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这两年火爆出圈的城市,爆红网络的契机无外乎是网红局长、才艺、美食、赛事、景点,别人出圈的是一座城,而河南出圈的是一个官方账号,这多少让人有点意外。截止目前,全网河南文旅相关话题总流量超过30亿次,堪称为文旅宣传的典型案例。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拥有悠久历史,文旅资源丰富,但在近两年的全国文旅竞赛中始终没有出圈,更没有诞生游客眼中的“现象级网红城市”。这可急坏了广大河南网友,于是大家主动踊跃向河南文旅厅官方邮箱投稿视频素材,河南文旅厅官方抓住机会夜以继日的工作,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剪辑发布了上万条短视频,基于“题海战术”硬生生把河南文旅厅官方账号的粉丝从15万暴涨至221万。
百万级大号养成的背后是河南各地文旅价值输出的过程,也让河南各地文旅吸引了一大波流量关注,获得了集体出圈的机会,郑州、洛阳、开封凭借其资源优势成为大赢家。为了接住河南的这泼天富贵,各地文旅亮特色资源、晒文旅家底,用“十八般武艺”推介城市名片,带动地方文旅经济增长,也帮助“老家河南”这个品牌打出知名度与影响力。截止目前,省内已经有100多家景区推出门票减免、打折等优惠措施。
机会稍纵即逝,地方部门充分挖掘自身的文旅资源进行整合盘活,将科技、潮流、国风、民俗、艺术等元素融入到文旅场景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如何更好的服务游客上下足了功夫,寄希望于这次的破圈带来今后更长远地社会和经济效益,甚至因此制定了更宏大的城市规划。
此外,河南文旅顺势而为在新春佳节之际启动了“春满中原·老家河南”主题活动,统筹联动多座城市的文旅资源,繁荣春节文旅市场,将这波流量红利持续下去。2024年,河南文旅的工作目标也已经出炉:全面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持续推动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出圈出彩,力争2024年全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万亿元。
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对于文旅资源匮乏的城市,景点数量少、分布广、距离远,单一景点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大,也无法满足游客的文旅消费需求。于是,地方文旅便产生了一个解题新思路,那就是与房企合作,以点带面,围绕景点周边衍生出文旅商业地产。前端是旅游景点,后端是同风格类型的商业街区,将市县辖区内的特色小吃、农产品、文创产品集合起来打造城创意街市,实现了观光旅游、娱乐消费和产品宣传等功能。
地方政府搭台唱戏,房企构建文旅商业业态,媒体宣传带动流量转化为生产力,中小商家摆摊吆喝,民众参与促进消费。这是一场自上而下、全民参与的新型社会实践和城市运动。
对于进入存量竞争时代的商业地产而言,用文化内容为项目赋能,营造出有颜值、有创意、有故事的消费新场景,既能为公众的文旅消费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也能有效提升项目的吸睛率,突出差异化运营优势。但也要尽可能考虑到寄生于景区周边是否具备商业转化能力、商业业态搭配是否合理、项目设计规划是否符合区域文化等等,这也极大提高了房企进入文旅市场的准入门槛。
从商业地产到文旅地产,打造多元业态的“沉浸式体验+商业综合体”,这也成为众多房企转型的突破口。尤其在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之后,各地为激活文旅消费市场投入巨大,适逢房企转型期,双方不谋而合。
文旅+地产的模式其实早已有之,上世纪90年代初,华侨城推出的文化主题公园锦绣中华一炮而红,据当年数据显示,开业的第一年就有超过300万的游客,一年就收回了投资的一亿元资金,随后华强又打造深圳民俗村、世界之窗等项目,这为“文旅+地产”双轮驱动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现阶段,西安大唐不夜城、南京夫子庙、成都宽窄巷子、北京南锣鼓巷、郑州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成为文旅商业地产项目的典型代表,打造成了地方文旅的标杆式景点。
不可否认,各地大力推动文旅行业发展需要多部门、多业态协作,考验地方执政能力和服务意识的同时,对于带动整个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趋向完善,提升本地人的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拼尽全力的河南文旅硬是扭转了一场舆论战的风向,有效回击了地域黑,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个人认为,地方文旅火热现象背后也需要冷思考,城市一定要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定位做长远规划,不能单纯为了追短期政策风口,耗巨资匆匆上马文旅项目,如果没有具备持续内容运营和流量获取的能力,景区就很难良性运营下去,到头来导致巨大的财政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