受能力。
5、合理留果。葡萄着色不良的树,发生裂果尤多,因此要通过疏穗、疏粒、掐穗尖,调整好结果量,减少裂果,巨峰一般每穗留果40-50粒。
6、副梢不要全部清除。改变传统的摘心法,多留叶片。果穗以上副梢全部留2片叶摘心,去掉副梢叶腋间的所有冬芽、夏芽。达到每果枝正常叶片20片以上,增强树体调节水分的功能。
7、有条件的进行避雨栽培。尤其是对于一些欧亚种的葡萄要进行这项工作。架面设遮雨棚,或果穗套袋防雨水。葡萄果面直接吸收雨水,或从根部吸收水分以后,果实产生膨压,导致引起裂果。研究表明,果实近成熟期对果穗进行套袋以防止果皮吸水,可以明显降低果穗裂果率。因此,雨天采取遮雨措施,能有效地防止裂果,套袋建议选择新型无纺布材料的果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