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由来与传说(原创)

多彩人生的感悟 2024-12-31 23:48:47

元旦的由来与传说融合了历史、文化和神话元素,以下是关于元旦由来的传说的详细介绍。

一, 公历元旦的由来;公历元旦是基于格里高利历(公历)而定的。公元四十六年,罗马帝国独裁者儒略.凯撒颁布实行儒略历将一月一日作为新年的开始,在罗马神话中,一月与门神雅努斯有关,雅努斯有两副面孔,一副回顾过去,一副展望未来,所以古罗马人把一月一日作为新年的开始。格里高利历是由儒略历改良而成,并于公元1582年实行。

二,中国元旦的由来;中国元旦原来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是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中,开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天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组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汉代司马迁创立“太初历”后,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代。辛亥革命后,民国各省代表大会上决定采用西历(公历),就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并延用至今。

三,元旦的传说,据说元旦这一名称起自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这也是元旦一词最早出现的记载《晋书》中有所记,还有一说,在远古时代,尧皇传位舜帝后,人们为了纪念尧的去世和舜的继位,把舜祭祀天地和先皇尧的那一天定为新年的开始,也就是正月初一叫“元旦”或者“元正”。

近现代为了实行公历,把公历的一月一日设定为元旦日。为了以示区别而把农历的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在中国人的传统认知中,春节零时以后为下一年的开始,春联中写到“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而有了现在一个人的“虚”“实”岁之说。这也算是中国文化的“中和之道”吧。

元旦作为公历新年的第一天,不仅是一个重要节日,还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过去的深情回顾。通过了解元旦的由来和传说,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这个节日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冬至,这个节气,如同一位温柔的旅人悄无声息地穿越时间的长河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最长的日子,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的祭祖节日。冬至是一年八节之一,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太平御览》载:“冬至有三义,一者阳极之至,二者阳气之至,三者日行始南,故为冬至。”至为到。冬至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一天,也是阳气初始之时。

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也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曲着身体。二候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三候水泉动。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而且温热。民俗除祭祖外,南方地区冬至盛行吃汤圆,取其团圆的意思。一到冬至,自有一番“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是冬至”的景象。”而北方地区“白天最是时光短,花饺入汤暖夜长”。家家包饺子,取“交子”之意,也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发明“娇耳”。从这一天起,就开始“数九”即冬九九,(夏天有夏九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共八十一天。

冬至也是文人墨客笔下常客,冬至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情感的寄托。白居易在《冬至夜》中写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起远行人。”杜甫的《至后》:“今至至后日渐长,远在剑南思洛阳。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亲人的牵挂。

冬至像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它用最简单的方式展现了自然之美,生命之力。此时此刻,若是有幸置身于一片开阔地仰望星空,你会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平和,仿佛所有的烦恼都随着寒风远去,只剩下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卜算子.冬至感悟

多彩人生

长夜渐消时,

冬至阳生早。

寒梅破雪报春来,

暗香随风绕。

岁月匆匆过,

人事多纷扰。

一盏清茶话平生,

心静自然好。

0 阅读:71
多彩人生的感悟

多彩人生的感悟

与看到本大鱼号的有缘人员,共同进步,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