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时代”是漫长历史长河中一个短暂的注脚,它是经济发展到特定时期的一个政策产物,然而宏观叙事之下是一个个鲜活的创业个体,等到风口浪潮退去,真实的众生相显现出来,他们不甘平庸却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最后除了创业,其他什么都不会了。
有一个创业者令我印象深刻,在双创的前十年里共有五段创业经历。他的首次创业是团购,在“百团大战”中淘汰出局,他的第二次创业是众筹,好不容易成为行业头部,最后在政策监管收紧之下全盘归零。紧接着便遭遇三年疫情,一方面要处理众筹平台留下的烂摊子,每天醒来就是游走于项目方、投资人和法院之间,一方面还要在疫情逆境中重新做项目、求生存。
疫情三年是他创业以来的至暗时刻,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为了东山再起,他的第三次创业选择做Saas软件,然而他却忽视了该领域的创业需要极强的资本和技术能力,受限于资金链断裂失败。第四次创业是基于他前期深耕一座城市、一个行业而积累的人脉资源做风险投资,虽然募集了近千万资金,但项目投资回本周期长的特性让他根本耗不起,最终也只能草草收场。
第五次创业时的他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豪言壮语与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带领着以往的几个老员工做起了FA业务,顺便还做了茶叶零售项目,他认清现实说活着最重要。前几年创业有条鄙视链,做互联网创业的人看不上做实体创业的人,现在他是打心眼里佩服那些能活下来的实体企业。
现在回想起前四次创业,基本上都是在追着风口跑,最后风口停了摔死了,失败总结下来无外乎就是“市场竞争、政策监管、资金断裂、商业模型”这四个因素。
事实证明,互联网创业本身就是一个高危过程,当大家身处时代洪流中看到一个机遇出现,所有的政策、资本、技术、人才都在疯狂涌入时,你与其苦苦求索其他出路,真不如躬亲入局赌上一把,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被时代风口“裹挟创业、豪赌入局”。
移动互联网创业从本质上讲就是以互联网巨头为核心的竞技选拔比赛,通过“流量+资本”扶持出自己的追随者,逼着你站队,让前锋上阵冲杀,优胜劣汰之后活下来才有资格成为BAT阵营中的一员,在巨头实力加持下实现海外上市、财富自由。很多草根创业者被忽悠进来当了炮灰,给别人做了嫁衣,然而最终创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很多时候是“出身”,而非勤奋和运气。
虽然我认识的这个创业者失败了几次,但是从他身上看到几点宝贵经验分享给大家,这也是他能在每次创业过程中全身而退,甚至东山再起的核心密码。
首先,每一次创业都要深耕一座城市,聚焦一个行业。因为跨界创业的试错成本太高,认准一个城市和行业,每次创业都是加深对这个行业和市场熟悉的过程,积累的是人脉、资源和认知,再创业的成功概率就会大很多。即便创业失败,一些潜在的成功要素会持续不断地沉淀到你的身上,转化成你下一次低风险、低成本再创业的资本。
其次,创业是考验人性的一场修炼,项目可以失败,但一定要维系好个人品牌,这是创业留下来最宝贵的财产。上面说到的成功要素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个人品牌,否则就无法在下一次创业中发挥出要素价值。如果你在创业失败后表现出的是责任担当和勇气,妥当处理各种矛盾,那么过往的人脉资源依旧会向你靠拢,甚至会增加你的人格魅力。然而一味的躲避、跑路、懦弱,基本上就断送了你东山再起的资格。
然后,创业之前一定要在事业和家庭之间设置好安全屏障,不能因为你的创业失败而让家庭为你买单,甚至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创业启动资金和运营资金的募集和使用一定不要用自己家庭的钱,你可以利用股权融资分担风险,即便失败了也可以破产清算,不至于连累到自己和家庭。这是一种创业智慧,在关键时刻可以让你明哲保身、全身而退。
最后,创业一定要有底线思维,知道什么事不能做。很多时候好赚的快钱都游走在法律边缘,这在金融行业尤其突出,比如拿着公司的钱满足个人欲望而肆意挥霍,联合项目方套取投资基金等等。你能容忍创业一时失败一无所有,但决不能触犯法律走进牢笼,最终一生失败。
我认识的这位创业者也曾融资千万,但他只拿基础工资,他说创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自己出差能找公司报销差旅费。创业十年来,他没有通过创业变富,但也没因为创业变穷,只为单纯的追逐自己的创业梦想,这正是安全屏障所起到的作用。
当我再次问他,如果你的第五次创业失败,你会选择以打工者的身份上班吗,他坚定地说不会。他表示创业会上瘾,你一旦适应了创业生活就回不到上班的状态,这些年来在同一座城市积累的人脉、资源、认知是有足够的能力生存下去的。即便赚不到大钱,但小钱还是有的,这个自信必须有。
的确,创业者一旦踏上了创业这条船,无论你是不是被时代裹挟创业,到最后也就只会创业了。时代在变,从草根创业者到精英创业者,从互联网创业到硬核科技创业,从依附于资本烧钱追求规模到回归赚钱的商业本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创业者轮番登场,认清“变量”,坚守“本心”,终究能找到正确方向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