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诺奖得主,揭穿转基因危害真面目?争论那么多年有定论了?

淡然心如水 2024-11-26 13:23:54

文 | 地缘史料

编辑 | 地缘史料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24年10月7日,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委员会宣布了本年度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昆。

他们因发现“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简称miRNA)在基因调控中的关键作用而获此殊荣,这一科学突破不仅揭示了基因表达的复杂机制,也为癌症等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全新的研究方向。

这一发现也意外点燃了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再度争论:转基因植物是否会意外生成有害的miRNA?这些分子一旦进入人体,会否干扰基因表达,带来潜在健康风险?

这场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已经持续了数十年,如今是否会因为这项诺奖研究而迎来定论?2024年的诺奖得主,是否真的揭开了转基因食品潜在危害的真面目?

2024年诺贝尔奖揭晓

202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时间为10月7日(北京时间),得主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昆因发现miRNA在基因调控中的关键作用获奖。

这项研究的核心成果是揭示了miRNA可以通过结合特定的信使RNA(mRNA),抑制其蛋白质翻译,从而影响基因表达,这一机制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基因表达复杂性的理解。

miRNA是一种非常短小的非编码RNA分子,长度仅为19到24个核苷酸,它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能够与靶基因的mRNA结合,抑制蛋白质的翻译,从而影响细胞功能。

这种调控方式被认为是基因表达的“精密控制器”,在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病理机制中都有重要作用,两位科学家的成就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初露端倪,2008年,他们因miRNA领域的研究荣获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2014年,又摘得沃尔夫医学奖。

miRNA研究的应用领域远超基础医学,近十年来,miRNA的生物学功能逐渐被扩展至农业和食品科学,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提供了全新视角。

争议的另一面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争论由来已久,支持者认为,转基因技术能够解决粮食危机,提高作物产量,并减少农药使用,对人类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反对者则担忧,转基因作物可能在无意中生成有害miRNA,这些分子一旦被人体吸收,可能干扰基因表达,带来健康风险。

一些研究指出,转基因食品中可能存在miRNA,这些分子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例如,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水稻中的一种miRNA(MIR168a)能够通过消化系统被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影响肝脏基因表达。

张辰宇的研究一经发表,便遭到转基因技术支持者的强烈质疑,一些科学家认为,人体的消化系统会分解食物中的RNA分子,miRNA不可能完整进入血液循环,更不可能干扰基因表达,以方舟子为代表的支持者认为,这类研究“无助于证明转基因食品的危害”。

反对者则反驳称,尽管miRNA在消化过程中可能被部分分解,但南京大学的实验通过小鼠模型验证了miRNA的吸收和生物学效应,这一结果表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需要更严谨的科学验证,而不是简单地依赖理论推断。

自2011年以来,围绕植物miRNA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西兰花中的miRNA(MIR159)被怀疑是其抗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寄生植物菟丝子在感染宿主植物时,会传递miRNA干扰宿主基因表达。

这些研究表明,植物miRNA确实可以在跨物种间产生生物学效应,而转基因作物是否会生成有害miRNA,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支持与反对的博弈:科学、公众与企业的角力

2016年,超过百位诺贝尔奖得主联名发表公开信,呼吁公众和环保组织接受转基因技术,信中提到,转基因技术能够帮助解决全球粮食短缺和环境问题,例如通过开发“黄金大米”缓解维生素A缺乏症。

国内科学家也普遍认为,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在安全性上没有显著差异,许多研究表明,转基因技术能够减少农药使用并提高作物抗病性,对环境更加友好。

支持者也承认,转基因技术的推广需要更透明的监管机制,确保公众知情权,并通过科学验证消除安全隐患。

反对者的主要担忧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转基因植物可能生成未知的miRNA,这些分子一旦进入人体,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的健康后果,南京大学的研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实验依据。

转基因技术被少数跨国巨头(如孟山都)垄断,这些公司不仅掌握核心技术,还通过“终止子技术”设计无法连续种植的种子,从而控制农业命脉。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检测多由企业资助完成,科学界的独立性受到质疑,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更多源于对监管机制的不信任。

公众的误区

在转基因争论中,许多人对杂交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存在混淆,实际上,这两者有着本质区别。

杂交技术,通过有性繁殖筛选优良品种,是自然选择的加速版,例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转基因技术,将特定基因从一个生物植入另一个生物体内,赋予其全新功能。

代表作物包括抗虫棉、抗除草剂大豆等,公众常将高产杂交作物误认为是转基因作物,这种误解进一步加剧了争论的复杂性。

2024年的诺奖得主并未直接揭示转基因食品的危害,但他们的研究成果为这一争论提供了重要线索,miRNA的发现揭示了基因调控的复杂性,也提示了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科学界的分歧尚未弥合,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仍然充满矛盾,未来,只有通过科学研究和透明监管,才能让转基因技术真正造福人类,同时化解公众的担忧。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