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沙场之上,刀枪无眼,纵使当世猛将,稍不留神,都可能转瞬丧命。
猛将中,能屡屡化险为夷、因祸得福者,实属凤毛麟角。能做到的,不妨将其称之为:福将。
今天,且随笔者来看看,三国演义中的此8员福将,他们经历了什么?缘何是福?福在何处?
曹洪:曹操的“续命战马”曹洪之福,始于荥阳之战。彼时曹操被徐荣搭箭射中肩膀,坐骑倒毙,于草丛中遭遇俩伏兵。
千钧一发之际,曹洪飞马赶到瞬杀敌兵,继而翻身下马,高呼:“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将战马让与曹操,自家徒步断后。奇的是,曹洪竟能于乱军中全身而退,此等气运,已非凡人可及。
官渡之战,袁绍遣张郃、高览猛攻曹营,曹洪死守并击退敌军,为曹操火烧乌巢争得先机。
潼关之战,绝境曹洪力敌马超,为曹操逃命赢得生机,自己最后也成功抽身。
福在何处?让出战马,死战救主,忠义之举竟成吉人天相!
夏侯惇:独目将军的“不败金身”夏侯惇之奇,在于败绩累累却步步高升。濮阳战吕布,被曹性暗箭射穿左目,他拔矢啖睛,死战不退,反成“刚烈”美谈。
博望坡遇诸葛亮,十万大军遭火攻溃散,他却得曹操抚背慰曰:“胜败乃兵家常事。”
更奇者,曹操称魏王时,夏侯惇官拜大将军,地位俨然是曹操二把手。
罗贯中笔下,凡夏侯惇之败,多以“诱敌”“诈退”粉饰;凡其忠勇,必浓墨重彩。
福在何处?败而不倒,皆因血脉相连,罗氏笔下宗亲岂容折辱?
廖化:蜀汉的“活化石”廖化历经黄巾起义至蜀汉倾覆,凡七十余载,堪称演义第一“活化石”。
麦城之围,他奉命寻刘封搬救兵未果,只能撤回成都;北伐年间,廖化历经诸葛亮、姜维两代主导者,古稀之躯仍冲锋陷阵,一往无前。
尤令人称奇者,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魏延、姜维……蜀汉栋梁逐一凋零,独廖化始终稳居将军之位,直至蜀亡前夕方“忧愤而卒”。
福在何处? 罗贯中需一见证兴衰之眼,廖化遂成蜀汉活史册!
王平:街亭之败的“因祸得福”王平原为徐晃帐下一小校,降蜀后竟成擎天之柱。街亭之战,马谡执意上山扎营,王平苦谏未果,遂引本部千人鸣鼓自守。待蜀军溃败,唯王平部伍严整,徐徐而退。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却对王平大加擢升,封亭侯,拜参军。
后王平逐渐成长为北伐的中流砥柱。诸葛亮陨落之际,也是王平出面遣散了意图谋反的魏延的大部分亲兵。
福在何处?每逢大劫必显急智,罗贯中偏宠“大智若愚”之辈!
马岱:五丈原的“天命之刃”马岱本为西凉军中一偏将,随马超投刘备后寂寂无名。
诸葛亮临终前,独唤其至榻前,授锦囊曰:“魏延脑后有反骨,我死后,彼必作乱,汝可如此如此……”
后果如所料,魏延于汉中高呼“谁敢杀我”,话音未落,马岱手起刀落,立诛叛将。此后马岱悄然隐退,既未涉朝堂之争,亦未遭秋后算账。
福在何处? 罗贯中欲显孔明神机,马岱遂成天降杀星!
孟获:七擒七纵的“南中祥瑞”孟获之福,在于遇诸葛亮而非司马懿。
一擒于泸水,孔明赐酒食放归;二擒于秃龙洞,纵其再战;直至七擒七纵,孟获方心悦诚服。
细观其败绩:两次被洞主出卖,三次诈降不成,一次误入盘蛇谷火海。
然罗贯中偏要令其“愈败愈勇”,终成南中百姓共主。
福在何处?非孟获有通天之能,实孔明需一“仁德”道具!
周泰:孙权的“百劫战躯”周泰护主之勇,已近神迹。
宣城救孙权,身被十二枪,血流如注而不倒;濡须坞突围,体无完肤犹死战。
孙权宴上命其解衣,指伤痕逐一敬酒,叹曰:“卿如父兄,孤当与共荣辱!”
更奇者,周泰晚年更二十余合斩杀一箭射死甘宁的蛮王沙摩柯,为其东吴斗士一生画上完美句号。
福在何处? 罗贯中欲塑东吴忠魂,周泰遂成“伤痕勋章”!
丁奉:雪夜奇袭的“寒门神话”丁奉出身微寒,却以一场雪夜突袭名垂青史。东兴之战,魏将胡遵、诸葛诞率十万大军筑堤攻城,吴军畏寒怯战。
丁奉率三千士卒,袒衣持短刀,冒雪冲锋,杀得魏军尸横遍野。
此战过后,丁奉逐步成为东吴核心将领,从偏将终成右大司马,更历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朝,年逾八十方卒。
福在何处? 罗贯中为彰“英雄不问出身”,特辟此寒门青云路!
结语:演义之道,存乎一心此八人者,曹洪忠义护主而得生机,夏侯惇血脉相连而保尊荣,廖化龟寿延年而成史笔,王平智谏得势而证天命,马岱天降杀星而诛叛逆,孟获七纵成主而享盛名,周泰百劫不殒而铸忠魂,丁奉雪夜跃龙而逆寒门。
老罗妙笔生花处,正在于将史册点滴,化作气运传奇。
嗟乎!演义如戏,福祸相倚。所谓“天选福将”,实乃作者胸中块垒,笔下乾坤!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闲谈演义趣味,不作史实考据)
在你看来,三国演义之中,还有哪些人算得上是福将呢?
欢迎评论区畅所欲言,友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