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21年6月2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将于6月29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授予“七一勋章”的决定》,授予29名同志“七一勋章”。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此奖励无疑是对我党同志奉献党和人民事业一生的至高褒奖,马毛姐便是其中一员。
在中国人民革命战斗的历史征程中里,总有一些人凭借自己的机智与勇敢,于关键时刻毅然挺身而出,从而谱写了不朽的篇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fb289ef6692a203c12de7dc326189c7.png)
1951年,一位年仅16岁的少女,因其在渡江战役中的英勇表现,被授予一等功臣的称号,并走进了中南海,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她便是马毛姐。
时间回溯到1949年,那是一个决定中国命运的生死攸关的时刻,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然而,长江如同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横亘在人民解放军和胜利之间。
为了解放全中国,让群众不再受战争的困扰,渡江战役的号角必须吹响,我军直指江对岸。在这场战役中,无数英勇的战士和民兵们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誓死突破长江防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d53b46b65ef555408bc606fce2f8666.png)
在他们身后,有一群同样英勇无畏的民兵和船工,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战士们搭建起通往胜利的桥梁,马毛姐,便是这其中的一员。
马毛姐,出生于无为县江边的普通渔民家庭,家里有8个孩子,家庭条件困难,为了活下来,她从小就跟着父亲出江捕鱼。
渔民家一般都没有房子住,那江边的一艘渔船就是他们的家,她的童年就是在江边的渔船上度过的。她从小就水性很好,完全不怕江水的汹涌,她小时候就经常和父亲撑船横渡长江,长大后自己在长江上游个来回都不在话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f9fdb6a1b843112bfec827d6ed9ed2d.png)
动荡时期,马三姐的父亲不幸被蒋军强制征召入伍,留下家中八个年幼的孩子和无助的妻子。
为了满足一家的生活开支,马三姐的母亲做出了一个心如刀割的决定。母亲无奈之下将马三姐卖给了当地的地主渔霸家中做童养媳,借此换了三袋大米,才能托人各处打点,将他的父亲救回来。
地主婆为了弥补买下她的开销,每日都迫使她从事繁重的劳动,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满足,更时常遭受无情的毒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4ed07e01161d06ec85d54c2d63750f3.png)
在这样非人的折磨中,年幼的马三姐展现出了惊人的坚韧与毅力,硬是挺过了将近五年的苦难岁月。
马三姐的哥哥是当地的船工,已经秘密加入了我党,用他自己的身份经常隐秘的运送情报和物资的任务。
马三姐看着哥哥为革命奋斗,心中也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向往,她渴望有一天也能像哥哥一样,为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ef8a85b5280cf0133485a4327e99509.png)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硝烟散尽,敌军主力已经被我军打退到长江以南,我军战士士气如虹,装备渐趋精良,全国胜利的曙光已然在望。
老蒋并没有放弃挣扎,为了赢得喘息的时间,想要凭借长江以南这有利的地势,企图谈和,占领长江以南地区之后,重整军力,以待东山再起。
他一方面宣布隐退,将国民党最大的权利明面上交给李宗仁,提出与我党和平谈判,为他争取更多的时间;另一方面,他仍以国民党总裁的身份总揽军政大权,积极扩军备战,部署长江防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ae58dd69b26ac07f1b68fa0111b14e0.png)
在长江沿线上布下了重兵把守,企图凭借长江的地势险要,因为解放军战士大都来自北方,根本不会游泳,只能撑船过去,但是这木船根本敌不过他们的大炮,所以他赌我军不敢冒死过江,试图阻止我军的渡江步伐。
面对敌人的负隅顽抗,我军毅然决然地发起了渡江战役,决心将敌军反扑的可能性扼杀在摇篮里。
解放军就向当地渔民召集渔船,并且将会水的战士组建为“突击队”,号召渔民加入突击队,为战争打开一条道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d179caf0020b00939b7404ce1bbb437.png)
马三姐一听到这个消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当地的民兵突击队,但是组织上觉得她年龄太小,不让她参加。
她就明面上答应不参加,但是在渡江战役开始那天夜晚,她偷偷藏进了船舱里,待到船已经行驶在了江面上她才露出头来,为战士们撑船穿梭在枪林弹雨之间,一次次地将解放军战士安全送到对岸。
在渡江过程中,马毛姐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智慧,她凭借对江面的熟悉和对敌情的敏锐洞察,成功地规避了一次次敌人的炮火袭击,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带着战士们偷渡到了对岸,将江对岸的严密防守撕开了一个口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43ead02c21342cb0056c187dbcb9ac9.png)
渡江战役胜利后,马毛姐因其英勇无畏的表现,被授予了“一等渡江功臣”的称号。在这次战斗胜利的激励下,马三姐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八一电影厂为宣扬渡江战役中的英雄事迹,决定拍摄一部反映该战役的影片。马三姐作为一等功臣,被邀请参与影片的拍摄,她觉得是在宣传战士们奋死拼搏的精神,就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在影片中,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观众展示了渡江战役的艰苦卓绝和革命战士的英勇无畏。影片上映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马三姐的英雄事迹也广为流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4217345b984e8a18bf9fbfde0b3bcc2.png)
1951年,马毛姐受毛主席的邀请来到北京,毛主席微笑着与她握手,并亲切地询问她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当得知马三姐的姓名只是在家中排行第三,父母就没给她取名字,直接就叫三姐毛主席风趣地笑道:“咱们两个很有缘啊,我姓毛,不如就用我的姓为名可好?”这一建议,让马三姐很是感激,她知道这是毛主席对自己的高度认可和关怀,于是她从此以后就改名为马毛姐。
她的英雄故事,不仅是解放军横渡长江这一段英勇历史的见证,更是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的传承。她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革命赞歌,激励着新一代青年人奋勇向前,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铸就新的篇章。
参考资料:马毛姐——百度百科