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主流的观点,比较认可颜良二十回合击败徐晃,是实打实的硬战绩。
毕竟,老罗后边还补了一句:让曹营诸将栗然。
这么来看,颜良的武力简直逆天。徐晃五十多回合战平许褚,许褚跟赵云三十多回合打平,赵云跟文丑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
这么看,颜良武艺比赵云强不少呀。实际上真是如此吗?徐晃只配二十回合输给颜良的实力?
如果简单这么理解,那么就有点太小看罗老的笔力了!
这段看似简单的剧情,实则是徐晃、关羽与曹操三方博弈的结果。
今天,且容笔者,细细来揭开其中蹊跷。
论武力,徐晃在曹营绝对排得上第一梯队。他曾与许褚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这实力怎么看也是顶流。当时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许褚放了水。毕竟,曹操心里对徐晃暗暗称奇,以许褚那憨憨的样,能读懂主公的心思?怕是只会全力应战!
后来,他俩在铜雀台上更因一袭锦袍打得不可开交,实力上肯定是不分伯仲。
可面对颜良时,这位猛将竟“20回合败走”,直接导致曹营诸将集体沉默。这合理吗?
若颜良真能20回合碾压徐晃,那他至少得有吕布级别的战力。可问题是,关羽后来一刀斩颜良如切菜,就因为赤兔马快?前后矛盾的武力表现,只能说明一件事:徐晃在演。
他刻意控制战斗节奏,既让颜良“赢”得看似轻松,又不暴露自己的真实实力。
关羽出场前,曹操特意提醒:“颜良勇不可当!”可关羽只远远望了一眼颜良的军阵,便轻蔑道:“如插标卖首耳!”
这态度转变太诡异——关羽本就是近视眼(经常中箭,经常闭着眼),怎么随便一望,就看出颜良是插标卖首?
关键线索就在徐晃身上。
两人本是至交,私底下,可能有不少交集:关羽曾指点徐晃武艺,徐晃也多次在曹操面前维护关羽。
战前唯一接触颜良的曹将只有徐晃,他必然私下向关羽透露了真相:“颜良刀法稀松,我故意输他!”这才让关羽信心爆棚,敢立“万军中取其首级”的军令状。
曹操被蒙在鼓里?不,他才是终极赢家有人问:曹操这等枭雄,难道看不出徐晃放水?
实际上,曹操早已看破却不说破。当时曹营诸将被颜良吓破胆,唯有请关羽出手才能破局。
而关羽斩颜良后,便欠下曹操一份人情,这对想收服关羽的曹操而言稳赚不赔。
徐晃的“败”,曹操的“请”,关羽的“斩”,本质是一场心照不宣的交易。
若颜良真是超一流猛将,关羽斩他后本该震慑曹营。
可事实呢?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曹营武将毫无敬畏,甚至敢主动挑衅。
唯一的解释是:众人发现颜良战力注水。
——夏侯惇敢追着关羽打,孔秀、韩福等人敢拦路,恰恰说明他们看穿了徐晃的布局:“原来颜良是个菜鸡,关羽捡了个便宜!”
终极目的:徐晃的连环计,关羽的“困局”表面上,徐晃放水是为了让关羽立功还曹操人情,但真相远不止如此!
徐晃真正的杀招,在于借关羽之手除掉颜良,激化袁绍与刘备的矛盾。
颜良是袁绍心腹大将,若死于关羽刀下,袁绍必会迁怒举荐关羽的刘备。一旦刘备被杀,关羽便彻底失去归处,只能死心塌地留在曹营。
这一计堪称毒辣:
1. 徐晃败给颜良,逼曹操请关羽出手;
2. 关羽斩颜良,袁绍震怒质问刘备;
3. 刘备若因此丧命,关羽再无退路。
这一计策,其实原文程昱也就言明了。只不过,多数人以为徐晃是真的打不过颜良,实际上,徐晃极可能是故意输给颜良!
可惜徐晃低估了刘备的应变能力。
原著中,刘备以“天下同貌者多”的借口巧妙脱身,反而让袁绍更加倚重他。
但若此计成功,关羽将被彻底绑在曹营,徐晃既成全兄弟情义,又为曹操除去大敌。
这一局,徐晃赌上了名声,却输给了天命。
结语演义里,有意思的地方,除了单挑这种战场上的刀光剑影,人心与棋局的交锋更是精妙绝伦。
徐晃的“假赛”,关羽的“秒杀”,曹操的“装傻”,共同织就了这段白马坡剧情杀。
下次再读《三国演义》,不妨多问一句:“罗贯中在这里,究竟埋了多少春秋笔法?”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在你看来,徐晃二十回合输给颜良,是否有放水的成分?
欢迎评论区畅所欲言,友善交流!
至愚斋
又要喷两句了。关羽斩杀颜良,是还了曹操的人情,怎么变成了又欠了曹操人情?这和演义的说法完全相反啊。
老谢
真要打,吕布20回合也打不死徐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