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毛主席主动提及三任妻子:对我最好、长得也最漂亮的是一人

爱吃凉历史 2024-11-18 04:11:05

1970年国庆节那天,毛泽东的老朋友、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和夫人在阔别六年之后再次来到中国,再一次见到了毛泽东。

见到斯诺后,毛泽东很是高兴,像老朋友一样拍着斯诺的肩膀说:“我没有变,你也没有变”。在天安门城楼参加完国庆庆典后,毛泽东又邀请斯诺夫妇来到自己住的丰泽园做了一次长谈,并亲切地对斯诺说:“从35年前到现在,我们两个人的基本关系没有变,我对你不讲假话,我看你对我也是不讲假话的。”

据斯诺的夫人回忆,在与斯诺的这次交谈中,两位老朋友天南海北地聊了很多话题。毛泽东甚至主动向斯诺提及了他的三任妻子,并深情地说:对我最好,长得最漂亮的是杨开慧。

一、

杨开慧是毛泽东的恩师杨昌济的女儿,也是毛泽东深情挚爱的女人。他们是伴侣,是战友,更是知己。他们的情感世界有着深厚的“红色恋人”的烙印,他们的结合是在五四运动新思潮影响下知识青年自由选择和自由恋爱的结果,是一种志同道合与幸福结合的婚姻,毛泽东一生都对这段感情刻骨铭心。

1911 年春, 毛泽东从韶山来到长沙。三年后,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省立第一师范, 认识了他影响他一生的导师杨昌济。 此时的毛泽东 21 岁, 杨开慧还是一个年仅 13 岁的小姑娘。

很快,毛泽东便以他的才华横溢、志存高远得到了杨先生的欣赏,成为杨家座上之宾。而年轻的杨开慧,也渐渐对这位来自韶山的小伙子产生了好感。

1918 年,杨昌济到北京大学任教后,立即推荐毛泽东到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管理员。与在长沙一样,毛泽东经常出入杨家,与杨开慧有了更多的见面机会。在对革命事业的共同理解和追求中,两颗年轻火热的心灵开始碰撞出爱情之火,开始相知相恋。

作为一名新女性,杨开慧毫不避讳她对毛泽东的爱。她在日记中说: “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 得到了一个爱人! 我是十分的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看了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了他。”

1920 年1 月,杨昌济病逝,毛泽东与杨开慧都返回了长沙。杨开慧听闻长沙有别的女子追求毛泽东,心中非常不安。为了让杨开慧安心,毛泽东写下了一首《虞美人·枕上》送给杨开慧,借以表达对杨开慧的一往情深和专注爱恋。

这首《虞美人·枕上》,捅开了两人最后一层窗户纸。杨开慧欣喜地说:“他终竟没有背叛我,他的心盖,我的心盖,都被揭开了,我看见了他的心,他也完全看见了我的心”。

1920 年冬,毛泽东和杨开慧在没有八抬大轿、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传统的“拜天地入洞房”的情况下,举行了一场极为简朴的婚礼。这场看似简单甚至好像“不合规矩”的婚礼,见证了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浪漫恋爱,被湖南的新青年们称作“理想的罗曼史”。

二、

婚后,杨开慧成了毛泽东在革命事业中的好助手,并于 1921 年冬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员的第位女党员。随后,她承担起了党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还协助毛泽东创建了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之一———中共湖南韶山支部。两人的爱情在对革命事业的追求中进一步凝练,两人的革命理想也在爱情的滋养中进一步升华。

杨开慧知道革命的道路上充满着斗争和艰险,随时都在为革命事业和丈夫的安危操心,他们的爱情也随时面临着生离死别。杨开慧曾在日记中写道: “我想象着,假如一天他死去了,我的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死! 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

在毛泽东与杨开慧共同生活的七年中,杨开慧接连生育了岸英、岸青、岸龙三个孩子,每次毛泽东都因革命工作分不开身而无法在她身边照料。为了丈夫的革命事业,杨开默默地奉献了一切。这种无私的奉献,正是两人爱情的最好见证。

1927年8月,毛泽东按照党的指示,要离开长沙去指挥秋收起义。临行前,杨开慧给丈夫准备好换洗衣服,并叮嘱毛泽东最好扮成郎中。没想到的是,这次话别,竟成了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永别。

1930 年 10 月,杨开慧被敌人狱。在狱中,敌人对她威逼利诱,称只要她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就可以获得自由,但杨开慧毅然回答: “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1930年 11 月 14 日,杨开慧在长沙被杀害,年仅 29 岁。闻此噩耗的毛泽东悲痛万分,悲愤地写下了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八个大字。这八个大字,字字千钧,其情也深,其悲也切,既是对爱妻的伤痛,也是对自己未能好好陪伴杨开慧的愧疚。

对于杨开慧,毛泽东一生都难以忘怀。1957 年,毛泽东挥笔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毛泽东与杨开慧的婚姻短暂却又伟大——从时间上来看无疑是短暂的,但从感情跨越的时空来说却是永恒的。可以说在毛泽东的一生中,他最珍爱的女子首推杨开慧。他们之间知心、知义和知情,在无论环境多么险恶,两人始终在灵魂上相知相爱,相伴相守,天地可鉴,日月可明,在那烽火连天的革命年代,谱写了一曲爱情的伟大篇章。

三、

相比杨开慧,有女侠之风的贺子珍,可以说是毛泽东落难时期患难与共的伴侣。

在嫁给毛泽东之前,贺子珍是井冈山地区有名的女英雄。有一次遇到敌人,她骑着一匹没有马鞍的光马,双手各执一枪,率先冲入敌阵,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名震井冈。

毛泽东与贺子珍相识于1927 年 10 月。当时的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来到井冈山下的茅坪,第一次见到了年仅18岁、时任永新县委妇女部长的贺子珍。

毛泽东虽然年长贺子珍 16 岁,但学识渊博,胆识过人,在工作接触中,贺子珍被毛泽东身上那种独特的气质深深吸引,产生了由衷爱慕。而贺工作泼辣,年轻精干,身上有着一股侠客般豪情的贺子珍,也让毛泽东产生了好感,认定她可以成为自己志同道合的伴侣。

1928 年春节前夕, 贺子珍陪同毛泽东在宁冈、 永新两县的一些乡村进行了两个月的社会调查。 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两人的感情渐渐升温。贺子珍不禁想到:“他为了革命的大业, 抛妻别子来到井冈山,肩上挑着千斤重的担子,生活上却没有一个人来照料,他是多么艰难呀!多么需要一个知己的伴侣呀!”

1928年5 月 28 日,毛泽东与贺子珍在象山庵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1929年6月,毛泽东在红四军的“七大”上落选前委书记,不久后又患上了痢疾,不得不来到闽西休养。在这里,贺子珍和毛泽东渡过了成婚以来最为清闲安定的一段日子。

在这个只有两个人进出的小天地里, 夫妻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闲来无事时,他们或在竹寮外相对而坐轻声交谈,或在山窝的路上漫步。 在这远离战火硝烟的山窝里, 夫妻俩暂时忘却了各种烦恼,渡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一次,毛泽东对贺子珍谈起了《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贺子珍说: “《红楼梦》里尽是谈情说爱,软绵绵的,没有意思。”毛泽东笑着反驳说: “你这个评价不公正, 《红楼梦》里写了两派,一派好,一派不好。贾母、王熙凤、贾政,这是一派,是不好的; 贾宝玉、林黛玉、丫环,这是一派,是好的。《红楼梦》写了两派的斗争。我看你一定没有仔细读这本书,你要重读一遍。”

从这段对话中以看出,这时的毛泽东与贺子珍在艰苦物质条件下还能探讨这些文学问题,足以说明他们在内心的精神世界沟通上是很顺畅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夫妻关系的融洽。

四、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此时的贺子珍已经怀孕,行走比较艰难,但她坚决不要特殊照顾,紧跟着队伍行军。队伍一到宿营地后,她就抽空到毛泽东办公的地方,帮助他抄写电报、整理文件。

在红军抢渡赤水河的战斗中,贺子珍为了掩护伤员,浑身受伤17处,生命危在旦夕。毛泽东得信后,立即派傅连暲医生前去抢救,要求“不能把贺子珍留在老百姓家,一是无医无药,无法治疗,二是安全没有保证,就是要死也要把她抬着走”。

这段经历也深深地铭刻在贺子珍的记忆当中。她曾深情的回忆说: “是毛泽东救了我的命。我当时昏迷着,连里曾经决定把我留下,放在老乡的家里。如果那时候毛泽东同意了,我就没命了。我的伤势那么重,农村又没有医疗条件,不要说碰到敌人了,就是光躺着也要死的。”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国的政治局面转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毛泽东、贺子珍的婚姻却开始出现裂痕。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夫妻两都是个性要强之人,经常为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争吵;二是与毛泽东在一起生活十年,贺子珍经历了频繁的生育,给她的身体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以致她无法为革命事业作出一番贡献。再加上毛泽东太忙了,两人缺乏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久而久之,自然影响了夫妻感情。

贺子珍远走苏联后,毛泽东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过,感情方面的事情,有时候也是很无奈的,也很复杂。有时候莫名其妙就发生了。现在看来,发生以后怎么对待?要理智一些,忍耐一些。由此看来,毛泽东对贺子珍还是有感情基础的。

五、

至于毛泽东的第三位夫人,借用毛泽东孙子毛新宇的一句话来说:“她是一个历史人物。以后历史会对她做出结论的。"就不在这里做过多展开了。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1948年,毛泽东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这样的话:“当初结婚没搞好,草率了。我现在的情况,我的身份,离婚也不好......没办法,背了个政治包袱。”

参考资料:

中新网:《影响毛泽东一生的6个女人:最爱杨开慧,江青成包袱》

人民网:《毛新宇评价毛泽东和他的三位夫人》

《青年参考》:《1970年毛泽东邀斯诺上天安门背后》

0 阅读:0

爱吃凉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