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太线”再上热搜:非法穿越的旅行万万要不得!

广而告之公益 2024-12-06 18:13:33

12月5日,#两度发现遗体博主将面临处罚#一话题登上多平台热搜榜。

瞬时,舆论炸开了锅。

有网友说,博主发现了两具遗体,立了这么大的功,竟然还要被处罚,让人心寒。

也有网友表示,博主发现遗体是功,但非法穿越是错,一码归一码,官方的举措没毛病。

伴随着以上两种观点的激烈交锋,我们也不妨将此事进行梳理。

来源:抖音@猛蛇过江

事情要从今年8月份说起,博主“猛蛇过江”在穿越陕西秦岭山脉“鳌太线”时,意外发现一具遗体。

因为发现地周边没有信号,他只得骑车前往最近的派出所,中途他穿越废弃的林场路、扛着单车蹚水过河......在历经约4个小时后,终于抵达派出所并将情况反映给了警方。

后经警方确认,该遗体为今年7月穿越“鳌太线”失联的25岁男子马某圆。

随后,“博主挑战鳌太线意外发现男尸”的新闻引爆网络,“猛蛇过江”也成为无数网友点赞敬佩的勇士。

而就在此事后不久,10月30日,“猛蛇过江”发视频称,他在太原崛围山天坑附近又意外发现一具遗体,且已向警方反馈。

两次发现遗体、两次不辞劳累报警,“猛蛇过江”的经历再次被网友称道。

来源:微博截图

但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猛蛇过江”再上热搜,却是被官方处罚。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称,因“猛蛇过江”非法穿越鳌太线,可能会对其进行罚款5000元的顶格行政处罚。

此消息经网络传播后,也就有了文章开头两拨网友的争论。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必须明确一个道理——功是功,过是过。

“猛蛇过江”发现遗体后的种种举动的确值得赞赏,但擅自穿越鳌太线也确实属于非法行为。

官方就此给予处罚,不是乱下定论,而是依法行事。

面对处罚结果,“猛蛇过江”本人也进行了回应,表示已认识到错误,愿意接受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罚,也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来源:搜狗百科

再来看“猛蛇过江”所穿越的鳌太线,它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会让官方如此重视。

拥有“中华龙脊”之称的鳌太线,是纵贯鳌山与太白山这一秦岭主脉的线路,也是秦岭山脉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

从鳌山到太白,两山之间直线间距为46公里,实际距离超150公里,需要穿越者在海拔3400米以上连续翻越17座山峰,且全路线基本位于无人区。

也正是因此,鳌太线被列入中国最艰难的五大徒步线路之一,继而引得诸多驴友前往。

曾有驴友表示,在他们的圈子里,有“不走鳌太不是强驴”的说法。

可从第一批穿越鳌太线者开始,已有太多人殒命于此。

据《中国鳌太穿越事故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至2017年“鳌太线”累计出现迷路和死亡的人数为46人,其中14人死亡、4人失踪、28人获救。

来源:搜狗百科

事故频发之下,陕西省于2018年先后发布《禁止“鳌太穿越”的公告》及《关于禁止非法穿越“鳌太线”的公告》,全面禁止鳌太穿越非法活动。

同时,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对于擅自进入保护区的行为,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有权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不同情节处以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公告的发布、条例的制约,虽有效减少了擅自穿越情况,但因鳌太线不是封闭景区,穿越者可绕道进入,所以穿越行为至今仍未杜绝。

这些“无畏”的穿越者,大多觉得自己户外探险能力尚可,觉得不会被工作人员发现,可以悄悄将鳌太征服,然后惊艳圈里人。

可实际上呢,他们的能力根本没法与鳌太线抗衡,最后不仅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危墙之下,也给救援人员增添了重重危险。

来源:图怪兽

说到这儿,想起之前有网友评论说:“户外探险能力不足的不让穿越能理解,但能力超强的也不让,就有点无奈。”

不可否认,部分专业性极强的人可以顺利穿越鳌太线在内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但在这件事上,不是看能力强不强,而是这种行为压根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而法律之所以不允许,则是出于安全及环保等多重因素的考量。

首先是我们前文提到的安全问题,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已经告诉我们有很多人在非法穿越的路上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即便有人具备顺利穿越的能力,但在网络时代,他的穿越行为也能会被人误以为没那么难,继而模仿。

其次,无论是谁,凡擅自进入自然保护区,都可能对该地自然生态造成影响。

比如,树木植被遭到破坏或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等,如果在保护区野炊、吸烟,还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等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来源:图怪兽

当前不仅鳌太线,哀牢山核心区、亚丁景区未开发区域等多个保护区的非法穿越行为也屡禁不止,每年因此导致的事故不在少数。

那究竟要怎么做,才能根治这一问题呢?

有人说要加大惩处力度,只有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才让会让人心生忌惮,收起不法心思。

综合相关资料发现,违法成本低确实是非法穿越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按照现行法律法规,未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者,处以五千元的罚款已是顶格。

而那些未被纳入自然保护区的无人区等区域,即便擅入,能做的也只是劝离。

所以从法律法规处着手不失为一种有效之举,当更为严苛的惩处措施被制定,一种强大的警示与震慑自然就会形成。

来源:图怪兽

也有人说,如果相关部门对这些区域进行科学开发,变“堵”为疏,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

话虽如此,但保护区的开发不是仅靠主观能动就能完成之事,它需要结合多种客观条件,如该地物种组成、栖息地类型及水文功能、土壤保持功能、气候调节功能等等。

我们相信在相关部门的科学规划下,未来会逐步实现化“禁区”为景区的愿景。

但目前,想要守好人与自然的安全防线,社会各界能做的是各安其位、各守其职。

除法律发力外,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同时在保护区设立更多明显的警示标识、加强巡逻监管,以减少非法穿越事件的发生。

公众则更应对自己的生命和行为负责,以郑重之心看待法律和自然,不做与法律法规相悖之事,不存“小小自然轻松拿捏”的猖狂心理。

牢固树立“人与自然的安全防线不可逾越”的观念,不断加强自然环境和生态知识的学习,不做无知无畏、盲目上阵的“勇士”。

来源:图怪兽

无限风光在险处,不假。

内心向往险处的无限风光,也没有错。

但这里的险,不是让我们冒险。

一场冒着生命危险、违背法律与自然的穿越,即便看到了神秘的风景又如何。

藐视法律、挑衅自然甚至连自己生命都不当回事的人,只会成为众矢之的。

来源:图怪兽

所以,希望我们谨记:

法律面前,不要心存侥幸,对法律不屑一顾者终将受到法的严惩;

自然面前,不要狂妄自大,人类于自然而言不过是极为渺小的存在,想要与其和谐共生,就必须守住彼此的界限,敬畏彼此的生命......

公益中国,从我心做起。

公益中国网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大公益范畴各类公益事件,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文章转载自公益中国网:http://www.pubchn.com/special/show.php?itemid=431

0 阅读:10
评论列表

广而告之公益

简介:公益中国网:公益中国,从我心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