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乌克兰顿涅茨克州的小镇巴赫穆特,面积仅41平方公里,城区面积不到26平方公里,是顿涅茨克州排在第八的城市。
巴赫穆特战事,可以说是整个俄乌战争迄今为止,战况最为激烈,伤亡最大的交战。
双方围绕巴赫穆特的争夺已经进行了10个多月。
尤其从去年7月份开始,以瓦格纳雇佣军为首的俄军集结重兵,持续不断攻击巴赫穆特。由于战况激烈并死伤惨重,被世人称为“绞肉机”战场。
有人回首历史对比,说巴赫穆特几乎与朝鲜战争时期的“上甘岭之战”差不多。
俄罗斯在特别军事行动中,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巴赫穆特,从而拿下整个顿巴斯地区。乌方自然也知道巴赫穆特位置的重要性,命令军队死守不退。
七十多年前发生在抗美援朝战场的上甘岭战役(美方称为三角山战役),与现今的巴赫穆特战场,的确有些相似但区别也很大。
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连续交战了43天,时限只是巴赫穆特目前交战的十分之一;上甘岭作战域仅有3.7平方公里,与巴赫穆特的41平方公里相差甚远。
当年在狭小的上甘岭地区,双方投入的兵力却超过10万,投入的飞机大炮数量应该超过如今的巴赫穆特之战,且留下了3.5万人左右的伤亡记录。
如果说相同点,上甘岭和巴赫穆特都是攻守作战,并且上甘岭之战也被人成为“绞肉机”之战。
从已经公布的战报来看,俄乌双方在巴赫穆特地区都早已损失了上万兵力。西方媒体甚至称“俄军在巴赫穆特伤亡10万人”,但尚无法得到证实。而瓦格纳雇佣兵老板普里戈津则表示,在巴赫穆特地区,仅瓦格纳武装已经击毙乌军11万人。
这一个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且不说准确与否,却能让人从中看到巴赫穆特战场的惨烈程度。
实际上,巴赫穆特之战的情形,更类似中国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四平街血战。
目前,巴赫穆特的战局仍呈胶着状态。
从媒体最近报道中可知,巴赫穆特已经被炮火轰炸得千疮百孔,满目断壁残垣。原本7万多的常住人口,已经因战乱逃走了百分之九十。
有媒体报道形容“巴赫穆特市区已经沦为了尸山血海。”
媒体5月13日报道,俄乌双方都说自己在巴赫穆特战场上取得了进展。
乌军称,已经取得突破,在巴赫穆特周边向前推进了约2公里;
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战报则称,乌军所有进攻均被俄军击退,俄军防线未被攻破。
早些时候,俄罗斯国防部承认,驻扎在巴赫穆特地区的俄罗斯军队出于战略原因进行了重新部署,···对防御位置进行了调整。
《环球时报》援引俄罗斯《观点报》5月11日报道,卢甘斯克前驻俄大使罗季昂·米罗什尼克称,网上有关俄军在巴赫穆特附近的侧翼出现问题的说法,是乌方故意传播的负面信息。目前,俄军及时解决了该地区各军事部门的协调问题,前线情况稳定。
此前在瓦格纳集团宣布将撤出巴赫穆特阵地时,俄车臣领导人拉姆赞·卡德罗夫称,将派部队进驻巴赫穆特。
据俄媒5月12日报道,俄罗斯联邦车臣共和国总统卡德罗夫表示,俄罗斯“国民近卫军”第96军团的士兵,已从格罗兹尼出发前往特别军事行动区。卡德罗夫称,第96军团是俄罗斯“国民近卫军”中战斗力最强、效率最高的部队之一。他确信,在马戈梅德·图沙耶夫的领导下该军团,将取得巨大成功。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几乎没有谁知道巴赫穆特这个不起眼的小城市。
这里之所以成为双方争夺焦点,主要因为巴赫穆特是乌东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有军方专业研究人士形容,巴赫穆特就像通往乌克兰中西部一些重要城市的“大门”。控制了该地区,能够向西横扫,进而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如果乌军失去了巴赫穆特,不仅失去了收复乌东的重要支撑,也为俄军进攻乌克兰腹地打开了大门。
自从去年俄军被迫撤过第聂伯河之后,整个战线基本上处于守势,只有在巴赫穆特这个节点,俄军才在主动进攻。
由此可见,巴赫穆特之战,或许可以说是俄军的维护尊严之战。
从词条介绍了解到,巴赫穆特这座城市的历史,能追溯到1571年。它最初是哥萨克人建立的边境定居点,以附近的巴赫穆特河命名,后来成为一座设有城墙的城镇。
在19世纪初,这里成了沙俄帝国的一部分,并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开始发展。20世纪初,成为以煤炭、铁矿和化学制品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中心。
在过往的历史中,巴赫穆特曾多次更名。苏联时期的1924年,该市的名字从巴赫穆特改为阿尔捷米夫斯基。
二战期间,这里被纳粹德国占领,许多犹太人被围捕并被送往集中营,该城市的名字再被恢复为巴赫穆特。战后,苏联重新控制该市,城市的名字又被改叫阿尔捷米夫斯基。2016年,在经当地市议会投票表决以及乌克兰最高拉达通过后,该市的名称再次重新改回了巴赫穆特。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参考资料和配图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