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的历史长河里,布哈林可是个相当重要的人物。他长时间主管宣传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不但捍卫而且发展了新经济政策,还系统地阐述了“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列宁都讲他是“党内最可贵和最大的理论家”,大家都称他为“革命的金童”。但这么一位理论家最后却没个好下场,1938年3月被苏联当局秘密处决了!那布哈林为啥会遭遇这样的厄运?
布哈林和其他革命领导人的情况有差别,他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布哈林打小就勤奋好学,12岁就到莫斯科最棒的中学读书了,在那儿接触到革命思想,1906年就加入布尔什维克了。到了第二年,布哈林进了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可没多久就被迫流亡国外。在国外的时候,布哈林在维也纳大学学经济学,还写了好多影响很大的著作。
1917年5月,布哈林返回俄国,当上了《真理报》的主编。在这之后的十几年里,宣传工作一直由他负责。再后来,列宁委托布哈林参与共产国际的筹建工作,布哈林就成了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2年,列宁口述遗嘱时说:“布哈林,他不但是党最珍贵、最了不起的理论家,而且理所当然是全党都喜爱的人。”
列宁逝世之后,苏联的高层展开了一场极为激烈的争斗。这争斗,一方面是权力方面的事儿,另一方面也有理论上的分歧。其中一方是托洛茨基带头,另一方则以斯大林为首。布哈林可是新经济政策的坚定捍卫者,他跟斯大林结成了联盟,先去对付托洛茨基,随后又对季诺维也夫进行批判。最后,在布哈林等一些人的支持下,斯大林赢得了这场争斗的胜利,当上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可谁能想到,这边事儿还没平息,那边又出状况了。1928年的时候,粮食收购危机就冒出来了。苏联那边以斯大林为首的当权者,打算用强硬的法子,从农村把余粮给“弄”出来。布哈林,他不赞同这么干。布哈林觉得,不能靠损害农业来发展工业,得把农业当成工业发展的市场才对。所以,他死死地反对把征粮的特殊办法一直用下去,反对“贡款”这种说法,也反对把新经济政策给停了。
就是说,在国家该咋建设这个事儿上,布哈林和斯大林有特别大的分歧。布哈林觉得苏联得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他说“农业要是有了积累,那就意味着对咱国家工业品的需求会一天比一天多。这种需求能让咱国家的工业大大发展,工业发展了,又能反过来好好促进农业发展”。可斯大林,他提倡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而且还要在农村搞集体化运动。
思想上有分歧,这就使得双方关系搞崩了,布哈林就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1929年的时候,斯大林给布哈林扣了个“右倾投降主义”的帽子。打这以后,布哈林的职务就被撤掉了,慢慢就成了靠边站的人物。可斯大林没打算放过那些跟自己作对的人。1938年,49岁的布哈林被安上了“人民公敌、匪帮、法西斯走狗、外国间谍、谋刺列宁的杀人犯”这些罪名,然后就被秘密地处死了。一直到1988年,苏联当局才给布哈林恢复了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