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聊到 “熊孩子”这个话题,大家都能想到很多个“熊孩子”捣蛋的画面,比如:
“电影院里,坐在父母身旁一直吵闹嚷嚷”
“超市里,把各种谷物混在一起后扬长而去”
“公园里,故意抢夺其他小朋友的玩具”……
最初我们还会吐槽这孩子这么小咋就这么不懂事,直到看到他们的爸妈,我们才恍然原来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
前两天,北京一高铁上,小孩因吵闹声音大,有乘客劝说制止,可结果非但没成功制止,还遭到孩子家长怒怼:“我的孩子我管不好,我控制不了他!” 同行人员附和道:“嫌吵你们坐高级的去。”
而在“熊孩子”家长狡辩的同时,孩子还在持续发出尖叫声。
此视频一出,便引发舆论哗然,见识过这种场面的网友们纷纷代入,为同车厢乘客鸣不平,怒斥“熊孩子”家长素质低下。
更有网友据理力争,逻辑清晰的表示“孩子家长口口声声说我们这是坐的是大众的车,但是她们却没顾忌到大众的感受,那他们是不是自以为坐的是私家车?”
这个反问,不知道视频中的家长是否考虑过,我想应该未曾有过思考吧,但凡他们之前有过这方面的意识,也不会做出这等让人耻笑的事。
“熊孩子”家长很喜欢且擅长的一个操作就是拿法律当挡箭牌,不管孩子干了啥错事,只要有人阻止,他们就会理不直气也壮的来一句“哪条法律规定小孩不能这样了,巴拉巴拉……”
这次高铁熊孩子事件,我们同样听到了这种言论,孩童在高铁上嚷闹喧哗确实不在法律里,但铭刻在公共道德观念里,是生而为人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紧随该新闻后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画面,厦门地铁上,一男孩不慎将水壶打翻,但妈妈并没坐视不理,而是细心指导孩子将水渍擦干。男孩和妈妈的举动令网友纷纷点赞,大家直言:两则新闻放一块来看,素质真是高下立判。
我们总能从孩子的身上看到父母的影子,所以一句熊孩子,指的更多的是这类孩子背后的熊家长,能否撕掉“熊”的标签,完全取决于家长的举措。
文章转载于公益中国网:http://www.pubchn.com/livelihood/show.php?itemid=38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